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綴歷史時光,走進“古籍修復技藝”|非遺新體驗
古籍
修復
Restoration of Ancient Books
(資料圖)
2023上海書展暨“書香中國”上海周于8月16日在上海展覽中心開幕。這場寫書人、讀書人、愛書人歡聚一堂的盛會,讓濃郁的書香溢滿申城。
時光的涓流帶領我們回顧古代文明的輝煌。現代人尊重歷史,更珍惜祖先留下的古籍與文物。但是,歷史對于書籍并不仁慈,朝代更替,古代典藏書籍屢遭厄難,經歷一次又一次滅頂之災,留存下來的少數珍貴典籍便成了千年文化傳承的殘影。
古籍修復技藝便承擔起與祖先的時空對話,讓子孫后代感受歷史的溫度,重溫文明的榮光。
歷史源流
古籍修復技藝在中國歷史上源遠流長。
最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絹帛上即有修改挖補的痕跡。
這是最早的古籍修復技藝的雛形。
上海作為我國重要的經濟、文化、航運中心,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無論是官方機構還是民間收藏愛好者,歷來有收集和保藏古籍的傳統。而針對古籍的各種病變,如蟲蛀、鼠嚙、霉蝕等損毀,古籍修復這一傳統手工行業應運而生。
北魏《齊民要術》中,已出現對古籍字畫修復的文字記載。唐代,隨著書畫分離,形成了各自的裝幀形式,古籍修復隨之成為一門獨立的技術。宋代印刷術的發展進入高速期,古籍修復技藝也變得更加成熟。晚清至民國,由于中國地域廣闊,自然地理條件與人文環境的差異,全國形成滬派、蘇派、揚派等多個古籍修復技藝流派,各有所長,互相補充。
然而新中國成立以后,古籍修復技藝因學藝時間長、社會認知度低等因素,一時陷入從業者數量稀少、技藝瀕臨失傳的困難境地。
隨著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視,自2007年起,全面開展了古籍修復人員的培訓工作,重新使這門古老的傳統技藝煥發生命力。2019年,古籍修復技藝被列入第六批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保護單位分別為上海圖書館、上海博物館。
修復前
修復技藝
所有修復工作皆本著“搶救性修復”和“整舊如舊”的原則,
力求保證文物安全,延長古籍的保存時間。
古籍修復要建立科學的修復檔案,并據此擬定修復方案。修復檔案包括古籍的書目信息、送修冊數、裝幀形態及尺寸、破損描述與定級和破損情況的照片記錄。根據修復檔案信息,修復人員將決定采用何種方式以及材料進行修復。
正式修復步驟包括:
1.拆書,剪開裝訂線及紙釘;
2.測定紙張厚度,檢測紙張纖維的種類以及紙張pH值;
3.選擇合適的修復方式和修復用紙,根據破損情況選擇是否清洗書頁、溜口、托裱或是修補因蟲蛀磨損等原因造成的缺損;
4.書頁的壓平折頁和裁剪;
5.書芯的壓平;
6.裝訂穿線等。
整個修復過程力求使經過修復的書籍在外觀上保持原貌,保證圖書的資料價值、文物價值不因修復而受損。最后在修復完成后,再次留下古籍的照片記錄,并將之前的諸項檢測結果、實際修復頁數等等信息補充到修復檔案中。
修復前
價值與延續
古籍修復和古籍相伴相生,繼承和保存了中國傳統技藝。
它的傳承和發揚讓現在的人們可以直觀了解到史料所記載的有關古籍修復和裝幀的內容。
通過將古籍修復完整,保存了古籍所承載的歷史文化信息,避免其遭受進一步破壞,方便后世讀者和研究者研究使用。而就古籍修復技藝本身,不但是一門實用的技術,還具有很高的藝術性。古籍修復時代相傳的技藝和動作,觀賞性強,修復完成的古籍裝幀也有很高的美學價值。
古籍修復是一門較為冷門的行業,目前中國古籍修復人員主要集中在公立圖書館和高校圖書館等公立機構,面臨的問題主要便是后繼乏人。由于該項目傳統技藝只有在業內才有傳承譜系,社會上傳承因受諸多條件限制極為困難,所以亟待在行業內加強保護和傳承。
近年來,國家對古籍保護和修復的投入加大,古籍修復人員逐漸增多,但高端人才還是缺乏,并且相比待修復古籍的數量,整個行業人員缺口仍然較大。
上世紀七十年代,在中國文學、戲曲和版畫史上意義重大的《明成化說唱詞話叢刊》出土時已結成塊狀,由上海博物館裱畫室楊文亭等師傅,以高超的絕技修復還原、裝訂成冊。
上海圖書館歷史文獻中心文獻保護修復部,長期承擔全國古籍修復技藝培訓授課和國家級古籍修復技藝傳習所的技術支持工作。上海圖書館修復部近年來陸續與院校合作,為古籍修復專業學生授課及實習指導,協助高校培養多層次新一代古籍修復從業者,為整個行業形成合理的古籍保護人才梯隊,保證古籍修復技藝的長遠傳承。
上海圖書館文獻保護修復室工作場景
2015年“第二期全國碑帖拓片保護與修復培訓班”
2017年“第六期全國古籍修復技術與工作管理研修班”
而上海博物館作為第一批國家重點古籍保護單位,古籍修復與保護從開館一直延續至今,并一直致力于組織“古籍修復走進校園”等公益活動,帶領更多孩子認識到什么是古籍,什么是古籍修復技藝,并且帶孩子們認識印刷術,古典文獻的裝幀藝術等。不僅如此,老師們還來到上海盲童學校、聾啞學校、智障學校等特殊學校,為同學們帶來了精美的木刻雕版和不同裝幀的古籍樣品,讓孩子們通過親手觸摸和印刷體驗,體會到中國古代藝術之美。
在上海盲童學校開展的非遺體驗活動
在上海塘外小學開展的非遺體驗活動
古籍修復的延續和發展繼承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工匠精神。古籍的修復技藝承載著歷代修復匠人的智慧,借助科技的進步,現代修復師們展現了前所未有的技術水平與恢弘胸懷。通過修復,最大限度地保留古籍的完好,不但是版本鑒別的重要依據,也是文化傳承的重要體現。
部分資料來源:上海圖書館、上海博物館
關鍵詞:
相關文章
精彩推送
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截至8月15日當周投機者將CBOT美國國債期貨凈空頭頭寸凈空頭頭寸減少22,821手至176,734手
【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截至8月15日當周投機者將CBOT美國
豪恩汽電(301488.SZ):主要產品為汽車智能駕駛感知系統,包括車載攝像系統、車載視頻行駛記錄系統和超聲波雷達系統等產品
格隆匯8月17日丨有投資者向豪恩汽電(301488 SZ)提問,“請介紹下貴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