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供需兩端看北疆文化新格局
原標題:從供需兩端看北疆文化新格局
中國經濟的壓艙石主動力是消費,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長期以來超過50%,是名副其實的第一動力。其中,文化和旅游成為引領消費復蘇的強勢和先鋒。
(資料圖片)
從宏觀來看,在經濟增長的角度,消費循環是文旅產業經濟增長的主邏輯。國民經濟是動態的收入流,收入可通過支出、購買等行為在供需兩端間流轉,實現收入的再消費,形成消費循環。該循環的原點為消費端,消費者的每次支付行為都將成為現金流傳導到供給側。供給側獲得收入后,可通過追加投資、擴大產能或者購買更多人力等要素,加速收入流向就業端流動,提升消費者收入,增強消費循環的螺旋效益。
從中觀來講,在項目開發的角度,消費引導精準供給是產業項目開發的主模式。如“最美圖書館”阿那亞,消費群體很明確,所有的服務供給都緊緊圍繞目標消費群體,根據消費偏好引導競爭精準供給。一方面,消費群體自帶的商業流量和多元資源為阿那亞提供項目、載體等多方面的合作機會;另一方面,阿那亞一年舉辦1000多場文化活動,以區域性乃至全球性的文化活動精準對接消費者在后疫情時期的消費偏好與實際需求,提振文旅產業恢復發展。
從微觀來講,在資源轉化的角度,受眾議價權轉化是行業資源轉化和活化的主模式。隨著以消費為中心的資源供需議價權地位的轉變,文旅資源的開發與活化利用不再是自上而下的單向決斷,更傾向考慮消費者自下而上的消費訴求。如“杭州西湖柳樹被換成月季”等事件,彰顯了消費者自下而上的內生性熱情,對文化和旅游的創新性發展提出了時代新要求。
在經濟穩步增長、人口結構轉變、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影響下,消費者的消費趨勢、消費偏好和消費傾向已發生六大關鍵性轉變。
一是低欲望社會下,年輕人消費心理出現兩極分化,一類是剛需消費趨向理性化和功能化,另一類是對精神消費的需求走向高頻和剛性。二是從物質消費向精神消費的升級,消費者不再刻意追求“品牌效益”“大牌意識”,更希望被情懷和美打動,強調“現在消費、未來收益”,內容知識付費意愿上漲。三是對國潮的認同,隨著“傳統文化+現代基因”的融合匹配度的加深,大量年輕化、生活化和功能化的國潮IP涌現,如漢服、故宮文創、河南衛視的轉型升級等,實現了與主流消費群體的消費偏好的精準對接。四是消費圈層化特征顯著,一方面是城鄉市場存在固有壁壘,市場需求互通難、交叉少;另一方面是城鄉代際圈逐漸擴大,不同年齡層產生消費斷層,文化領域消費垂直細分趨勢明顯。五是政府消費升級,重大項目追求“O+EPC”模式,更強調運營為導向的專業社會服務購買趨勢。六是文化“種草”以及文化引流、旅游唱戲成為文旅融合的主邏輯,文化的融入與重構已成為傳統文旅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和重心,一方面是供需價值鏈向下融合,更強調與應用和體驗價值的雙向融合;另一方面是傳統與現代文化在產品、場景等層面的相互滲透。
在文旅經濟的消費驅動主導邏輯支持下,“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文旅深度融合趨勢將為打響北疆文化品牌判明行業格局、明確發展方向,進一步促進內蒙古文旅產業發展。
塑造立體文化形象是打響北疆文化品牌的“金名片”。作為各民族文化交融與交流互鑒的核心地帶,內蒙古應建立一個特色鮮明的文化形象,明確一組文化發展定位,推出一系列覆蓋面廣、支撐力強、親切度高的推介口號。在文化立體、景觀立體、話題立體等多組文化體驗互動的發展思路支持下,實現北疆文化發展規劃的具體化、IP化和場景化,搭好“文旅融合臺”,唱好“產業融合戲”,帶動消費淡季回歸產業模式熱潮;打好“北京牌”,推出面向北京消費群體的產品,進一步拓展北疆文化的知名度。
緊抓產城融合契機是建設北疆文化品牌的“關鍵幀”。要打造北疆文化新發展格局,應緊抓產城融合的發展方向、錨定“東數西算”的戰略方針,實現各產業的有序鏈接、高效運轉,以文化旅游賦能城市煥然新生,以區域節點構建網狀發展布局。一方面,內蒙古應以城市空間為發展載體,以文旅經濟為發展驅動力,以北疆文化為發展“粘合劑”,推動文旅產業與城市功能在物理和精神層面的深度融合,以產城融合帶動自治區經濟高質量發展;另一方面,應圍繞“東數西算”工程積極構建數字經濟發展新體系,加速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發展,彰顯北疆文化的創新性與影響力。
聚焦消費需求轉變是打響北疆文化品牌的“驅動器”。隨著消費者對文化、旅游等服務消費、精神消費、體驗式消費需求的進一步擴大和升級,內蒙古應聚焦代際轉化、城鄉融合、興趣圈層三大需求轉變方向,推動“文旅+”的跨界融合。一是應積極推動文旅產業品牌化,緊扣北疆文化自身特色,推出自然風景、民族風情、遺產活化等多樣式、品質化的精品文旅IP,激活人文底蘊的時代新活力;二是要強化文化產業的跨界融合,將北疆文化的符號與理念融入全鏈條生產環節,提升北疆文化對產業發展的支撐力;三是要加速文旅產業的場景化,盤活存量文旅空間載體與文化資源,加速傳統與現代文旅場景的深度融合。
“4C”發展原則是打響北疆文化品牌的“擴音器”。為進一步提升北疆文化的區域影響力,內蒙古應把握“4C發展理論”,為北疆文化注入社交媒體的時代基因。一是要融入現代場景(Context),挖掘“直播+文旅”“影視+文旅”等新型商業模式,借助互聯網提升北疆文化的用戶觸達面,加速文化流轉;二是要打通年輕社群(Community),以北疆文化為主題推出一系列體驗感、沉浸式文旅產品,緊抓“Z世代”(網生代)消費主力軍“求新、求變、追求體驗”的消費偏好;三是要講好媒體故事(Content),向北疆文化尋求發展源動力,以“北疆故事”彰顯產業特色;四是要激發社會傳播(Connection),緊抓社交時代信息流轉高速、高效等優勢,以媒體矩陣擴大傳播聲量,以社交平臺拓展傳播點位,依托互聯網流量為北疆文化插上“傳播之翼”。
(宋洋洋,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創意產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文化品牌評測技術文化和旅游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來源:內蒙古日報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