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古樹安新家
兩河口水電站地處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縣境內,電站建設庫區涉及雅江、道孚、理塘、新龍4縣,是國家和四川省重點工程、西部大開發優化能源供給側結構性調整的戰略工程,是四川省最大的水庫電站。壩址位于雅礱江干流與支流鮮水河的匯合口下游約2千米河段,壩高303米,是建成的世界第一高土石壩,水庫正常蓄水位海拔2865米,庫容達108億立方米。
(資料圖片)
水庫下閘蓄水后,原雅江縣至新龍縣、雅江縣至道孚縣的兩條老縣道全部淹沒在260米的水下;海拔2865米以下所有區域成為水庫淹沒區。在此之前,雅礱江流域水電開發有限公司兩河口建設管理局已將所涉及的集鎮全部搬遷安置完成,并復建了新的公路、集鎮、寺廟、供電線路、通訊線路等基礎設施。為保護好高原高寒地區的優良物種,推動建設長江上游植物基因庫,留住移民群眾及庫區老百姓的鄉愁,2014-2021年間,兩河口建設管理局保護性移栽大山深處將被淹沒的樹木2853株,包括野生桑樹、槭樹、核桃樹、樸樹、洋槐樹、梨樹、楊樹、柳樹等22個樹種,其中樹齡超過百年的古樹23株。在雅礱江畔見證了上百年星移物換的古樹、大樹,落戶新家園,扎根新土地。
古桑樹
移栽古樹,守護綠色生態
樹木在生態系統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可以涵養水源、保持水土、調節溫度和濕度。兩河口水電站所在的川西高原,氣候干燥、低溫期長,山勢陡峭、滑坡和泥石流頻發,這樣的氣候和地質條件并不利于植物生長,而這批樹木已在原址挺立了上百年,顯示出強大的適應性和生命力,是名副其實的稀缺資源。如果任由其淹沒在水下,對區域生態環境將造成巨大損失;如果能移栽成活,它們將比新植樹苗更快更好地發揮生態效益。兩河口建設管理局決定將淹沒區的樹木進行就近移栽,主導移栽的就是雅礱江流域水電開發有限公司兩河口建設管理局黨委書記、局長王金國。
2013年12月底,王金國初來兩河口。在一次施工巡查途中,他偶然看到一株桑樹屹立在移民代建工程項目的邊坡上。在飄著雪的最冷季節,這株桑樹顯得格外蒼勁而超然。“站在冰天雪地里望著這株大樹,我的內心涌起強烈的敬畏之情,當時就下定決心,不能讓這樣的壯美景象就此消失?!蓖踅饑f道。這株桑樹很快被移栽到了白瑪營地,現已認定為三級古樹。樹齡270年的老桑樹,在五月明媚的陽光下,枝繁葉茂,蓬勃盎然。這株桑樹也成為王金國“搶救”淹沒區樹木的起點,自此開始,他明確要求水電站全體建設者要留心庫區范圍內的樹木,并實施獎勵機制,對于古樹、大樹,遇到一棵、協調一棵、移栽一棵,制定“一樹一策”移植方案,盡最大努力安全移植,提高成活率。
移栽古樹的過程常常困難重重。王金國凝視著這株胸徑約2米的桑樹,緩緩撫摸著它嶙峋的樹皮,向我們講述2016年3月移栽過程中遇到的三重“險阻”。這株桑樹原本長在庫區復建的一座特大橋下方,籌劃移栽時遇到了第一重“險阻”——當地百姓的阻止。這株古樹是當地村民們祭拜祈福的“神樹”,他們擔心移栽會給“神樹”造成損傷,帶來“不詳”。經過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勸說,王金國的一句話終于打動了村民:“移栽后,這棵樹不管在任何地方都會繼續護佑你們的村莊?!比〉么迕竦耐夂?,進入移栽作業,這時遇到了第二重“險阻”——難以吊裝。這株桑樹生長年份長、樹干粗壯,全工地噸位最大的80噸吊車也無法完成吊裝作業。為此,王金國專門到成都租了噸位達130噸的吊車,才終于將這株桑樹吊裝完成。運輸過程中,又遇到了第三重“險阻”——難以通過隧道。由于枝干錯雜、外圍大,桑樹難以通過隧道和布置電線的路段。為了盡量保護樹木少受碰撞和損傷,王金國將水泥運輸車換成平板車,降低車斗高度,桑樹才終于穿過隧道和電線,歷經3天運輸,抵達白瑪營地。
樹木移栽現場? 兩河口水電站供圖
矗立在我們面前的這株古老桑樹,由于太過蒼老,一面的樹干已經出現碳化、中空,但樹干另一面依然發出新枝,重現蔥蘢。歲月的滄桑和旺盛的新生在這株桑樹上同時得到呈現,歷史的厚重和生命的昂揚在這株桑樹上同時得以彰顯?!敖涍^漫長時間的洗禮,依然屹立,這種生命力值得敬畏啊!”王金國的話語飽含對古樹的珍視,對自然的熱愛。正因重視樹木這一寶貴的生態資源,王金國帶領兩河口水電站建設者們從2014-2021年堅持移栽庫區樹木,讓這些大樹在新家園繼續茁壯成長,涵養一方水土,蔭庇一方生靈。
有效管護,守護綠色文物
每株大樹都是一件鮮活的文物,有著獨特的歷史、文化、生態和科學價值。它們是生物基因庫,是相關物種研究和培育的珍貴資源;它們是歷史記錄者,是漫長歲月間氣候地理、人類活動、社會發展的潛在佐證。移栽過后,需要對樹木進行有效養護,才能讓自然生命得以延續,讓獨特價值得以展現。
走進白瑪營地的大門,滿眼是濃濃綠意,耳邊是清脆鳥鳴,漫步其間,悠然愜意。道路兩旁綠樹成蔭:樸樹挺拔優美,古雅別致;柳樹枝條舒展,在微風中輕柔拂動;洋槐樹開著串串白花,清香優雅;梨樹長勢正盛,已結出小小的果實,嬌嫩可愛。樹木移栽到白瑪營地后,王金國安排專人負責樹木養護:為每株大樹定制銘牌,實現“一樹一檔”,定期組織古樹“體檢”,對傾斜古樹進行加固支撐和維護,開展病蟲害防治等,確保移栽的古樹、大樹得到充分養護,在良好的生長環境下重新煥發生機。
王金國撫摸古桑樹樹干
“我在農村長大,對‘房前屋后有大樹’印象很深,所以我把樹木移栽到營地,每個人走過都能看到,這棵樹缺水了沒有,那棵樹長蟲了沒有?!蓖踅饑f:“在這里春天看花,秋天吃果,一年四季看樹、聽鳥叫。這兒是移栽保護園,是天然的后花園,也是建設者的心靈家園?!币环瑯闼氐脑捳Z,體現了王金國接地氣的移栽保護理念,有效保護樹木的同時,綠化了營地,與全體建設者們共建共享,充分發揮鄉土樹種的多功能效益。
村企共建,守護綠色鄉愁
古樹和大樹見證了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變遷,見證了村民幾代人的生活變化。村口的大樹承載的不只是時光,還有祖輩生活的記憶和故土難離的鄉愁。移栽和守護古樹、大樹,也是守護移民的一份故土情懷,讓雅礱江畔“望得見老樹、記得住鄉愁”的這份情感和記憶始終有所寄托。
雅江縣呷拉鎮西地村付小茍家的核桃樹,瓦多鄉杜米村扎西多吉家的核桃樹,普巴絨鄉亞中村澤翁寺郎家的核桃樹,普巴絨鄉亞中村拉姆家的梨樹……這些大樹都掛著“移民共建樹”的牌子,清楚寫著大樹來源的村戶姓名。移民家中自有的樹木,管理局按政策進行賠款后,通常由百姓自行處置。有人想賣掉樹木做家具,王金國就帶領團隊挨家挨戶勸百姓留下樹木,移植到營地?!拔覄袼麄儾灰u,這么多年的果樹砍掉太可惜了,移栽回營地,以后每年結的果都還是他們家的,我們歡迎村民們來摘果。”王金國說道。他邀請村民們來營地參觀,看到了這么多已經移栽成活的大樹后,他們紛紛同意了自家果樹的移植。“這棵核桃樹移栽過來之后,他們已經來摘了好幾年核桃咧!”王金國指著付小茍家的核桃樹,笑得燦爛:“‘移民共建樹’,結的是‘移民共建果’!”
?
移栽共建紀念樹
“移民共建樹”不僅留住了村民幾代人的鄉愁,也拉近了村民與兩河口水電站的感情。管理局邀請村民參觀“移栽園”、共享“共建果”,增進村民對兩河口水電站這一國家重點工程的了解,提升村民對兩河口水電站建設者的理解和認可,以樹木為紐帶構建和諧的村企關系。
站在一株粗壯的色木槭旁,王金國告訴我們,這棵樹是2016年10月在雅江縣至道孚縣施工便道的一處滑坡上發現的,當時樹身已隨滑坡倒塌,樹葉干枯卷曲。大樹被運回營地后,經過一年的悉心照料,終于重現生機,目前長勢良好,枝葉葳蕤。抬頭看去,大樹已結出淡黃色翅果,即將開始新一輪的開枝散葉。“每次走過我都要摸一摸樹干,它們都凝結了我的心血?!蓖踅饑柡钋榈卣f道:“于我而言,營地里的每棵樹都是一種特別的緣分,所以我們要好好愛護這些自然遺產,不辜負這場遇見?!?/p>
《綠色中國》 A(上半月) 2023年8月號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