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視頻丨對話中國“最美醫生”梁宗安:31年用“最專業”詮釋最美
丁寧 四川在線記者 魏馮 攝影報道
(資料圖片)
8月17日,中央宣傳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向全社會公開發布2023年“最美醫生”先進事跡,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梁宗安教授等9名個人和中國援外醫療隊光榮入選,梁宗安是四川省唯一入選個人。
梁宗安先后擔任四川省非典醫療救治專家組副組長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臨床救治專家組、流感專家組組長,既要坐鎮指揮,更要到患者病房進行醫療查房和照護方案討論……入選后他的感觸如何?如何理解“最美醫生”?8月23日,梁宗安接受了川觀新聞等媒體的群體采訪,分享了他的從醫之路和對專業發展的認識。
梁宗安。華西醫院供圖
談從醫經歷
31年堅持用善心對待患者
對于梁宗安來說,從1992年當上主治醫生開始算起,到今年已從醫31年。談起走上學醫道路,梁宗安笑著說,是父親給他選的,后來學醫的過程中逐漸發現自己的性格適合當醫生。“當醫生最重要的是要有善心,要遵循一定的規則,要不斷地學習,待人接物或與人溝通能力要比較強,對待工作要以較真的態度去面對,只有認真去做了,才能將醫生的工作做好。”
用善心對待病人,梁宗安也一直堅持這么做。梁宗安回憶,他當住院醫生時,遇到一個病人患有精神分裂癥,用了一些抗精神分裂癥的藥物,可能藥物劑量稍微多了一點,出現了肺炎癥狀。“我發現這個問題以后,想辦法幫他解決,調試藥物劑量,后來他也不再發肺炎。迄今為止,只要與醫學有關的他都來咨詢我,我與他一直都有聯系。”
在梁宗安看來,良好的醫患關系是互相理解的。“醫學還沒有發展到很完美的程度。希望整個社會包括病患,要理解醫生這個職業,它更多的是幫助病人渡過難關。”如今,他在工作之余也會到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雅安醫院(雅安市人民醫院)坐診。“分級診療不僅能緩解當地老百姓掛號難的問題,還能和當地醫生一起討論疑難病例,可以使老百姓在當地得到及時治療。患者在雅安市人民醫院住院,我去了雅安以后幫他解決了問題,他也不用再來成都掛特需號,真正讓雅安患者足不出市享受到華西的醫療品質。”
梁宗安。魏馮 攝
新冠疫情發生后,作為四川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救治專家組常務副組長,梁宗安參與構建了全省醫療救治模式,先后三次奔赴戰“疫”一線:作為組長率華西醫院專家組進駐成都市公共衛生臨床醫療中心,指導確診病人的救治工作;率華西醫院69名醫務人員全面接管成都公衛中心重癥病房,全方位管理成都市新冠肺炎危重型患者;加入中國政府派遣的國家衛生健康委和中國紅十字總會組成的援意抗疫專家組趕赴意大利,分享我國防疫實戰經驗……
做好救治工作的同時,梁宗安還見縫插針地為大眾科普新冠疫情防控知識和應對方法。
從去年6月開始,梁宗安不再擔任科室的行政主任,轉而擔任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的學科主任。他說目前重要的工作是“做好學科顧問”。 同時,梁宗安每年仍要完成呼吸科專科門診約3000余例次,進行每周2次疑難危重癥病例查房和多學科診療,每周2次華西遠程會診,每周1次華西領辦型醫院的門診和學科指導工作,以及全省特殊的疑難或重大疾病醫療救治工作。
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期間的梁宗安。華西醫院供圖
談專業發展
堅持擴大呼吸治療專業影響力
作為醫生,梁宗安認為,要有職業標準——“一定要看夠病例數,必須達到知識技能,要有較好的溝通交流能力,要學會在實踐中學習和提高,要不斷進步,不能因循守舊,要有醫德(也可以稱為醫學的專業主義精神),要有學會利用系統資源的能力。”而對于“最美醫生”的認識,他認為最重要的,還是要做最專業的醫生。“這種專業,體現在工作的目標,始終是為了延長患者壽命,降低患者的病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以這個目的去做相關的專業工作,就是最專業的醫生,也是最美的醫生。”
作為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的醫生,梁宗安認為,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逐漸變成了與現代醫學接軌的一個專科,其發展變化主要從呼吸內科轉變為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經歷過新冠疫情后,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的專業能力也逐漸變強,醫生救治能力也更高,處理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也會有相關的知識和能力的積累,發展前景還是比較大。
近幾年,呼吸治療師團隊這樣一支特殊的隊伍也逐漸被公眾所了解。上世紀90年代起,梁宗安在全國率先組織建立呼吸ICU,開展和使用呼吸治療和機械通氣技術,使華西醫院在該領域一直處于國內先進水平;按照美國呼吸治療教學模式,梁宗安牽頭建立了呼吸治療專業實驗室,1997年獲批開辦醫學技術——呼吸治療專業。在他的推動下,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2015年正式成立呼吸治療學系,梁宗安任第一屆系主任。
在梁宗安看來,當前呼吸治療師人數相對比較少,主要是因為這是一個相對新的職業,亟待更好的認定渠道和更明晰的職稱晉升路徑,目前要在大學階段學習呼吸治療專業畢業后才被認可,他呼吁當前應推進呼吸治療專業教育,使更多的人加入這一職業,進一步促進該專業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