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快播報】大象轉身不易,高鑫零售難畫出第二增長曲線
編輯 | 虞爾湖
出品 | 潮起網「于見專欄」
“我在大潤發殺了十年魚”的文案,映襯出大潤發輝煌的往日時光。隨著新興線上渠道的崛起和居民消費習慣的改變,曾經紅極一時的大賣場模式日漸式微,以“大潤發”品牌經營大賣場的高鑫零售不得不主動求變,期望實現大象轉身。
(資料圖)
5月16日,高鑫零售公布了其2023財年的業績公告。公告顯示,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12個月內,高鑫零售實現盈利7800萬元,為2022財年虧損8.26億元后首次盈利。然而,二級市場對此并不買賬。業績公布次日,高鑫零售的股價呈現斷崖式下跌,跌幅為22.69%。截至6月20日,高鑫零售的股價已降至1.95港元/股。
主動求變的高鑫零售,接連推出中潤發、小潤發、大賣場重構2.0、大賣場重構3.0等業態,受困于即時電商、社區團購等新興業態的流量搶奪,其轉型之路卻難言順利。
緊接著,高鑫零售試水倉儲式會員店新業態,推出M會員商店,卻陷入了“抄襲山姆”的質疑。主動發展線上渠道的大潤發,卻也面臨著水土不服的境況。大象轉身不易,高鑫零售難畫出第二增長曲線。
推出新業態,難獲市場買單
2020年,淘寶中國接手了高鑫零售。2022財年,高鑫零售出現了多年以來的首度虧損,業態亟待革新的警報被拉響。
實際上,大賣場模式走向式微并非只經歷了一日之寒。早在2018年,高鑫零售的營收增長率便降為了負值。2020年,疫情加速了大賣場模式的衰敗,消費者逐漸向線上遷移,其消費習慣發生了較大轉變。直播購物、即時電商、社區團購等新興業態加速瓜分線下大賣場的市場份額,以大眾消費者為主要客群的大賣場光環不再,越來越留不住人了。
與高鑫零售同為傳統零售商的永輝超市,在2021年至2022年兩年內就虧掉了其在2017年至2020年四年內掙到的利潤。把大賣場模式帶入中國,紅極一時的家樂福也節節敗退,因經營不善不得不加速閉店。2022年,家樂福中國共關閉58家門店;2023年一季度,其閉店數量就已經達到了33家。
傳統零售行業哀鴻遍野,高鑫零售作為其中一員也難逃沖擊。即使是宣布2023財年盈利7800萬元,高鑫零售也難以贏回市場對其的信心。仔細翻閱高鑫零售2023財年業績公告可發現,高鑫零售的微利來自于降本增效,而非業績增長。
2023財年,高鑫零售來自銷售貨品的收入為805.35億元,同比減少4.8%;租金收入為31.27億元,同比減少11.6%。
高鑫零售的兩大業務營收均減少,那么其從虧損到微利的轉變是如何達成的呢?答案是“省出來”的。
2023財年,高鑫零售銷售及營銷開支為185.1億元,同比減少18.43億元;行政費用為23.69億元,同比減少1.82億元。僅在銷售及營銷開支以及行政費用兩項開支上,高鑫零售就省下了超過20億元。
高鑫零售降本增效的“效果”也在員工數量變化上有所體現。截至2023年3月31日,高鑫零售共有107785名員工,2022年3月31日這一數字為122010。一個財年內,高鑫零售員工數減少了近12%,員工福利支出總額也隨之減少3.17億元。
高鑫零售為何要靠在營銷及行政費用上省錢,并大幅削減員工數量,以維持盈利的體面?這背后與高鑫零售大賣場業務受挫,中潤發、小潤發等業態推進不順相關聯。
中潤發(大潤發Super)遵循中型生活超市的定位,店鋪面積在3000㎡左右,主要面向生活區周邊3公里內的中高端消費人群。然而,中潤發在消費者中的知名度不足,有不少消費者并不知道大潤發與中潤發之間的聯系,甚至認為中潤發是蹭大潤發流量的假冒店鋪。高鑫零售的中潤發店鋪數量并不多,截至今年3月31日,高鑫零售擁有中潤發店鋪12家。
小潤發遵循連鎖社區生鮮超市的定位,店鋪面積在200㎡-500㎡之間,主要面向生活區1公里內的社區內居民。2023財年,高鑫零售擁有小潤發店鋪84家,同比凈減少19家。
在小潤發之外,叮咚買菜等即時電商,美團優選等社區電商,層出不窮的社交平臺帶貨主播在不斷蠶食高鑫零售的市場份額。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今年1-5月份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11.8%,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到了25.6%;同期線下限額以上實體店同比僅增長6.3%,約為網上零售額增速的一半。
在線上渠道方面,高鑫零售擁有“大潤發優鮮”應用程序,并且為餓了么、天貓超市、淘寶的淘鮮達業務提供近場生鮮品類供給服務。共享庫存雖然給高鑫零售帶來一定的業績增量,但是對其精力的消耗是非常大的,相比于無需建設門店只需布局倉庫的即時電商、社區電商,高鑫零售的坪效未必更高。相反,高鑫零售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用于供應鏈管理和倉儲配送。
在中潤發、小潤發等第二增長曲線發展不順的情況下,高鑫零售又向倉儲式會員店業態進發。
探路會員店業態,陷抄襲質疑
4月28日,高鑫零售首家M會員商店在揚州開業。這是高鑫零售在國內開出的首家會員店。然而,擠上會員店賽道的高鑫零售,卻陷入了“抄襲山姆”的質疑。在小紅書上,關于M會員商店的推廣筆記也主動打上了“對標山姆”的話題標簽。
在會員年費方面,M會員商店的普通會員年費為260元,黑金會員年費為680元,與山姆會員店一致。在產品方面,芝士牛肉卷、烤雞、麻薯、瑞士卷等山姆爆款產品,也都出現在M會員商店。在動線設計方面,M會員商店的動線設計與山姆相似度也較高。
有消費者在社交平臺上吐槽:“(說)什么對標山姆,完全在山寨山姆,沒有自己的特色,搞不好。”
對此,山姆也開始反擊,并發出了揚州生鮮直送服務擴區通知。
會員店模式在國內并不是新鮮事物。1996年,山姆會員店進入國內市場,這是國內首家會員店。倉儲式會員店是舶來品,價格并不低的年費幫助店鋪篩選出了消費力較強的消費者。會員店商品豐富,以量販為主,店鋪占地面積較大,因而多開設于郊區。受居民消費力以及汽車保有量的限制,會員制模式在國內零售行業一度沉寂。
經歷了十幾年的沉寂后,會員店模式在國內迎來了高光時刻。2019年,開市客國內首家會員店在上海開業,引發了開業4小時因為店鋪不堪人流負載而暫停營業的盛況。陷入增長困境的高鑫零售自然也不會放過會員店風潮。
相比于大賣場,會員店的SKU更精簡,選品注重差異化,自有品牌是各家會員店品牌競爭的重點,這是由會員店的特征決定的。消費者驅車至距離居住地較遠的會員店進行家庭消費品批量采購,時間成本較高,且批量采購使得消費者對產品品質有較高的期待,因而,各大品牌會員店之間的競爭,也可以看作是產品品質與差異化程度之間的競爭。
自有品牌比重的提高不但能增強會員店的產品差異化色彩,更便于會員店進行品質控制、服務提升以及提高復購率,并且有助于減少中間環節,提高毛利率。
然而,目前來看M會員商店的自有品牌數量并不多。數據顯示,M會員商店揚州店有約3000個SKU,其中,自有品牌商品約300多款,其自有品牌占比約為10%。
M會員商店自有品牌占比遠不及開市客、山姆。據了解,開市客、山姆的自有品牌占比已超過30%。
陷入抄襲質疑的M會員商店,如何增加自有品牌占比,逐漸找到自己的特色,將是高鑫零售未來的長期課題。
數字化轉型,水土不服
奉行打不過就加入的原則,高鑫零售在面臨電商模式威脅的時候,選擇主動加入,推進零售數字化轉型,然而,這一過程歷經波折,效果也不盡如人意。
2014年,高鑫零售上線了其自營的全品類綜合零售購物網站“飛牛網”,但并未激起水花。被淘寶中國接手后,高鑫零售又推出了“大潤發優鮮”應用程序。值得注意的是,“大潤發優鮮”應用程序僅僅是將大潤發的線下顧客引導至線上購物,而并未創造增量 。
以高鑫零售、永輝超市等為代表的傳統零售商開始大規模數字化轉型,然而這并未改變行業的閉店潮。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2022超市業態調查快報》顯示,2022年其調研的70家超市樣本企業新開門店621家,關閉門店873家,凈減少門店252家。
數字化轉型不順的高鑫零售,不僅要面臨來自即時電商、社區電商、直播帶貨等線上渠道的威脅,還要時刻提防正在崛起的硬折扣零食連鎖品牌、水果生鮮連鎖品牌等。高鑫零售的市場份額在消費者購物渠道日益分散的今天,被瓜分得七零八落。
結語
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曾經如日中天的大賣場業態現在正逐漸走向沒落。身處時代洪流中的高鑫零售不得不主動思變,把握消費者不斷變化的需求,積極布局新業態。
無論何時,優良的產品品質都是消費者選擇一個品牌并產生品牌信任的根本。擁有二十余年零售服務經驗的高鑫零售,在淘寶中國的帶領下,未來能否迎來破局,仍值得期待。
關鍵詞:
相關文章
精彩推送
大眾CEO承認奧迪落后競爭對手:2023 年 1-3 月奧迪在中國交付了 136416 輛新車,同比下滑 16%。
【大眾CEO承認奧迪品牌產品線在競爭中落后,純電車型發布計劃再推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