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希望落空了,美專家報告:最終無法減少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
(相關資料圖)
據環球網27日報道,自2018年以來,美國政府一通“猛操作”,企圖擺脫在供應鏈上對中國的依賴。但美國兩位經濟學家最近發表的一份報告,對美國的政策效果提出深深的質疑,報告認為,美國可能最終無法實現減少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彭博社當地時間26日根據這兩位經濟學家的報告報道稱,中國仍然嵌入在美國供應鏈中。雖然減少了從中國的直接進口,但是產業鏈在中國、越南、墨西哥之間重新分配,美國與中國間接的供應鏈聯系仍然完好,甚至有所加強。報告認為,雖然中國在美國進口中份額下降了,但是中國加強了與越南和墨西哥的貿易和投資,這意味著美國很可能通過與這些第三國家的貿易和供應鏈與中國保持著間接聯系。
美國對中國的打壓是眾所周知的事情,其打壓的主要手段之一就是減少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甚至想要慢慢與中國“脫鉤”。美國近幾年來就是這樣做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美國商務部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美國從中國進口了約2030億美元商品,比2022年同期減少25%。《日本經濟新聞》報道稱,上半年,中國在美國商品進口中所占的比例預計15年來將首次從第一位跌落。可見中美之間的貿易是受到了巨大影響的,但美國的這些手段并沒有打垮中國,中方的經濟發展并未受到太過致命的影響。
中國經濟不但沒有被打垮,就是美國所謂的“脫鉤”也不過是換了一種形式罷了。中美之間還是擁有極為完整的聯系的,美國為了與中國“脫鉤”,開始從越南、墨西哥這樣的國家進口商品。但美國這樣的大宗貿易,越南和墨西哥根本吃不下,它們進而從中國進口商品。美國專家的報告就研究了這一點,美國和越南、墨西哥等國的貿易量增加了,中國和越南、墨西哥等國的貿易量也增加了。也就是說轉了一圈,美國還是沒有擺脫中國的供應鏈,反而是多出了一些中間商。這在價格上必然會讓美國蒙受一定的損失。
這說明美國與中國“脫鉤”的希望必然是要落空的,但美國的態度和做法我們還是不得不防備的。現在美國做不到“脫鉤”,不代表其以后做不到。美國政府已經加大了對國內制造業的投資,鼓勵企業將生產基地遷回國內,或者在亞洲其他地區尋找替代供應商。這樣的措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取得一定成效的,特別是那些做了中間商的國家,它們也不會局限于做中間商,必然會建立相應的制造業產業,會真的慢慢代替中國對美國的供應鏈。這對中國并不是一個好消息,這也是中方不斷在國際上強調全球化,擁抱全球化的原因之一,那就是希望通過全球化來彌補真正和美國“脫鉤”后的市場空白。
美國是一個強有力的對手,目前中國對上它還是有些力不從心的,但在某些方面美國也無法擺脫對中國的依賴。這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種狀態。中方現在能做的就是不斷發展自己,提升自己,要打造自己的不可代替性,這也是我們推動產業升級的目標之一。一些低端的產業隨著美國的封鎖是必然要被其他國家搶走一些訂單的,但產業升級之后,中國就可以天然立于不敗之地,因為無可替代。還有便是中國工業化門類齊全,這一點也是世界上任何國家所不具備的優勢。因此,與美國競爭,中方還是有籌碼的。
關鍵詞:
相關文章
精彩推送
今日導讀:21元飲品被吐槽水果少,滬上阿姨回應;浙江查獲日本核輻射地區進口食品;麥當勞回應顧客質疑大小杯豆漿一樣多(2023年8月30日)
2023年8月30日熱點信息:21元飲品被吐槽水果少,滬上阿姨回應;浙江查
樂信(LX.US)發布Q2財報:交易額639億超業績指引上限 業務連續5個季度穩步增長 生態業務優勢凸顯 宣布啟動分紅
亞匯網獲悉,北京時間8月30日,中國領先的新消費數字科技服務商樂信(L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