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選活動| 武隆脫貧戶張樹學:山嫂子當起“菜司令” 打造“九個山嫂”品牌
8月10日,武隆區后坪鄉白石村虹銷雨霽,在重慶市武隆區山嫂子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嫂子農業公司”)蔬菜種植基地,負責人張樹學正在和村民管護蔬菜,為南瓜上市做準備。
(相關資料圖)
張樹學是白石村五組的脫貧戶,從2018年起開始發展蔬菜種植產業,先后經歷了兩個蔬菜老板“跑路”。但她沒有氣餒,自己當起了“菜司令”,帶動村內的留守婦女繼續種蔬菜,并成立山嫂子農業公司,打造“九個山嫂”蔬菜品牌,幫助村民增收。
發展蔬菜產業卻遇老板“跑路”
后坪鄉是重慶原十八個深度貧困鄉鎮之一,白石村更是深度貧困村。過去,該村基礎設施落后,產業發展不足,有勞動力的青壯年多數到外地務工,一些婦女便留守在家照顧老人小孩,張樹學就是其中之一。
白石村雖地處偏遠,但生態環境良好。2018年初,福建蔬菜老板黃建貨來村發展有機蔬菜產業,并承諾包種子、包技術、包回收,農戶只需出地出力。
張樹學得知后,拿出自家的2畝多地,還另租了40畝地,種上了黃瓜、南瓜、絲瓜等多個蔬菜品種。當年夏天,黃建貨兌現承諾,收購了張樹學大部分蔬菜,她也收入了6000多元,并在下半年種植白蘿卜。
到了冬季,張樹學種植的白蘿卜上市,因不施化肥,不打農藥,蘿卜的個頭很小,產量也低,但品質還不錯。原本想著靠這些蘿卜掙點辛苦費,但這時黃建貨卻不見了蹤影。
2019年,得知村民黃光全要帶頭發展蔬菜種植,張樹學又加入蔬菜種植的產業隊伍。“這一次,蔬菜老板是本村人,家在這里,應該不會跑了。”張樹學心想。
但出人意料的是,等到蔬菜上市時,黃光全沒有找到合適的銷售渠道,遠赴非洲打工。
“種菜真的沒有搞頭嗎?”接連兩次遭遇蔬菜老板“跑路”,張樹學心里有些沮喪。
帶頭當起“菜司令”
“三嫂(大家對張樹學的日常稱呼),你來帶頭當‘菜司令’,我們跟著你干。”正當張樹學心灰意冷時,村民豆玉淑、李朝碧找到她,“雖然之前的老板走了,但種蔬菜的隊伍沒散。”
在大家的擁護下,張樹學同意帶頭帶起“菜司令”,與村民再次創業種蔬菜。
如何帶領鄉親們發展產業?“菜司令”跟大家商量后定下“軍規”:每個成員都要投入土地和勞動力,土地多少不計算,但每天的勞動按小時計算,多勞多得,蔬菜銷售后除去成本再談分成。
說干就干。張樹學帶頭投入4畝地,豆玉淑投入2畝地,李朝碧投入3畝地……共有9名村民投入30畝地,全是清一色的留守婦女,最大年齡70歲,最小44歲。
2019年7月,張樹學開始帶著隊伍種下包菜,一個月后又撒下白蘿卜、大白菜等蔬菜種子。張樹學還創建了蔬菜微信群,每天務工的人、每人的工時都在群里公布,公開透明。這些事情村民看在眼里,越來越多的村民將自家的土地拿給張樹學種蔬菜。到了年底,張樹學帶領大家共種植了80畝地,收獲白蘿卜5萬多斤、包包菜1000多斤,白菜500斤,還加工制作了苦瓜干、紅苕干、鲊海椒、苕粉等農家土貨。
打造“九個山嫂”品牌
首次迎來豐收,但張樹學卻高興不起來。
2020年初,白石村的蔬菜大量上市,但由于新冠疫情的影響,張樹學僅銷售了1萬多斤白蘿卜,其它蔬菜嚴重滯銷。
“要不,我們全部捐給武漢吧,多少也算我們的一點心意。”張樹學深知這是大家辛苦種出來的,但與其讓這些蔬菜爛在地里,倒不如讓這些蔬菜出趟“遠門”,支援武漢。
讓她意外的是,大家都同意這一想法。張樹學立刻向村干部咨詢捐贈方式和渠道。時任白石村第一書記的楊懿聽后很感動,“三嫂,你帶領大家辛苦一年了,也不能全捐了,蔬菜銷售的問題我來想辦法。”他說。
在幫扶干部的幫助下,張樹學捐贈了4000多元的蔬菜物資,支援武漢前線抗疫,村里的干部也聯系到武隆區以及周邊區縣的學校、政府等企事業單位,為她找到的銷售渠道,收入近20萬。
“每戶分紅有15000元,種蔬菜有搞頭。”張樹學認定種菜這條路,在2020年3月成立了山嫂子農業公司,并給蔬菜產品注冊了“九個山嫂”品牌。
為什么取名為“九個山嫂”?張樹學介紹,起初產業隊伍里的成員都是留守婦女,9個村民都是“山嫂”,所以叫“九個山嫂”。
公司成立后,張樹學與大家種了辣椒、西瓜、香瓜、四季豆、豇豆、黃瓜、茄子、南瓜、糯玉米等10個蔬菜品種,共有100來畝。她還自掏腰包,買來烘干機和塑封機,進行農產品的加工,延長蔬菜產業鏈。
“目前,我們的‘九個山嫂’蔬菜除了賣向武隆及周邊城區,還銷往重慶中心城區。”張樹學介紹,未來她還想發展電商,把白石村的蔬菜端上全國消費者的餐桌。
關鍵詞:
相關文章
精彩推送
港股異動 | 星空華文(06698)早盤繼續走低跌超14% 李玟錄音事件持續發酵 浙江廣電稱將調查核實
星空華文(06698)早盤持續走低跌超14%,截止發稿跌14 43%,報81 25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