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懶政和宦官專權的明王朝緣何延祚近三百年?
明朝(1368—1644年)是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以來,除漢朝、唐朝和清朝之外,立國時間超過二百年的四個大一統(tǒng)王朝之一。讓人不可思議的是和其它三個朝代不同,明王朝的中央集權統(tǒng)治卻極為腐朽。永樂(1403—1424年)之后,宦官專權、后妃干政、吏治腐敗、軍備廢弛是明朝留給人們的典型印象。永樂后的明朝怎么看都像一個病入膏肓、行將就木的重病之人,奇怪的是就是這樣一個重病之人,竟然又生存了220年之久!究竟是哪些因素使腐朽的明王朝享祚如此長久?不妨從歷史留給我們的線索中去找尋可能的答案。
明朝的政治絕癥這一是宦官當國。從宣宗開始至崇禎繼位,表面上是大學士、尚書、總督、巡撫、布政使等而下之主政;而實際上的大官,在中央是司禮太監(jiān)、御馬太監(jiān)、東廠西廠和內廠的提督太監(jiān),在各省各重要地點則是所謂的“鎮(zhèn)守中官”。尤其是軍隊中所謂的“監(jiān)軍太監(jiān)”,他們沒有任何軍事才能,卻極為擅長收錢斂財。
開國之初,明太祖朱元璋根據歷史的經驗,深知宦官干政之禍危及江山。他說:“古時此輩所治,止于酒漿酰醢,司服守祧數事”,意思是說從古到今太監(jiān)所干的活就是端茶倒水,伺候服侍而已,其它的事一概不能沾邊,對太監(jiān)的工作性質作了規(guī)定;并立下“內臣不得干預政事,違者斬”的鐵牌,供后人遵守,以防太監(jiān)干政。
【資料圖】
豈料事與愿違,燕王朱棣發(fā)動了“靖難之役”,奪了建文帝的皇位,在此過程中,宮內太監(jiān)出力甚大。朱棣即位后,便大大提高了太監(jiān)的地位,如設立特務機構東廠由太監(jiān)掌管;派三寶太監(jiān)鄭和下西洋等等,就是太監(jiān)地位得到提高和重用的標志。按照朱元璋的規(guī)定,太監(jiān)是不能讀書識字的。但在永樂朝,就給太監(jiān)聘用臨時性的老師教太監(jiān)讀書識字;而在仁宗朱高熾時,太監(jiān)讀書竟成制度,太監(jiān)地位自此開始提升,并最終有明一朝竟能同當朝大臣宰輔相頡頏。
宣宗時,司禮太監(jiān)王振雖已作威作福,但仍有收斂;到英宗時,王振在皇帝的庇佑下,權傾朝野,成為明朝第一個連宰相都要聽命于他的超級大太監(jiān)。1449年,瓦刺部也先入侵,明英宗在王振鼓動下不做周密準備輕率出征,遂釀“土木之變”大禍——英宗被俘,王振死于亂軍之中。瓦刺后以俘獲之英宗為質要挾,乘勢進攻北京數次,終因實力不濟,加之于謙組織防御得法,明王朝江山才得以保全。后查得王振大肆受賄,聚斂巨額財富,計有金銀六十余庫,皆為外官所獻。
英宗之后,憲宗時的汪直同樣是一位權勢炙手可熱的超級大太監(jiān)。憲宗在東廠之外又設立西廠,由汪直掌管,權力更在東廠之上。汪直利用職權屢興大獄,殘害忠良,任意捕殺臣民,被冤死者不計其數,百姓的生殺大權操之于一個太監(jiān)手中,皇帝好像并不存在一樣。
憲宗之孫武宗時,又出了一批權勢極大的太監(jiān)。武宗信任宦官劉瑾、馬永成、顧大用等八人,時人謂之八虎。其中尤以劉瑾最為跋扈,他仿效憲宗時的太監(jiān)汪直,矯旨新設內廠,由他親自掌管,比之東、西廠更為殘酷,干了不少禍國殃民的事。劉瑾最得意的政績是他專權五年里竟完全剝奪了當朝內閣的權力,朝政全出自劉瑾之手。劉瑾被處死后查沒巨額家產:有黃金1200余萬兩、白銀2億5000萬兩。僅其銀一項就抵得上當時大明王朝60年的國稅收入,可見當時朝政之腐敗到了何等程度。
武宗之后,權力最大的太監(jiān)當屬熹宗時的魏忠賢。由于明熹宗癡迷木工活,甚至到了“朝夕營造,每營得意,即膳飲可忘,寒暑罔覺”的地步,魏忠賢便侍寵專權,專門挑選熹宗做木工活時奏事,不耐煩的熹宗均言“朕已悉矣,汝輩好自為之”,把皇帝的大權拱手讓給了魏忠賢。于是魏忠賢獲得了空前無上的大權,并被封為“九千歲”,成為政治地位僅次于皇帝的“鉆石級”太監(jiān)。有了如此權勢顯赫的太監(jiān),舉國上下誰不巴結?于是大明王朝又為太監(jiān)們上演了一場亙古未有的鬧劇:為魏忠賢在全國各地大建祠堂。在這一點上,魏忠賢可謂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明朝在二百多年的時間里,培養(yǎng)出了如此眾多“杰出”的太監(jiān),可見其朝政之腐朽已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因為太監(jiān)本身具有身理上的缺陷,絕大多數在心理上都是變態(tài)和扭曲的,所以,太監(jiān)做起惡來要比普通人嚴重得多。再加上太監(jiān)身處的環(huán)境,注定了他們不可能對國家和社會現(xiàn)實有比較全面客觀的認識,指望他們對國家大政方針做出正確的決策同樣也是不可能的。明朝任用如此眾多的太監(jiān)作為國家的重臣,結果只能是禍國殃民。
明朝腐朽的另一個特點是皇帝的懶政。相較于清朝皇帝的勤政,明朝的皇帝們實在是太懶惰了。有明一代,除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外,其后各代皇帝基本上懶于政事。
實際上,明朝的國運從英宗朱祁鎮(zhèn)開始就已急轉直下。英宗寵信太監(jiān)王振,造成“土木之變”,差點使明王朝國本顛覆,原因就在于皇帝自已不履行職責,而假手于太監(jiān)。
到了憲宗時,憲宗皇帝竟然甘愿受萬貴妃控制,朝政全由旁人把持。萬貴妃以太監(jiān)為爪牙,太監(jiān)以萬貴妃為后臺,大肆干預朝政。在萬貴妃的影響下,憲宗只肯花錢建廟宇,只對搜羅古玩字畫感興趣,而對于江山社稷、百姓生活卻不聞不問。
到了武宗時,寵信太監(jiān)劉瑾、奸臣江彬,不理國政沉迷于游玩享樂。武宗有一次微服出居庸關,暢游塞外征選美色,竟與北元入侵之軍相遇,差點做了俘虜。后來寧王朱宸濠造反,武宗為了借此機會到江南游玩選美,竟然自封“威武大將軍、鎮(zhèn)國公”,率領大批人馬浩浩蕩蕩向江南進發(fā)。幸虧王陽明發(fā)兵剿滅叛軍,生擒朱宸濠。寧王反叛被平定后,武宗竟和親信的奸臣太監(jiān)在外游蕩八月有余,方北返京城。北返途中,武宗興致所至,竟然獨自架船下河捕魚,結果驚嚇受寒而死。
武宗之后的世宗皇帝,在位時間長達45年,其心思同樣不在江山社稷和萬千百姓身上,而只在乎求仙問道、長生不老。他一邊寵信道士為其“煉丹招鶴”,一邊任用奸臣嚴嵩父子把持朝政。幾十年下來,邊患四起,國政日非,明朝一步步走向了沒落。
世宗后是穆宗,只在位六年,亦無甚作為。
穆宗之后便是神宗萬歷皇帝,其在位時間長達48年,創(chuàng)了明朝皇帝之最。同時,他的懶政也創(chuàng)了中國歷代皇帝之最:在位期間竟然有28年不上朝理政。后人總結他的懶政為“六不”:不郊、不廟、不朝、不見、不批、不講。所謂不郊就是不親自去郊外祭拜天地。在古代祭拜天地是皇帝最重要的職責之一,對號稱天子的皇帝來講,祭天是絕對重要的頭等大事,一般情況下是不會假手于人的。不朝,就是不上朝理政,有28年的時間不上朝。不廟,就是不祭拜祖宗。他連天地都不敬,更遑論祖宗了。不批,就是不批閱大臣奏章。不講,是不參加經筳講席,也就是對治國理論的學習。不見,就是不接見大臣,只顧自已玩樂。就這樣,明朝經過萬歷48年的折騰,家底幾乎全被敗光。
萬歷后,光宗即位一個月便亡,由熹宗天啟皇帝即位。熹宗天生癡迷木工活,把朝政大權交給大太監(jiān)魏忠賢全權處理,并封魏忠賢為“九千歲”。就這樣熹宗的木匠手藝是日益精湛了,明朝的江山卻每況愈下。
熹宗之后,崇禎即位。只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煤山吊死,明朝滅亡。
我們看到,從永樂、仁宣之后,明朝的政治是腐敗到了如此不堪的地步。然而,在如此腐朽的朝廷統(tǒng)治之下,明王朝為什么沒有過早滅亡,反而延祚長達277年之久呢?答案或許有很多,但是我認為下面幾點應該是的主要歷史機緣。
一是成祖朱棣不顧群臣反對力主遷都北京。朱棣當年決定遷都北京對明王朝的皇祚綿延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在中國歷史上,建都東南或南方的政權成為大一統(tǒng)王朝者實無前例。明朝雖然崛起于東南,但是因為北元力量的瓦解,明朝才可以輕松地席卷大江南北。對任何政權來講,建都東南或南方,使國家力量中心南移,等于把北方的防衛(wèi)陣地拱手讓于敵人,南方政權的戰(zhàn)略空間和回旋余地也就大為縮小。從歷史經驗來看,任何政權在南方建政,都是自身力不濟時無耐的選擇。在南方建政,始終存在北方游牧民族軍事威脅的問題,這是中國歷代政權包括建政中原的政權都無法徹底解決的問題。盡管明朝開國之時北元勢力四分五裂,但假如明朝主要力量集中在江南一地,隨著時間的推移,北元勢力如果整合成一股力量,明朝再作應對就為時已晚。而這一點恰好為精明的永樂帝朱棣所發(fā)現(xiàn),他及時決定遷都北京,把明朝的主要力量北移,不給北元殘余勢力以喘息之機,抹殺了其加以整合的任何可能性。遷都北京,既給北元以強大的軍事壓力,又大大地擴張了明朝的戰(zhàn)略生存空間,對明朝的國家安全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可以設想,如果不是朱棣力主遷都北京,并幾度對北元勢力進行軍事打擊,雖然沒有取得巨大的軍事勝利,但這些行動對北元勢力在心理上的打擊和影響效果是十分明顯的。至少在有明一朝,北元在明朝的巨大軍事壓力下,始終處于四分五裂的狀態(tài),沒有條件和機會形成一支足以威脅明王朝安全的力量。這一點,在“土木之變”后瓦刺挾持被浮的英宗多次進攻北京城無果而返,便是明證。假如明王朝只是循朱元璋之舊規(guī),仍然以南京為都,國家力量集中于江南一隅,面對北元勢力的重行整合要么是鞭長莫及,要么是錯失良機,待北元勢力形成氣候再來應對時,以仁宣之后明室諸皇帝的能力,勢必成為南宋第二。
二是草原少數民族的四分五裂,沒有形成威脅明王朝安全的力量。我們以“土木之變”為例,來說明北方少數民族力量的弱小,無法對明王朝構成現(xiàn)實的威脅。當時明英宗在太監(jiān)王振的鼓動下,倉猝出征瓦刺,由于沒有計劃準備,五十多萬大軍甚至連吃喝問題都沒得到解決,慘敗于瓦刺自在意料之中。但沒想到的是英宗竟然被俘,對明王朝帶來了極大的危險。瓦刺大軍借著大敗朝軍、俘獲英宗的威風,大舉向宣化、大同發(fā)起進攻。但瓦刺鐵騎在兩城守軍的嚴密防守下沒有取得任何進展,轉而進攻北京。在北京和守城明軍相持五天五夜、付出萬余人的代價后,瓦刺不得不倉皇撤離。面對這樣一個徹底打敗明軍、占領北京的良機,由于瓦刺本身實力的不濟,在獲得“土木之變”空前大捷、俘獲英宗之后,進攻宣化、大同和北京無一成功。這說明不管此時的明王朝是多么的腐朽和不堪一擊,瓦刺實在沒有足夠的實力吞并明王朝的江山。也正是對中原王朝能構成唯一威脅的草原力量還沒有出現(xiàn),如瓦刺之輩實不足以撼動明朝之江山,因而既使明王朝再腐朽,只要內部不出現(xiàn)致命問題,仍然會繼續(xù)它的統(tǒng)治。
歷史的發(fā)展也正是這樣,腐朽衰敗、搖搖欲墜的明王朝最后的滅亡,不是像北宋、南宋一樣,由外部力量打垮,而是禍起蕭墻,由內部的農民起義結束了統(tǒng)治。李自成的農民軍于1644年攻占北京,崇禎帝煤山吊死,明朝滅亡。至于吳三桂勾結清軍打敗李自成,可以完全看成是一個意外情況。因為關外清軍搶攘幾十年,始終在白山黑水之間徘徊,如果不是明王朝內部出了狀況,清八旗軍能不能打進北京、占領中原還是個大大的問號。
三是明王朝雖君昏于上,但多有能臣志士在國家存危之要緊處挺身而出,維系了明朝江山的代代傳承。有明一代,雖然君昏于上加之太監(jiān)專權、后妃干政,但每至國家危難存亡之際,總有能臣志士挺身而出,力挽國家之狂瀾,以保明祚之延續(xù)。最典型的是“土木之變”后臨危不亂的于謙。“當時,明朝上下慌亂無主,面對瓦刺鋒芒,有不少大臣主張遷都南京以避其勢。獨有于謙堅決反對,力主堅守北京,并立新君以應不測。事實證明于謙主張非常高明。瓦刺于當年十月初七日,來到大同城下,以英宗為奇貨要挾大同城守將開門,妄圖占領大同,守城將領郭登以中國已有新皇帝為由,加以拒絕。瓦刺軍施計不成只有悻悻而去。假如不是于謙力主堅守,而是南遷南京,把中原留給瓦刺,此時的明朝必然是又一個南宋。由此可見,于謙對于明王朝皇祚延續(xù)可以說立下了不世之功,可惜后來英宗復辟,挾私忿冤殺于謙,讓后人為之噓唏不已。
明武宗時寧王朱宸濠反,昏庸的武宗寵信奸臣太監(jiān),率大軍南下平叛。幸有一代大儒王陽明及時出兵,滅叛軍、擒朱宸濠。否則其結局恐怕又是一個“土木之變”。
神宗時的大臣張居正,執(zhí)政期間“十年來海內肅清,力籌國富,太倉之粟可支十年”,一時治績炳然。張居正是在明王朝國內矛盾最深重的時候,出掌國柄,力挽狂瀾,使國家給用充足,化弱為強。如果沒有張居正這十年的功勞,國庫空空的明王朝,根本經不起神宗萬歷皇帝四十八年的瞎折騰。
崇禎朝的邊關大將袁崇煥,使關外的努爾哈赤八旗軍聞風喪膽。有袁崇煥在遼東防守,后金的入侵大軍不得不改道繞行,以避袁之鋒芒。后皇太極用反間計讓崇禎帝殺了袁崇煥,明朝自毀長城,就此滅亡。
整個明王朝,除了前期的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加上其后的仁宣二帝外,其他十二個皇帝的歷史簡直是一部昏庸皇帝的荒唐史。然而就是這群昏庸無能的皇帝,也能占據中國政治舞臺長達二百多年!從上文的分析里我們看到,這里面沒有奇跡,有的只是歷史的機緣。正是歷史的機緣巧合,使明王朝的皇祚延續(xù)了277年之久。否則,“土木之變”時,明朝就已完結;武宗荒唐時,明朝也已瓦解;萬歷怠政時,明朝更應結束。然而,這一切都沒有發(fā)生,直至崇禎十七年,才給明王朝打上了休止符,這也應是歷史的機緣所造就。歷史就是如此,留給后人的只有嘆息。
關鍵詞:
相關文章
8月25日A股三大指數早盤弱勢震蕩,上證指數跌0.45%,創(chuàng)業(yè)板指跌0.85%
每經AI快訊:北京時間8月25日11:30,上證指數早盤下跌13 93點,跌幅為0
精彩推送
Windows藍屏CREATE_DELETE_LOCK_NOT_LOCKED修復教程
藍屏代碼0x00000014代表CREATE_DELETE_LOCK_NOT_LOCKED,這意味著某個
謝姓的來源和歷史
謝姓主要有兩個來源:任姓和姜姓。傳說中任姓謝氏至少已有3500年的歷史
收入與凈利潤雙增長,盤龍藥業(yè)續(xù)寫穩(wěn)增長態(tài)勢,秘訣是什么?
作為陜西省中藥龍頭企業(yè),$盤龍藥業(yè)(002864)$今年上半年又續(xù)寫穩(wěn)增長的
中證全指醫(yī)療器械指數強勢上漲,開立醫(yī)療領漲,醫(yī)療器械ETF(159883)上漲1.71%
截至2023年8月24日13:22,中證全指醫(yī)療器械指數(H30217)強勢上漲1 84%
Lotus Industry Beautifies Villages, Increases Villagers' Income
Thephoto,takenonAugust22,showsvillagerspickingseedp
2023國內建材行業(yè)分析 加強供需趨勢研判 建立上下游長協(xié)機制
一、建材行業(yè)概況建材是土木工程和建筑工程中使用的材料的統(tǒng)稱。可分為
平頂山高新區(qū)企業(yè)榮獲平頂山市第八屆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大賽一等獎
8月23日,“中國創(chuàng)翼·豫創(chuàng)天下”“鳳歸中原”創(chuàng)業(yè)大賽暨平頂山市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