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破解電瓶車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痛點——市九屆人大二次會議重要建議辦理成效顯現
電動車因便捷、價廉、環保的優勢已經成為市民的重要交通工具。據公安部門統計:目前全市電動自行車保有量300余萬輛,其中市區(含新區)160余萬輛。隨著車輛增加,自行車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也成為當下的突出問題。聚焦這一民生痛點,在市九屆人大二次會議上,市人大代表程美瑛等11名代表聯合提出“關于加強電動自行車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重要建議,被確定為今年的七件重要建議之一。
3月份以來,市人大常委會通過走訪人大代表、實地視察、召開專門座談會等方式,圍繞推動“狠抓源頭管理,嚴格把握生產銷售環節”“強化聯合管理,全面增強交通執法效能”“加強宣傳培訓,提升群眾安全駕駛意識”三個方面的重點內容開展系列督辦活動。市公安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等有關部門圍繞各自工作職責,認真開展情況摸查、專題治理,推動痛點難點問題解決。半年來,在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府、市人大代表和有關方面的共同努力下,重要建議督辦和辦理工作取得明顯成效。今年上半年,全市涉及電動自行車的道路交通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同比分別下降19.77%和48.81%。
(資料圖片)
抓好源頭管理,扎牢“入口質量關”
為進一步優化電動車登記管理工作,市交警支隊在全市288家規范經營的銷售門店設立“電動自行車登記服務點”,實行“帶牌銷售”,方便群眾登記上牌。同時,加強帶牌銷售點的日常監管,嚴格登記系統信息審核,對9家違規辦理業務的帶牌銷售點落實約談、下發整改通知書等懲戒措施。
“你好,請將銷售產品的質量合格證出示一下……”檢查中,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執法人員對各電動自行車經營門店走訪檢查,查看銷售產品是否有產品質量合格證、是否存在違法銷售不符合新國標電動車及電瓶、是否存在銷售不符合3C認證的安全頭盔……
今年以來,全市各級市場監管部門累計檢查電動自行車銷售單位372家,查處涉及非法改裝和質量不合格銷售單位5家,嚴厲打擊非法改裝、非法銷售電動自行車等行為,把好電動自行車上路“第一關”。
強化綜合治理,嚴把“交通管理關”
交警部門加大了對于電動車的查處力度,除了日常例行查車之外,還開展專項整治活動。
市交警支隊組織開展“百點千警”查控行動,在全市部署1000名警力,布設100個點位開展集中整治,推動警力由城市向城郊接合部、農村集鎮延伸,擴大管理覆蓋面,做到“見違必糾、糾違必處、處罰必嚴”。
此外,市公安局聯合市市場監管、工信等部門建立定期研判會商、信息共享、聯動監管等機制,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合力。依托市文明辦常態化開展市級文明單位進出人員電動自行車守法率測評,每月通報給相關單位,督促單位內部安全主體責任落實,共同營造安全暢通、文明有序的城市交通環境。
加大宣傳教育,筑牢“安全意識關”
“鎮江交警提醒您:騎行電動自行車請佩戴安全頭盔,發生意外減傷害!”在南徐大道沿線,由市公安交警支隊潤州大隊“飛手”李凱鋒操控的無人機正在空中喊話。將交通安全提示先行,加密警示提示頻次,無人機“喊話”模式無疑為引導交通參與者遵規守法、安全文明出行,增添了新的技術保障。
鎮江交警部門還采取多形式、多渠道持續加強道路交通安全宣傳教育。例如,針對“一老一小”重點群體,通過一節期末教育課、一次社區上門宣傳、一場暑期實踐活動、一條安全提示短信、一段路口提示音頻等交通安全宣教形式,將駕乘電動自行車交通安全知識刻在“一老一小”群體心頭。同時,注重反面曝光,加強警示教育。通過“鎮江交警”微博、微信平臺,以及各媒體平臺發布電動自行車違規騎行引發交通事故案例8個,曝光電動自行車違法221起。
全市設置電動自行車違法教育點20個,采取“微信集贊、參與勸導、觀看視頻、教育點宣誓”等多形式進行現場教育,累計受教育人數達1.2萬余人次。據省公安廳月度測評通報顯示,鎮江市區5月份電動自行車頭盔佩戴率90.6%,國省道頭盔佩戴率87.8%,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提升了6個和11個百分點。
下一步,市人大常委會將持續加強督辦,推動市政府及相關部門持續加強電動自行車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完善慢行系統,加大資源供給,優化安全通行環境;加強對中央和省、市有關政策的落實力度,加強常態管理,堅持管服并舉、疏堵結合,探索建立商業參保制度,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推動構建更加順暢、更加安全的道路交通環境,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訊員 諸桂平 記者 譚藝婷)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