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NBA選手走上街頭 這場籃球要怎么打?
如果對一件事足夠熱愛,便是窮盡一生,也不會放手。
對于不少人來說,這個點燃他們生命之火的東西,是籃球。
2002年,一個讓無數球迷難以忘懷的年份。這一年大姚攜帶著無數國人的期盼,參加了NBA選秀,并以狀元的身份成功加盟了休斯頓火箭隊。也正是從這一年開始,越來越多的國人開始關注美職籃這個全球最頂尖的籃球賽事。
【資料圖】
那些處在青春悸動的少年們,懷揣著自己對籃球的追求,穿上自己憧憬球星的戰袍,走上了球場。他們模仿著球星的招牌動作,幻想著有一天自己也能叱咤賽場,成為超巨。籃球更是充斥著生活的每個角落。《灌籃》《NBA時空》《籃球公園》,和籃球有關的一切,都要實時關注。
曾經有多少少年為了籃球廢寢忘食,不顧一切
不過,有不少人慢慢發現,畢竟由于生活等各種客觀現實,我們無法每天高強度的投身這項運動。每天兩點一線的疲憊工作,生活中的瑣事百般纏身,球友們更是各家都有難念的經,相約一次,難上加難。
但游戲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切,在這片天馬行空的世界里,時間和空間不再成為“聚首”的阻礙、身體素質也不再是籃球的入門門檻,誰都能擁有比肩NBA球員的能力,這讓無數籃球愛好者沉醉其中。
NBAor街頭?哪個才是你的菜?最早的籃球游戲何時誕生已經無法考證,但早在1974年的arcade平臺上,就已經出現了籃球游戲的身影。雖然以如今的眼光來看,這些線條簡陋,毫無操作可言的游戲沒什么樂趣。但對于當時的籃球愛好者來說,可謂是樂趣十足。
隨著技術的發展,籃球游戲逐漸變成了兩個分支,其一是以NBA正賽為藍圖的嚴肅比賽,而另一類則是融合了嘻哈文化,更加自由奔放的街頭籃球。
NBA自然不用多言,作為全球水平最高的聯賽,除了誕生了一個又一個的超級巨星,是衡量一名球員價值最好的舞臺。無論是早期超級中鋒為核心的陣地戰,還是如今快節奏搶分的小球打法,NBA的一舉一動都在影響著籃球界。
至于游戲,由于硬件條件等客觀因素限制,國內的玩家們接觸NBA系列的正統作品較晚。哪怕是早年間一直斗得火熱的《NBA?Live》和《NBA2K》,也是直到千禧年之后,互聯網開始大面積普及時,才有機會和更多玩家見面。
也正是因此《NBA?2K9》是不少玩家的回憶,更是被不少人奉為一代神作
這類游戲著重突出“寫實”,NBA能做成什么樣,游戲就要完全搬進來。其最大的賣點還是球星效應,畢竟每一個球迷心中都有一個自己的MVP,這種能操縱自己偶像,在球場上大殺四方的快樂,又有幾個人能抵擋呢?
NBA游戲也在彌補一些遺憾,讓那些已經不可能交鋒的球員來一場關公戰秦瓊
但目前,這類游戲也面臨著窘境,隨著2K一家獨大,《NBA2K》系列失去對手,同時也變成了年貨游戲。雖然它依然是能玩到的最好NBA游戲,但由于技術瓶頸,導致游戲很難有跨越性的發展,一些已經審美疲勞的玩家們也不愿再買賬。
相對嚴肅正統的NBA,街頭籃球的文化與氛圍無疑要更偏向輕松的一面。
早在20世界初,美國華盛頓和紐約的貧民窟便有人在打小規模的半場籃球。這種籃球和常規的比賽有些許不同,很多犯規動作都被允許,只要你的球技夠華麗,玩的夠灑脫就能博得滿堂彩。
同樣,街頭籃球也是一個臥虎藏龍的地方,誕生了諸多街頭名人,“辣醬”-菲利普查普安、“教授”-格雷森鮑徹、“山羊”-厄爾麥尼考爾特,有些街頭籃球選手的天賦并不輸給職業選手,有些NBA球員最初都是在街頭混出了名堂。
阿爾斯通就是曾經的街球王,艾佛森、馬布里、加內特都曾混跡于街頭球場
街頭籃球的一大魅力就是水深,你永遠不知道在球場上和你打球的究竟是什么世外高人。這其中,或許有在野球場力劈對手的濃眉,也有以老人形象熄滅年輕人籃球的德魯大叔(雖然是廣告劇本)。再加上街頭的年輕人年齡相當,表現欲望更加強烈,往往火藥味濃烈,對抗也更加直接,觀賞性極強。
自由與潮流元素是街頭籃球永恒主題,這里不論男女,不管老少,只要你會打,就能一起來一盤,是籃球愛好者們廣結好友的好去處。
同樣,街頭籃球題材的游戲也秉承著這一理念,將自由與潮流無限放大,不但比賽角色的服裝更加夸張,游戲角色也早就脫離了“人類”的范疇,起跳之后來一記超過籃板高度的飛扣,化身空中小陀螺,不知道能轉多少圈的上籃,都在時刻刺激著玩家們的感官,讓人直呼過癮。
提到這類游戲的代表作,在國內自然就是由韓國JC?Entertainment開發,天游引入國內的《街頭籃球》,在當年進入國內時,可謂是引起了巨大的轟動,成為了現象級游戲。喜歡籃球游戲的玩家們,大多都或多或少有一段這款游戲的經歷。
只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款即將20歲高齡的游戲早已不再巔峰,在加上越來越多的超模角色出現,讓數值成了王道,更多人回到這款游戲里,只是想找回自己的青春。
在國內,籃球游戲的萎靡已不是一時,要么是接近弱冠之年的老古董,要么是廉價的換皮怪。玩家們只能在矬子里面拔將軍,選一些看上去還湊合的游戲,解一解自己對打籃球的“癮”,但這根本就是權宜之計,有怎能真的全情投入呢?
《NBA2K》系列也曾有過一些網游/手游化的嘗試試,誕生了諸如《NBA?2KOL》《最強NBA》等作品。只不過這兩位因為氪金的問題飽受詬病,前者被吐槽天價陣容可以燒掉一套房子的價格,后者則因為氪的厲害被玩家們戲稱為《最氪NBA》。這類游戲里,你甚至可以氪出百億的超陣容,前提是你真的有鈔能力。
想體驗被土豪按在地上摩擦,技術被數值吊打的快樂嗎?
至于那些原創IP的籃球游戲,少了NBA巨星的加持,本身就少了很多親和力。再加上后期集體數值崩壞,為了騙氪新任務越來越離譜,早已經失去了買單的玩家。
如今的籃球游戲市場,早已過了藍海時期,但這并不意味著玩家們已經放棄了這一品類。那些熱愛籃球的少年們,從來就沒忘記過自己的夢想。即便是人到中年,即便是被生活變得麻木,他們心中對籃球的那份執著也從未改變。他們只是在等,等一個能讓他們眼前一亮的作品,重新點燃他們的“籃球魂”。
當NBA選手走上街頭看上去,NBA與街頭籃球屬于截然不同的兩種風格,這是否意味著雙方完全格格不入?如果代表的嚴肅與正規的NBA邂逅草根野路子的街頭文化,能否會創造出耳目一新的感覺呢?
或許由網易出品的《全明星街球派對》能給出一個答案。
在題材方面,游戲將NBA與街球進行了融合,讓那些曾經叱咤賽場的明星們,走上街頭解放自己的天性。約老師、小學生、死神KD、老詹,一個個熟悉的面孔出現,對于球迷來說自帶親切感。同時,作為NBA正版授權的游戲,你永遠不必擔心新角色的上場速度,制作組非常了解誰的人氣高,規劃球員李凱爾已經準備在公測首賽季進入派對。
離開了嚴肅的賽場,球員們自然也能展現出不為人知的一面。為了更加詼諧幽默,符合街頭文化的同時,又不失球員特色,制作組下了不少功夫。正所謂細節見真章,從一些角色的動作設計上我們就不難看出,制作組是真的懂NBA。
比如,詹姆斯·哈登的宣傳視頻,是登哥騎著小電車的造型。熟知登哥在上海憑借電動車“一戰成名”的球迷們看到,一定會露出會心的微笑。
交警“單防”大胡子
素有餅皇之稱的卡佩拉,在游戲中的待機動畫也是“接餅”。
這不給我金州拉文安排一個滑鏟動作,我認為是不合理的。
同樣,脫離了賽場之后,球員們也不再拘泥于各自的隊服,你可以讓他們穿上各種奇裝異服來一場比賽。游戲采用了偏美式風格的畫風,建模方面更加扁平化,和街頭文化的不羈風格不謀而合。同時,對于球員外貌特征的把握相當準確,標志性的特點均得到了保留,每一個辨識度都極高。
同樣,游戲也將街頭籃球的時尚元素帶進了游戲中。原創的潮流廠牌+創意球鞋工坊。每一個玩家都能擁有秀出自己個性的機會,感受時尚前沿的文化洗禮。
時間飛逝,那些看著96、03黃金一代的籃球少年們已經成家立業,他們或許已經走上工作崗位,為了生活整日操勞,不用說走上街頭打球,能不能擠出時間坐在電腦前來一局游戲都是未知數。
關于這一點,《全明星街球派對》更適合當代打工人,游戲劃分了不同的比賽模式,合理利用了碎片化的時間。其中巔峰賽和王朝模式更適合那些有操作,想挑戰更多更強對手的玩家;11分賽則主打一個快節奏,讓你忙里偷閑隨時都能來上一把。無論是辦公室摸魚,還是等車間隙,這種快則1、2分鐘就能打完的比賽簡直再合適不過了。
在公測期間,游戲還加入了全新的“21分熱區賽”。在半場對抗的基礎上加入了特殊標注的區域,在此區域進球得分的話可以獲得額外的分數。這無疑會讓玩家們思考出截然不同的戰術體系,增強新鮮感的同時,也讓策略性再度增強。
《全明星街球派對》更像是一款老少咸宜的全能選手,喜歡競技的高手可以找到旗鼓相當的對手;喜歡休閑娛樂的玩家可以放松身心,快樂比賽。甚至如果你喜歡掛機,都能找到對應的玩法,畢竟有時候看一場比賽也別有一番風味。
比賽與社交齊頭并進,是《全明星街球派對》塑造出的游戲環境,尋找志同道合的球友。即使我們線下沒法去球場來一盤。但線上來一場刺激的比賽,也不失為一件美事。
本來很喜歡庫里的,現在更喜歡了最核心的一點是《全明星街球派對》解決了競技的公平性問題,雖然也有不同品質的球員差別,但平民玩家能拿到的紫卡,只要操作得當培養好,也一樣能和橙卡掰掰手腕,月卡黨和零氪黨都不會出現被鈔能力吊打的情況。
或許因為細節上出色的打磨與題材上的創新,游戲才在預下載剛開放就沖上了IOS免費榜第一名。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全明星街球派對》并沒全面登錄各個渠道,走廣撒網的路子吸量,這足以看出項目組對自家產品的信心;亦或許是他們也相信,對籃球的熱愛會讓玩家們自發的匯聚在一起。
結語國內籃球游戲自千禧年以來,經歷了不少迭代,有些成了常青樹,有些則只消2-3年便煙消云散。如今《全明星街球派對》的出現,重新開辟了一條賽道,讓原本沒有什么叫交集的兩個題材融合到一起,只要后續秉持著合理數值、快節奏的更新,我們有理由相信它也會有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本文由游民星空制作發布,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更多相關資訊請關注:全明星街球派對專區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