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融融達期貨:豬價不具備持續上漲基礎
在現貨短期續漲乏力的背景下,市場對后市豬價的預期也由樂觀逐漸轉為謹慎,各合約均有一定程度的回調,其中LH2311合約收盤價較前期跌幅約3%。本輪期現回調主要有以下三點原因:
標豬供應充足
從生豬生長的物理周期來看,當下的能繁母豬存欄量決定了10個月后的生豬出欄量。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去年年底至今年一季度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雖有小幅下降,但始終高于正常保有量4100萬頭,生豬基礎產能充裕。這決定了在沒有大疫病災害影響的情況下,今年四季度生豬供應充足,豬價不具備持續大幅上漲的基礎。
【資料圖】
標、肥豬價差走強
一般而言,生豬出欄體重與豬價具有正相關關系,即豬價越高,養殖利潤越好,出欄體重越高,否則反之。同時,生豬出欄體重增加意味著市場看好后市,前期應出欄豬未出欄,活體庫存增加,后期出欄壓力隨之增加。由于前期市場降重比較充分,標、肥豬價差較往年提前轉弱,壓欄增重、二次育肥的利潤空間隨之打開,受此驅動7月中下旬部分養殖戶開始壓欄增重和抓小標豬(90—115公斤)二次育肥,現貨市場出現“壓欄增重—助推漲價—進一步壓欄增重”的正循環,助推短期豬價上行。
但肥豬需求旺季尚未到來,肥豬價格缺乏持續走強的動力,標豬價格快速反彈后,標、肥豬價差有所走強,壓欄增重和二次育肥的利潤空間被迅速擠壓,市場投機情緒有所放緩,豬價也隨之降溫。同時,需注意壓欄增重、二次育肥都會導致生豬活體庫存快速累積,出欄壓力后置,引發市場對四季度豬價的擔憂。
消費旺季未到
豬價與消費之間具有負相關關系,即豬價上漲時,消費端會減少對豬肉的消費。7月中旬以來,生豬價格快速反彈,帶動白條價格迅速上行。數據顯示,截至8月10日,國內前三等級白條豬肉均價約為22元/公斤,較前期低點上漲約22%。在消費季節性增量尚未兌現的情況下,白條價格的快速上行導致市場走貨明顯吃力,貿易商紛紛減少白條訂單,倒逼屠宰企業降低宰量,毛豬需求減少,對豬價上行形成較大阻力。
在以上三個維度的壓力作用之下,近期,豬價小幅走跌。
對于后市豬價,我們認為目前市場增重的程度尚不足以扭轉“標、肥豬倒掛”的問題,如果短期豬價跌幅較大,市場二次育肥或再度進場,為豬價提供支撐。
另外,也需警惕增重導致的供應后置問題,如果八九月養殖端持續大面積壓欄增重,則四季度標、肥豬價差一旦走強,市場壓欄增重就將停止,前期壓欄豬也會被陸續出欄,增加后市供應壓力,限制豬價上行高度甚至促使豬價走弱。(作者單位:華融融達期貨)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