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快評 | 院長被查“痛哭懺悔”,能否起到警示作用?
【資料圖】
日前,有關醫院正副院長被查后“痛哭懺悔”的視頻引發輿論廣泛熱議。據四川“廉潔宜賓”通報:宜賓市第一人民醫院原黨委書記、院長謝明均嚴重違紀違法被開除黨籍;宜賓市第一人民醫院原黨委委員、副院長楊利嚴重違紀違法被開除黨籍和公職。在視頻中,謝明均哭訴:“……我痛恨我自己,做了很多荒唐的事情,我要那么多錢做啥子嘛(什么)。”楊利也后悔不已:“我現在五十幾歲的人了……十幾年的牢坐出來,怎么養老?”
兩名被查院長的“痛哭”,是真心后悔還是在打“苦情牌”,不得而知,不過兩人終將為自己的貪腐付出代價。
最近,全國醫療領域刮起反腐風暴。自7月中下旬以來,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及有關部門多次重磅發聲,表達對醫藥反腐決心。國家衛健委也發布消息稱,部署開展為期一年的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全國已有近160名醫院院長、書記被查。醫療領域腐敗問題可見一斑。
梳理發現,醫療領域腐敗,遠比我們想象的復雜得多。在干部選拔任用中為他人謀取利益,違規向管理和服務對象放貸并收息,違規擁有非上市公司股份,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在工程項目、醫療設備及耗材采購等方面謀取利益并收受財物……腐敗形式多種多樣, 具有一定的隱蔽性。從部分被查案例來看,無論是涉案金額還是涉及面,都讓人觸目驚心。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曝光一起案件:一臺進口價1500萬元的醫療器械,某市人民醫院以3520萬元買入,院長吃掉了1600萬元的回扣。這從側面提醒我們:醫療領域反腐的復雜性和艱巨性。
在當前背景下,網友想知道,兩名院長被查后“痛哭懺悔”,能否對醫療反腐起到警示作用?
平心而論,反腐風刮到現在,對醫療領域觸動還是比較大的。不過,一些人是否真的會從此“收手”?
筆者以為,取決于幾方面因素。一是反腐力度。 當前,多地醫療領域人士主動說明問題,上交不當得利,但還有一些人心存僥幸仍在觀望。醫療反腐只有做到不留余地、不留死角,形成長期反腐高壓態勢,而不是一陣風、運動式,才能讓所有人都“死心”,從而遠離腐敗。二是腐敗成本。趨利避害是人的本能。醫療領域腐敗讓人驚心,是因為在巨大的利益誘惑面前,一些人膽子越來越大。只有讓貪腐者都付出慘痛代價,一些人才會放棄僥幸心理,才能徹底收手。只有“痛哭懺悔”的人越來越多,才能起到威懾和警示作用。三是如何預防。目前醫療腐敗重點仍是回扣問題。如何從根本上形成預防機制,讓人不易腐、不能腐、不敢腐,是醫療反腐必須面對的議題。
醫療領域關乎公眾生命健康,容不得腐敗成癮、成風。只有遏制了腐敗,才能重塑醫療形象、構建互信醫患關系,普通患者“看病難、看病貴”勢必大大緩解。
曹玉兵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