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安寧療護”不是“安樂死”,四點助您了解“安寧療護”
長久以來,死亡這個話題,在傳統觀念里總是沉重的、晦氣的,所以我們閉口不談、敬而遠之,事實上我們似乎對這個話題逃避得太久,所以當面對身邊人面對死亡的時候,人們常常不知所措,無法思考。隨著經濟文化水平的快速發展,人們對于優死的愿望更加強烈,我國老齡人口基數大,需求也相應增加,然而我國的優逝制度并不完善,作為陪伴終末病人走完最后一刻的醫護人員,家屬,志愿者,心理治療師,芳香師等將面臨巨大挑戰。本文通過分享普及安寧療護的一些基本知識,循序漸進的提升大眾對安寧療護的認知度。讓大眾“學在前”“思在前”“做在前”,消除對“死亡”兩字不必要的恐懼及焦慮,“讓逝者有尊嚴,讓生者無遺憾”。
一、?什么是安寧療護?
安寧療護通俗的講就是臨終關懷,臨終關懷又稱安寧和緩醫療、安寧療護、姑息療法,是對沒有治愈希望的患者進行的積極而非消極的照顧,通過對其癥狀的控制,盡可能提升患者和家屬的生活品質到最好的程度。安寧療護肯定生命的價值,將死亡視為一個自然的過程;它不刻意加速、也不延緩死亡的到來;在控制疼痛及身體的癥狀之外,對病患的心理及靈性層面亦提供整體的照顧。同時強調來自周遭的支持,不僅支持病患積極地活著直到辭世,也協助家屬在親人患病期間及喪親之后的心理反應都能有所調試。
(資料圖片)
安寧療護并非放棄對患者的積極救治,而是給予臨終患者積極而整體的照顧。安寧療護所照顧的是生命,不是死亡。它不限于腫瘤病人,而是服務于所有終末期病人。安寧療護從來不說“我們已經無計可施”,雖然我們不能根治哪些無法治愈的的疾病,但我們可以控制由疾病引起的痛苦癥狀;我們不能消除親人的痛苦,但我們可以陪伴在悲傷的人們身邊,分擔他們的哀傷;我們不知道所有的答案,但我們可以聆聽患者的所有傾述。
安寧療護方式的開創者是英國人桑德斯。1967年她創辦了世界著名的臨終關懷機構?——?圣克里斯多福安寧醫院,?使垂危病人在人生旅途的最后一段過程得到需要的滿足和舒適的照顧。2004年世界安寧緩和醫療聯盟在全球推行,至今已獲得77個國家相關組織積極響應和大力支持。
二、?安寧療護和安樂死的區別
和安寧療護容易混淆的一個概念是安樂死。安樂死是指“患不治之癥的病人在垂危狀態下,由于精神和軀體的極端痛苦,在病人和其親友的要求下,經過醫生認可,用人道方法使病人在無痛苦狀態中結束生命過程”。
兩者常常都在一些終末期患者中被提及,對象有交叉,但也存在明顯區別。
安寧療護的目的是“善終”,幫助患者控制和緩解痛苦,不刻意的加速或延緩死亡的過程,服務對象既包括患者本人,也包括患者家屬;安樂死的目的是“速死”,幫助患者徹底解除痛苦,希望加速死亡的過程,服務對象直接為患者本人。
從合法性來看,安寧療護目前已經得到比較廣泛的認可,上海也作為全國的試點地區在推廣、優化安寧療護的服務,安樂死在我國則仍未被批準。
三、?哪些是安寧療護服務對象?
國家《安寧療護實踐指南(試行)》指出,安寧療護以終末期患者和家屬為中心。其中患者符合以下條件就可獲得安寧療護服務:1.疾病終末期,出現癥狀。2.拒絕原發疾病的檢查、診斷和治療。3.接受安寧療護的理念,具有安寧療護的需求和意愿。
目前關于生命未期的界定沒有統一標準,現有的醫學手段無法準確預測生存期,只要患者有需求和意愿,都應獲得安寧療護。
四、?安寧療護提供哪些服務?
1.?癥狀控制:眾所周知終末期患者具有疼痛、呼吸困難、厭食、惡心、嘔吐、便秘、無力、昏迷和壓瘡等不適癥狀,使患者在身體上受到極大的痛苦。因此,終末期患者常見癥狀控制及護理是安寧療護的核心內容,是心理、社會、精神層面照護的基礎。安寧療護通過疼痛治療癥狀管理措施緩解終末期患者的癥狀負擔,減輕痛苦,最大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2.?舒適照護:隨著死亡腳步的臨近,終末期患者的癥狀更加惡化,會出現呼吸困難、喉間痰鳴音、神志不清、指甲蒼白或發紺、出冷汗、四肢厥冷等癥狀。因此,為終末期患者提供舒適照護是安寧療護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心理支持和人文關懷:工作人員特別是心理咨詢師的心理支持在終末期患者接近死亡時倍感溫暖,使每一患者的尊嚴得到維護,心理得到安慰。一個人在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時,恐懼、驚慌、悲傷等情緒都有可能產生。安寧療護工作人員通過表情、言語、姿勢、行為等影響和改變生命末期患者的心理狀態和行為,接觸他們的苦悶及恐懼:同時通過與患者的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和意愿,幫助其緩解情感上的不安,適應臨終這個突發事件。合適的心理支持和人文關懷可以與癥狀控制互相作用,以提高終末期患者的生命質量。同時,鼓勵家屬參與照護、及時表達對患者的關心,讓他們感受到外界的關心與支持,盡力滿足患者的要求和希望,使他們在精神上得到寬慰和安撫,陪伴患者直至其逝世。
“生如夏花之絢爛,死若秋葉之靜美”安寧療護階段,雖然意味著到了生命終末期,不再進行治愈性治療,但也不意味著放棄治療,而是應用最基本的藥物和手段,通過提供照顧和服務,幫助終末期的患者舒適、安詳、無痛苦、有尊嚴地離開人世,讓溫暖與愛照亮生命“最后的歸途”。
(作者:上海市長寧區程家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公共衛生主管醫師孫雄)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