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湖州舉全市之力守護學生心理健康——一座城守護一顆心
日前,浙江湖州心理健康教育首趟“優教共享”班車來到長興縣第二小學城東校區。城區教師莫許華通過田字游戲,巧妙地分析和疏導學生情緒。“今天我知道了情緒ABCDE法則,學會遇到困境時如何走出陰霾。”學生小李有著滿滿的收獲。
活動拉開了湖州首個心理健康城鄉教共體工作的序幕。接下來,他們將走遍各區縣20所心理健康教育薄弱校,不留心理健康教育的空白。
全覆蓋、零死角,這場活動延續了湖州心理健康教育擘畫的藍圖。2020年起,湖州以教育系統為主陣地,全市24個部門協同配合,為青少年健康成長保駕護航。這座矗立在南太湖的城市,正舉全市之力,為學生打造一處心靈港灣。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一鍵”聯動,守住最后的防線
2020年,湖州首次成立市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領導小組,全市24個部門進組,市委副書記任組長,工作專班設在市委辦。小組每月召開一次聯席會議,各部門齊抓共管,徹底打破“人人都說抓、沒人有效抓”的部門藩籬。
首戰即決戰!小組的初次亮相,便要扼守學生心理健康的最后防線,防范極端事件發生。
湖州青少年心理援助熱線接聽中心——“南太湖心航”熱線中心于同年成立。記者在現場看到,工位有專人值班,全年每天24小時不間斷,可同時接進兩路熱線。接線員來自教育、人社、衛健等不同部門的志愿者。
“鈴聲響起的那一刻,所有人員將進入作戰狀態。”熱線志愿者吳佳元介紹,學生打進熱線后,電腦上會顯示該生此前出現過的心理問題。接線員據此進行相應的心理疏導,從過往數據來看,90%左右的學生情緒能得以平復。一旦出現極端狀況,接線員必須第一時間作出判斷,點擊接線頁面上的一個特殊的“紅鍵”,信息秒傳到公安部門,就近的派出所、120等部門即火速出動。兩年多來,熱線中心共接到1.75萬多人次的咨詢,挽救了23條生命。
在市委宣傳部的推動下,這條熱線的公益廣告遍布學校、小區、公交站、商場等公共場所。熱線中心志愿者隊伍擴充到了222人,為守住專業的高門檻,崗前培訓及考核的通過率只有60%。
兩路熱線畢竟有限,撥打時遇到占線怎么辦?湖州也考慮到了,現在各縣(市、區)復刻了這套工作機制,在地方組織相應力量成立分中心。“可以說,各部門的通力合作,確保了這套系統的高效運轉,熱線功能還輻射到市外。”熱線中心負責人王斕說。
醫校融合,精準防治心理問題
援助熱線解決突發問題,常態防治又該如何落地?
2020年起,湖州全市在校園內開展心理普測,新生入學后即建立心理檔案,通過健康量表和癥狀量表測試學生的心理狀況,相關信息錄入心理檔案,實現檔案隨人走、成長可視化。
湖州90%以上教師持有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C證及以上資格,所有學校實現專兼職心理健康教師100%配備。王斕認為,持證教師與醫療人員相比,在專業知識和病情判斷上還是存在差距。“所以湖州三院的專科醫生會進入校園,指導協助教師完成初篩”。
所有測試完畢后,根據《浙江省中小學心理危機干預手冊》將出現的問題分為1—3個等級。過去的做法是,班級干預一級,年級干預二級,學校干預三級。“單靠學校內部解決是不夠的,湖州整合專業力量,在校外設立了咨詢中心。”王斕說。
諱疾忌醫導致一些問題被長期掩蓋,一旦爆發后果嚴重。所以,為了提供一個緩沖地帶,湖州專設咨詢中心,并設城市書吧。
綠樹成蔭,鳥語花香。咨詢中心就坐落在市區幽靜的長島公園內,湖州三院臨床心理科的兩位心理醫生每天都在此靜候。臨床心理科醫生宋國華反復跟記者強調“這不是坐診”,因為不用醫療本掛號,不進系統,專家會用聊天、游戲、科普等輕松的方式,和學生面對面交流。
如果咨詢中心也解決不了,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必須轉介到依托湖州三院建立的診療中心進行進一步的診治。即便走到這一步,出于對孩子的權益保護,醫院在首次問診時提供“綠色通道”,評估后明確診斷、實施治療時,才會錄入學生信息,并進行銀行級加密,僅用于今后醫校的合作干預。
王斕告訴記者,湖州心理健康教育的醫校深度融合,是史無前例的,為此醫院投入了大量資源,院長沈鑫華任專家委員會主任,中國紅十字(浙江)心理救援隊的湖州籍骨干全員參與。一個較為明顯的效果是,在醫校雙方的聯防聯治下,咨詢熱線的人數有了逐步下降的趨勢。
社會共育,給學生最全面的呵護
女兒做英語聽力作業時戴著耳機,母親誤會她“不務正業”沒用心學習,雙方爆發了爭吵。正當現場即將失控的時候,女兒醒了,原來剛才只是個夢……
《做原來的自己》落幕時,臺下的家長、學生不禁淚目。“心理劇不同于傳統說教,師生、家長在演出時充分地體會角色,在彼此閱讀中敞開心扉。”湖州十二中校長陳紅英說,心理劇在十二中喜聞樂見,有時還會到區里、市里展演。
特色介紹完后,陳紅英又亮出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底:專門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有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7人,36位教師獲得B級資格;創建適合學生最近發展區的“閃光卡”激勵制度,在兄弟縣市全面推廣……
十二中的資源配置,是全市的一個縮影。目前,湖州中小學校每學年安排心理健康教育課時20個,高校36個,計2學分。課程落實情況納入區縣(學校)教育工作考核。全市學校心理輔導中心省級標準化實現100%,統籌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管理平臺,學生升學后新學校能及時“接棒”。
“學校是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戰場。”湖州市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金淦英談到了這些年的變化——吳興區成功創建全國首批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區,2所學校獲評全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
心理健康教育內化為湖州學校的自覺行為,一個全社會育人的生態圈正在成型。
共青團湖州市委啟動“微心愿”點亮活動。德清小學學生左左(化名)希望“爸爸媽媽多點陪伴”。共青團工作人員迅速制定幫扶計劃:聯系其父母,和孩子進行視頻通話;拓寬該家庭種植蔬菜的銷路,讓孩子安心學習;對孩子的居住空間進行改造,滿足學習生活的需要。2022年,全市征集“微心愿”1000余個,兌現782個。
湖州市婦聯構建15分鐘家庭教育服務圈,建有1182個村社家長學校,157家婦兒驛站,以及各級家庭教育指導中心。家長點擊“家庭教育”數字應用模塊,手機會自動定位,為其匹配距離最近的線下學習和咨詢站點。
“心理健康是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的基礎,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關愛學生心理健康的隊伍中來。”金淦英說。(本報記者 蔣亦豐)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