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18年9次加碼的背后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日,總投資25億元的丹麥丹佛斯集團第二園區項目在海鹽簽約落戶,預計3年達產,屆時年產值將達35億元,這里將成為丹佛斯集團在全球最重要的制造基地之一。讓人驚嘆的是,這是丹佛斯18年里第9次投資海鹽。
招商引資,核心在“資”。丹麥最大工業集團在海鹽一投再投的事實表明,招商引資,不僅要知道我們缺什么,更要明白我們有什么。只有順著“有什么”,尋找“缺什么”,才能找準和引進適合的項目,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讓“找對了的資源”得到最優化配置,實現投資方和引資方的同頻共振、合作共贏。
需要注意的是,外商到一個陌生地方投資,大多有個投石問路的過程。營商環境好,能賺到錢,投資方就會信心滿滿地追加投資;營商環境不好,不能賺錢反而虧錢,投資方就會選擇止損,甚至會卷鋪蓋走人??梢?,招商引資一定要有長遠眼光,樂于讓引進項目能賺錢賺大錢,善于把小項目當做大項目來培育,盡可能讓小項目能夠催生出大項目。
事實上,18年來,丹佛斯集團先后在海鹽成立了5家動力系統制造工廠和兩家應用開發中心,其間還將其他地方的分公司總部搬遷至海鹽。僅去年,該集團在海鹽投資的項目年產值就達44億元,18年里增長了110倍。一個是投石問路,一個是投其所好,當時引進的“一棵小樹苗”長成了如今的“一片小樹林”,實現了從“1”到“X”的裂變,這才是“一本萬利”的“高明招商法”。
在資源和市場條件相差不大的條件下,讓引進的項目“留得住、活得好”顯得十分必要。通常情況下,外來客商選擇投資地點,不是看當地政府部門怎么說,而是看別的引進客商怎么說;不是看政府部門承諾了多少,而是看別的引進客商在這里賺了多少。我們必須明白,引進客商從“0”到“1”是“及格答卷”,從“1”到“N”才是“高分答卷”。
與外來投資者合作,在利益取向上有兩種做法。一種是只注重眼前利益,急功近利;另一種是著眼長遠,全力支持對方把基礎打牢,把市場打開,把“蛋糕”做大,合作雙方所得也就多了。兩種做法的不同結果凸顯一個道理:算小賬只能得小利,算大賬才能得大利。
外商來投資自然是要賺錢的,但我們更要看到,外資項目一個個地進來,帶來的將是產業鏈條的完善,經濟質量的提升,地方經濟的發展,區域競爭力的提升。引進這樣的外資好處多多,何樂而不為。
關鍵詞:
相關文章
精彩推送
天龍股份(603266.SH):公司車燈部件項目已獲得國際頭部客戶應用于主流新能源汽車車燈部件項目定點,今年7月份開始已量產
來源:格隆匯格隆匯9月8日丨有投資者通過互動平臺向天龍股份(603266 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