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生態日丨叢林溯溪、夜觀昆蟲!46名小探險家探秘荔波茂蘭
這兩天吳嬌有些忙,忙著為首個“全國生態日”來貴州茂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自然教育基地(下稱茂蘭教育基地)參加研學活動的家長和孩子們講述“地球上的綠寶石”的保護故事。
自然教育老師吳嬌(左)正在講解溯溪沿途動植物。
她是貴州木與木自然教育學校(基地)的導師,多年來一直堅持在茂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下稱茂蘭保護區)做自然教育工作。自從2021年,茂蘭保護區先后被評為“貴州省級自然教育基地”,“貴州省自然資源科普基地”,來這里體驗自然教育課程的游客漸漸變多了,吳姣的生態研學課堂也有了更多聽眾。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走進森林·呵護自然”——首個“全國生態日”貴州青少年進森林研學教育活動茂蘭站。
“媽媽快起床,我和妹妹要趕緊去營地報到。”8月15日一清早,不到7點鐘,10歲的吳卓彥帶著8歲的妹妹吳雨墨猛拍父母房門,生怕誤了報到時間。男孩的喊聲和拍門聲渾厚有力,母親黃曉露頂著倦意起身開門,一家四口昨日剛從廣西南丹驅車趕至荔波。
吳卓彥同學向記者展示自然教育布袋包。
與很多家長帶著孩子逛博物館、進名校不同,這個暑假,黃曉露選擇和孩子一起前往茂蘭教育基地,過一個不一樣的暑假,“哥哥喜歡昆蟲,妹妹喜歡畫畫,親近大自然能給很少來貴州的兄妹倆帶來純粹的快樂?!?/p>
“在茂蘭,既能沉醉于青山碧水——茂蘭獨特的亞熱帶喀斯特森林風光,又能邂逅中華秋沙鴨、小葉兜蘭等國家級保護動植物,了解它們背后的保護故事,讓小朋友們成為獨立的探險家,告別‘自然缺失癥’?!?/p>
吳姣發完言后,標志著“走進森林·呵護自然”——首個“全國生態日”貴州青少年進森林研學教育活動茂蘭站正式啟動,而吳姣與她的5人自然教育團隊將46名中小學生展開2天1晚的森林游學、叢林溯溪、夜觀昆蟲、溶洞探險等自然教育活動。
叢林溯溪。
在茂蘭保護區青龍潭景區,碧波綠水湍急流淌,夏日的陽光穿過參差樹葉照射在孩子臉上,映出琥珀般的光斑?!斑@是腎蕨,喜暖喜濕,因起孢子囊在葉子背面兩側各排成一排,成狹腎形,故此得名?!眳菋珊蛶ш犂蠋熢谙赃呑哌呏v解,時不時手持放大鏡領著孩子們仔細觀察沿途植物,引得學生一頓追問,“老師,這個是不是泥炭蘚,那個白色的是不是鳳尾蘚。”
吳卓彥則顯得更為焦急,因為男孩想在溯溪結束前找齊6種苔蘚,并將其外形、特征、出現位置和作用逐一記錄下來,并用包里的彩鉛畫下來與妹妹分享,“我只找到了5種,妹妹才找到2種。”于是他放慢腳步,拿著放大鏡更為仔細搜索苔蘚。
楊博雅同學向記者展示溯溪觀察記錄。
溯溪伴隨著日落接近尾聲,日落月升,營地旁水池、樹上的蛙聲蟬鳴漸漸響起,眾人期盼已久的“夜觀昆蟲”活動拉開序幕。在戶外老師帶領下,46名小小探險家手持手電筒,穿梭在玉米地、養鴨池旁的道路上,從林中地里、草間池旁搜尋昆蟲的身影。在眾人的努力下,研學團隊在不到500米的道路上發現了蝽、螞蚱、蟋蟀、棕螄、蜘蛛等近10種蟲類,一行人在漫天星空下心滿意足地返回營地,結束了第一天的自然教育活動。
夜觀昆蟲。
據了解,本次首個“全國生態日”青少年走進森林自然教育活動由貴州省林業局、貴州省關注森林活動執行委員會主辦,于8月15日當天在貴州茂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貴州佛頂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貴州省國有扎佐林場、貴定縣甘溪林場同步開展自然教育活動,由各活動點主管單位承辦,貴州木與木生態文化產業有限公司組織執行,貴州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提供技術支持。
“在自然中,會淋雨、會摔跤、會被蟲咬......但也可能見到彩虹,要面對黑夜的恐懼才能發現螢火蟲的美好。因此,經常參加自然教育的孩子,遇到困難會比較淡定,抗挫折能力更強?!辟F州茂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余登利介紹,近三年來,茂蘭保護區累計開展宣傳科普活動160次;并與研學公司共同編寫茂蘭生態自然教育課程(小學及中學)及活動計劃,推進自然教育行業標準、指南、規范等制定。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張弘弢
編輯 劉思博
二審 李劼
三審 田旻佳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