夜讀|睢寧,我的第二故鄉!
講述故事、傳遞智慧、品悟生活,
無線睢寧《夜讀》又和大家見面了!
(資料圖片)
捧一灣睢寧的深情,采一縷睢寧的月光,
《夜讀》陪你入眠。
文字:薛莉? 朗讀:寧可
沒有人不愛自己的故土。我是說,從我來到睢寧的那天起。
我叫意楊,是原產于意大利的楊樹品種。從上世紀70年代,工作人員把我帶到睢寧,我就以挺拔的姿態守護著這片土地。我是村莊小道的庇蔭,也是夏日枝頭的蟬鳴;是木業發展的礦藏,也是你記憶深處的綠影。
01.
初來這里,我十分欣喜。這里土壤、氣候適宜,是我生長的天堂。我很快茁壯成長、成片成林、防風固土,成為這里的“綠色守衛軍”。我成年后一年可吸收二氧化碳172公斤,釋放氧氣125公斤,抑制塵土16公斤。我曾經是這里的驕傲,大風吹來,嘩嘩作響的是我止不住的笑意。
當地的人民也非常喜歡我,我的快速生長帶來了比糧食作物更高的經濟效益。上世紀90年代木材加工業的興起,讓我的兄弟姐妹們陡然增多,他們分布在睢寧各地,睢寧也被譽為“意楊之鄉”。我們帶動了這里板材行業的發展,為農民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02.
在我的家族里有一棵不得不提的大哥——“意楊王”。他住在姚集鎮張圩林場,在他的西面是他的“鐵桿兄弟”。哥倆比肩而立,挺拔茁壯。
常常能稱“樹王”者,似乎都有成百上千年的歷史。但是大哥只有47歲,被林業專家稱為“王”,當然絕非空穴來風。他是1976年3月,經國家林業部介紹落戶睢寧的。10年后,中國楊樹委員會林業專家鄭士凱蒞睢考察時,他已高達37米、胸徑達70厘米。鄭士凱興奮地感嘆:“這可是中國的意楊之王啊!”
現在,他已高達47米、胸徑113厘米,活立木材積14.6立方米,是黑楊派楊樹引入中國后到目前生長量最大的一株楊樹。他銀灰色的樹皮上,布滿了縱深的溝壑,仿佛要把歲月刻在血液里,又仿佛是風雨雷電留下的印記,記載著睢寧人民改造大自然、建設生態縣的艱辛歷程。?
03.
在我歡欣鼓舞地打算長居于此時,我的種子——楊絮,卻讓我和相處已久的熱土第一次感受到了距離。春夏之際,我的種子隨風飄蕩,引發了大家的熱議。聲討我的聲浪一聲高過一聲,很多人苦惱于“沒法帶孩子出去玩”“楊絮里帶有細菌”,更不乏有人倡議“全面砍伐楊樹”,以達到消滅楊絮的目的。
對此,我深感慚愧。生性使然,我借著微風揚花播種,這是我生命力旺盛的表現。然而,網傳的毛絮中包裹蚜蟲、楊絮會影響汽車空調系統等謠言令我十分傷心。林業工作人員也意識到,放任我自然生長下去會帶來不少社會問題,于是近些年我也在配合林業工作人員一起努力。
聽說,南京林業大學的專家們培育出了無性繁殖的楊樹樹種及無絮楊樹雄株,這可以幫助我更好地生長在這里。
相關部門對我的問題高度重視,曾做過專門研究。聽他們說,治理的目的不是把我趕出去,而是讓我更好地融入這里,參與這里的自然、經濟、社會的發展。這讓我終于長吁一口氣,放下心來!
林業工作人員告訴我:“你和城市發展、生態進步,不是非此即彼的選擇題。”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會以更科學的方式繼續生活在這里。
睢寧,謝謝讓我守護你。
今天的夜讀到這里就結束了
愿你今晚睡個好覺,晚安
主播|寧可
一審丨蘋果
二審丨李璇
三審丨張思考
監制丨劉礫
總監制丨魯曉波
生活在“意楊之鄉”睢寧
你與楊樹有沒有特別的回憶?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