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郵路上的“救命樹”
(資料圖片)
“6年前,如果沒有路邊這棵杉樹擋一下,我這條命就丟在這里了。”7月13日,采訪組記者跟隨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昭通市綏江縣分公司郵遞員楊勝義進行體驗式采訪,途經通往互助村委會“十三彎”路段時,楊勝義在一棵距離路面1米左右的杉樹前減速停車說道:“多年來,每當經過這棵‘救命樹’時,我都會下意識地踩一下剎車,減速慢行,心中默默地向它致敬。”
互助村是綏江縣最偏的行政村之一,所轄區域從金沙江畔海拔400米抬升到1400多米,沿途山高坡陡路險,每到雨季落石頻發,冬季路面濕滑,尤其是距離村委會8公里左右的“十三彎”路段,連續分布有13個急轉彎,一邊是峭壁,一邊是山崖,路面與深溝的最大落差高達500多米,路況極其艱險和復雜。
2017年1月的一個下雪天,楊勝義像往常一樣騎著摩托車開始一個人的“郵路之旅”,在經過“十三彎”路段的一個長下坡時,由于當時路面未硬化,加之冰凌濕滑,摩托車剎車制動失靈,楊勝義騎著摩托連人帶車直往下滾,車上的報紙、快件散落一地,身子也被拋向懸崖邊。危急時刻,楊勝義的身子被距離路面1米左右、樹徑30余厘米的一棵杉樹擋了一下,體型瘦削、身手敏捷的楊勝義雙手順勢抱住樹干,萬幸之中撿回了一條命。
“當時腦子里一片空白,爬上路來休息了10多分鐘,心里面才感到一陣陣后怕。”楊勝義回憶說道,當時運氣特別好,他雙手抱著樹干下到樹根位置,又沿著旁邊修路留下的堆積體爬上路來,只有手臂位置擦破了一點皮。楊勝義說,從路面到谷底有四五百米深,如果沒有這棵救命樹擋住,滾下去肯定是粉身碎骨了。
“兄弟,你傷著沒有,好危險喲,下次進村路上慢一點。”當天,正當楊勝義驚魂未定之時,時年50多歲的互助村村民劉先元路過,見狀,趕緊上前幫忙收拾散落的物品,二人合力扶起倒在路邊的摩托車,小心翼翼地向8公里外的互助村委會駛去。
送報紙、投包裹、取快件,楊勝義忙完工作返回勝利村家中時已是晚上7點。妻子黃英得知丈夫在“十三彎”翻車后嚇得不輕,對楊勝義說:“老楊,你天天都要出去,路上太危險了,要不換一份工作吧。”楊勝義卻說:“你不懂,我跑郵路快10年了,我喜歡郵遞員這份工作,這次翻車是意外,以后我會小心的。”
7月的綏江時值雨季,記者隨楊勝義鄉村郵路采訪過程中看到,曾經的泥濘山路雖然已經硬化成水泥路,然而類似“十三彎”路段的危險路況還有很多處,由于地質結構特殊,山上落石和塌陷泥土隨處可見,行車路上的險情一路相隨。
“老楊,這些年來,你一直跑鄉村郵路,斷過手指、翻過車,后悔過嗎?”面對記者的提問,楊勝義滿臉自豪地說,“不會悔,后悔啥子。我在這條鄉村郵路上已經走了16年了,只要鄉親們對我工作表示信任、滿意和認可,我心里面就覺得是真正的踏實。只要干得動,我會一直干下去。”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