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為什么要在美國申請破產保護?
今天(8月18日)早上,新聞app都在鋪天蓋地推送一個消息:
【資料圖】
中國恒大集團今日在紐約曼哈頓向美國法院申請破產保護。
2022年3月21日至今,中國恒大的股票于一直處于暫停交易狀態,到今天這個消息傳出,很多人都會以為,恒大要破產了。
的確,恒大截至去年底,其欠款就已經高達人民幣2.44萬億元,約占中國GDP的2%。
用正常的經濟思路去理解,已經是回天乏術。
而破產又是應對債務的一種方式——直接清零了嘛。
不過,此番恒大申請的是“破產保護”,而非破產。
破產保護,指不管債務人是否有償付能力,當債務人向法院提出破產重組申請后,可以提出一個破產重組方案,就債務償還的期限、方式以及可能減損某些債權人和股東的利益作出安排。
在破產保護期間,債權人不得強制要求還債。
美國破產法第15章允許外國企業在美國申請破產保護,以處理跨境破產案件。
恒大的目的,是利用這個規定,避免恒大的債權人在美國提起訴訟或扣押資產,這樣可以更好地騰出空間和精力進行資產重組和其他的挽救的方式。
說簡單點,就是我確實欠了錢不假,但是我怕債主把我的店鋪封了,如此就一點賺錢的活路都沒有了。
如果恒大不申請這個,那么一旦進入破產程序,企業的運營就要全部停止,那恒大真就是完了。
所以,申請破產保護,是一個相對明智且務實的選擇。
之前瑞幸也在美國申請過破產保護,后來七搞八搞,還真就搞成功了。
但!
恒大和瑞幸那是不一樣的業務模式。
瑞幸是一個處于上升渠道的消費市場,基本面是中國有廣闊的咖啡消費需求。
而恒大的房地產行業,則是下行周期。
在行業已經見頂的時候,依然大幅逆周期加杠桿,而現在大量三四線房子難賣,土地爛在手里,出現巨額虧損。
如果恒大能起死回生,除非中國房價再翻一倍,且銷量走俏,量價齊升。
可現在來看,這已經不可能了。
房地產行業有句老話:
“長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
中國現在的生育率甚至低于日本,城鎮化也趨于飽和,金融吸引力提升空間無限大。
超低的出生率和低迷的消費面,過于飽和的供應量,決定了房價很難持續上漲。
留給恒大的時間……
不多了。
這兩天,恒大的負面消息可謂接踵而至。
16號,媒體曝出許家印疑似離婚,原因是恒大地產的公告提到許家印的夫人丁玉梅是“獨立于本公司及其關聯人士的第三方”。
而在此之前,丁玉梅都被列為許家印的配偶。
這一特殊表述引發外界浮想聯翩。
到了下午,又是恒大地產被證監會立案調查,說是涉嫌虛假披露。
看來這日子是越來越“刑”了。
還記得幾年前,他和新城控股的老總王振華一同位列委員代表的時候,誰能想到這兩位大佬會有今天?
2020年,王振華因嫖娼、猥褻幼女進去了,沒想到新城控股卻因此避免了高負債,躲過了這一輪地產暴雷。
誰能想到王振華這五年牢獄之災,無意中幫企業渡過了難關。
反觀許老板,和妻子相濡以沫,事業上努力拼搏,瘋狂拿地,到頭來,還不如啥也不干來得舒服。
在錯誤的方向上,越努力,離懸崖越近。
要是換成別的企業早破產了,但恒大之所以能撐到今天,不是因為許老板能力出眾,而是因為它的背后關系到很多銀行貸款和供應商的貨款,關系到很多人的就業問題。
相比負債,涉及民生的東西可能影響更大。
要是破產清算的話,許老板可能得開心死,因為他是通過有限責任公司控股恒大,破產了就破產了,一了百了。
很多人可能還不知道,恒大是世界上負債最高的房地產企業,在國內所有的爛尾樓盤中,恒大一家就占了4成。
一旦破產,留下來的爛攤子,還是給社會,給國家,最終轉移到每個人的頭上。
所以正常的債權人也都不希望恒大破產,因為大家都希望能收回資產。
那么,恒大的債務重組能出現轉機嗎?
所謂的債務重組無非就是和債權人的談判展期。
再通俗點說,就是我現在實在沒錢,你也別收我本金和利息了,再給我5年、10年,讓我緩口氣,說不定有轉機呢。
這件事,很多地方城投債就是這樣玩的。
但恒大和城投債還有區別,城投一般是借國內銀行的錢,銀行在某種程度上,又要聽政府的。
所以這個操作可以有。
但恒大欠的是外國人的錢,你說國外銀行和財團能放過你嗎?
去年9月份,地產商旭輝也嘗試過債務重組,結果失敗了,結果就是他們直接宣布了停止支付境外債本息。
說白了,就賴給你看,你咋地吧!
如果恒大也玩這一手,那么外國債權人會怎么行權呢?
老許人家身在國內,可能對于后面自己的處境早就清晰明了。
該離婚分割的分割了,該轉移的估計也都轉移了。
現在的操作,給我們的是警醒:
逃!
給外國債權人的,則是希望:
渺茫的希望。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