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機場崩盤,因為去緬北不用坐飛機
今日份段子,問:上海機場為什么崩盤啦?答:因為去緬北不用坐飛機!
言歸正傳,早間一篇小作文引發機場股崩盤,上海機場(600009.SH)、白云機場(600004.SH)一度雙雙跌停。
根據傳言,上海機場與中免重簽協議,免稅經營的扣點大幅下降。
(相關資料圖)
即便午后上海機場發布澄清公告,稱網傳內容不實。但似乎并沒有起到太大作用,公司股價依然“深埋水下”,收跌超8%。
從萬人追捧到萬人逃離,跌跌不休的上海機場到底怎么了?
這是因為邏輯受損。
上海機場業務構成十分簡單,分為航空業務與非航收入,非航業務主要指免稅業務。
市場此前愿意給上海機場高估值,則是源于其幾乎零成本的免稅業務。僅憑包租婆身份,靠著收中國中免的租金生意躺贏,而且租金還能每隔幾年漲一次價,就說羨慕不?更重要的是,上海機場不僅收中免租金,還能拿中免的銷售額提成。在疫情前,上海機場免稅業務利潤占比一度超過60%。
然而疫情三年,卻發生變化,上海機場不再是強勢一方。
2021年1月,上海機場曾發布一則《關于簽訂免稅店項目經營權轉讓合同之補充協議的公告》。
過去中免不管生意好壞與否,上海機場都能拿到固定租金。固定租金對上海機場營收有多重要?2019年中免對上海機場支付的免稅店租金為52.1億,占營收比重達到47.6%。
但條款更改后,中免不再按固定租金繳納,而是取決于客流量。
簡而言之,客流量少時,中免按免稅店銷售額交租;客流量多時,中免銷售額自然變多,但中免可以按照保底銷售額交租。也就是說,上海機場的上限被堵死了,然而下限卻是無底洞。
在這份利空上海機場、利好中國中免的條款背后,說明雙方之間地位悄然發生轉變,免稅變成更強勢的一方。
為什么有此轉變?
很大程度在于中免等免稅廠商不再依賴機場單一途徑銷售商品,包括海南+線上+市內店等渠道多元化,導致機場溢價能力走弱。
如今市場再次傳聞免稅銷售扣點要調整,如果傳聞為真,意味著上海機場地位又要再打折扣。
雖然上海機場予以否認,但此前每日經濟新聞致電上海機場,公司回應“在相關協議沒有簽訂前,公司沒有辦法進行披露,也沒有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目前還是以2021年簽訂的免稅補充協議為準。”
也就是說,存在有意向、但沒簽約的可能。
上海機場曾靠著無懈可擊的商業模式,壟斷+漲價,俘獲了一眾外資青睞。不僅成為滬港通首家暫停買盤個股,一度買到無法再買,而且獲得過芒格青睞。
如今外資卻在加速逃離,7%持股比例相較于去年砍掉一半。
一方面地位的轉變,加上免稅生意不好做,邏輯受到損傷。另一方面,上海機場過去的高估值來源于免稅業務,中免、王府井等免稅業務估值曾一度高過100倍,如今泡沫大幅消化,中免估值僅26倍,那么上海機場理應估值更低。
不過,這并不代表上海機場一無是處。
一旦消費重啟,盈利能力會有所恢復。上海機場擁有著絕佳地理位置,壟斷的護城河沒有改變,依然是一家好公司。但瑕疵是護城河變淺,這也意味著需要足夠便宜才有吸引力。
來源:泡財經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