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國家公園建設邁出重大步伐
(資料圖片)
科技日報記者 張蘊?實習生 張琦
19日,第二屆國家公園論壇在青海西寧舉行。第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彭清華宣布國家公園論壇開幕并致辭。
論壇以“國家公園——萬物和諧共生的美麗家園”為主題,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公園管理局)、青海省人民政府主辦。
彭清華表示,國家公園是自然之瑰寶、人類之福祉。中國建立了國家公園等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9000多個,擁有世界自然遺產14項、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4項、世界地質公園41處,數量均居全球第一。依托這些自然保護地,有效保護了全國90%的陸地生態系統類型、74%的國家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植物物種、30%的國家重要地質遺跡。中國建設全世界最大的國家公園體系已經啟航前行,49個國家公園的總體布局將逐步變為美好現實,為子孫后代留下珍貴的自然資產。
第二屆國家公園論壇海報(主辦方供圖)
彭清華介紹,十年來,我國在國家公園建設上取得了重要成果。圍繞頂層設計、體制試點、創建設立、空間布局和規范管理等關鍵環節,加強整體性謀劃、系統性推進、一體化落實。中央先后出臺《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總體方案》《關于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指導意見》,國家林草局等四部門聯合印發《國家公園空間布局方案》,國家公園建設的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完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正式設立三江源、大熊貓等首批5個國家公園,重要生態區域最具影響力的旗艦物種得到整體保護。
十年來,我國在構建新型自然保護地體系上取得了重要成果。堅持破立并舉,完成自然保護地勘界并與生態保護紅線銜接,制定自然保護地內建設項目負面清單,建立了分類科學、布局合理、保護有力、管理有效的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經過不懈努力,提前實現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提出的到2020年自然保護地面積目標,未來中國自然保護地將達到陸域國土面積的18%。
十年來,我國在健全自然生態系統保護法治體系上取得了重要成果。堅持用最嚴密的法治為自然生態系統保駕護航,制定長江保護法、黃河保護法、青藏高原保護法,修訂森林法、野生動物保護法、海洋環境保護法,搭建了覆蓋主要自然生態系統的法律制度框架。國家公園法、自然保護區條例、風景名勝區條例制修訂工作正在加快推進。
?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