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還想到WTO申訴?外交部:中方措施正當合理必要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關于中國全面停止進口日本水產品,日本政府官員表示,如果外交途徑不起作用,日本政府可能向世界貿易組織(WTO)申訴。
對此,8月30日,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已多次就日本核污染水排海問題表明嚴正立場。
汪文斌表示,對于日本政府強行啟動向海洋排放核污染水這種自私自利、極不負責任的行徑,國際社會普遍給予批評并采取相關防范措施。中方主管部門依據中國法律法規以及世貿組織《實施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協定》相關規定,對原產地為日本的水產品采取緊急措施,完全正當、合理、必要。
高文律師事務所合伙人管健博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WTO《實施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協定》允許WTO成員采取必要措施以保護人類、動物和植物的生命或健康。
日本政府于8月24日單方面強行啟動福島核污染水排海。海關總署進出口食品安全局負責人表示,依據我國法律法規相關規定,以及WTO《實施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協定》相關規定,海關總署決定對原產地為日本的水產品采取緊急措施,自2023年8月24日(含)起全面暫停進口原產地為日本的水產品(含食用水生動物)。
“日本將核污染水排海,存在污染日本水產品的客觀風險,此類水產品進口到中國,也存在影響中國人生命或健康的客觀風險,這一風險從科學角度來說是確定的。”管健對第一財經記者解釋道,“現在不確定的是,沒有充分的科學證據證明日本核污染水排海前已經達到了相應的安全標準,也沒有充分科學證據證明這些經過所謂處理的核污染水是否不會污染日本水產品,也沒有充分的科學證據證明這些可能被污染的日本水產品不會影響人的生命或健康。”
“面對確定的風險,但是科學證據不足的情況下,中國有權基于《實施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協定》第5.7條的‘預防原則’(precautionary principle)采取臨時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管健解釋道,“下一步中國有義務進一步收集科學證據或額外的信息以對措施進行評估,但是這些科學證據或額外信息可能主要由日本掌握,需要日本積極配合提交科學證據證明它已經采取了適當的措施防范可能產生的風險,中國也有權利對這些證據的證明力和可信度進行調查和論證,并決定是否調整這一臨時措施。”
汪文斌也在24日的記者會上回應道,日本福島核污染水處置是重大的核安全問題,具有跨國界影響,絕不是日本一家的私事。自人類和平利用核能以來,人為向海洋排放核事故污染水沒有先例,也沒有公認的處置標準。12年前發生的福島核事故已經造成嚴重災難,向海洋釋放了大量的放射性物質。日方不應出于一己之私利,給當地民眾乃至世界人民造成二次傷害。
“日本政府沒有證明排海決定的正當合法性,沒有證明核污染水凈化裝置的長期可靠性,沒有證明核污染水數據的真實準確性,沒有證明排海對海洋環境和人類健康安全無害,沒有證明監測方案的完善性和有效性,也沒有同利益攸關方充分協商。海洋是全人類的共同財產,強行啟動向海洋排放福島核污染水,屬于無視國際公共利益的極端自私和不負責任之舉。”他表示,“日方所作所為是將風險轉嫁給全世界,將傷痛延續給人類的子孫后代,成為生態環境破壞者和全球海洋污染者,侵犯各國人民健康權、發展權和環境權,違背自身道義責任和國際法義務。日方將核污染水一排了之,同時也將自身置于國際被告席,必將長期受到國際社會的譴責。”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