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 金融 銀行 基金 數碼 保險 智能 汽車 娛樂 時尚 健康 體育 旅游 財經 科技

疫情下的銀行股,終將受益中國經濟向暖

2020-02-03 17:30:14 來源:第一財經
分享: 微信 微博

對于銀行股的估值,更多是基于宏觀經濟和行業基本面,大家都堅定看好中國經濟。

受疫情影響,A股節后首個交易日出現大跌。截至下午14:50,上證指數報2730.88,跌幅8.25%,A股多家銀行跌停。

“短期來看,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是不可避免的,但沖擊在長期的時間內會被熨平,具體到銀行業,銀行的收入結構主要來源為利息和非息收入,短期并不會影響太大;從銀行的業務層面看,非柜臺業務替代率達到了90%,有些銀行甚至達到98%,疫情影響的是柜臺業務,而這塊業務的占比非常小。對于銀行股的估值,更多是基于宏觀經濟和行業基本面,大家都堅定看好中國經濟。”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黃大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一季度通常是全年業績的高點,疫情帶來的估值預期壓力,對股價短期影響負面。未來股價表現取決于政策上的變化,通過政策改變經濟增長預期,改變行業的預期。”中信建投分析師楊榮稱。

截至2月3日,近20家上市銀行發布2019年業績快報,整體來看,上市銀行普遍業績穩健,資產質量持續變好,10余家實現了凈利潤雙位數增長。

2月1日,銀保監會副主席曹宇稱,金融市場受多種因素影響,在一定風險因素沖擊下產生波動是正常的,也符合金融規律。疫情事件對我國金融市場的影響也不例外,但這種影響一定是短期的、暫時的。近兩年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金融機構、金融市場的韌性增強,抗沖擊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董希淼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中國必將打贏疫情防控這場硬仗。因此,疫情對我國經濟的影響是暫時的,經濟穩中有進、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化。

“具體到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保障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特別是要通過定向降準、再貸款、再貼現等措施,加大對中小銀行的流動性支持,鼓勵中小銀行銀行進一步服務好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民營和小微企業。監管部門應適時調整相關監管指標和考核要求,打消金融機構后顧之憂。金融機構要繼續加大對防控疫情等工作的金融服務,特別要加大對疫情嚴重的地區和醫藥等重點行業的支持;同時,采取措施防范可能出現的道德風險,如對假借疫情名義逃廢債務的企業和個人,應及時納入征信系統。對于老百姓而言,應更多選擇手機銀行、直銷銀行,以及客服電話等電子渠道辦理金融業務,減少金融機構服務壓力。”董希淼稱。

相關文章

疫情下的銀行股,終將受益中國經濟向暖

對于銀行股的估值,更多是基于宏觀經濟和行業基本面,大家都堅定看好中國經濟。受疫情影響,A股節后首個交易日出現大跌。截至下午14:50,上

來源:第一財經

疫情下的銀行股,終將受益中國經濟向暖

對于銀行股的估值,更多是基于宏觀經濟和行業基本面,大家都堅定看好中國經濟。受疫情影響,A股節后首個交易日出現大跌。截至下午14:50,上

來源:第一財經

中基協:建立針對疫情防控相關領域資管產品備案綠色通道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表示,針對參與抗擊疫情所需的醫藥衛生類的私募股權基金、創業投資基金備案申請,提供辦理私募基金產品備案的綠色通

來源:中國基金業協會

中信建投“易主”股價逆勢上漲

與北京國管中心牽手十年后,中信建投第一大股東易主。龍頭券商中信建投(601066 SH)易主,北京金控接替北京國管中心成為其第一大股東,此次

來源:第一財經

東阿阿膠上市后首虧,員工怎么評總裁?

1月19日,東阿阿膠發布關于2019年年度業績預告的公告。公司預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3 336億元至虧損4 586億元,比上年同期

來源:第一財經

2020達沃斯論壇報告:增強社會流動性有益于經濟增長

報告稱,對能夠增強社會流動性的因素進行投資的回報是巨大的。20日,在第50屆達沃斯論壇開幕前夕,世界經濟論壇(WEF)發布首份《社會流動性

來源:第一財經

眾泰汽車業績爆雷:預計2019年虧損60億至90億元

根據謹慎性原則,擬計提大額商譽減值準備,預計計提商譽減值準備約為60億元左右。1月20日盤后,眾泰汽車發布2019年業績預告,預計2019年全

來源:第一財經

統計局:2019年中國GDP占世界的比重預計將超過16%

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17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2019年中國GDP占世界的比重預計將超過16%,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2020中國資本市場將會呈現什么樣的新氣象?冬季達沃斯論壇第一財經電視專場丨中國經濟論壇

2020中國資本市場將會呈現什么樣的新氣象?冬季達沃斯論壇第一財經電視專場丨中國經濟論壇2020新年伊始,第一財經攜手世界經濟論壇合作電視

來源:第一財經

今年穩定增長可預期,中國占全球GDP比重將超16%

寧吉喆在回答第一財經記者提問時表示,裝備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的增加值增速都明顯快于規模以上工業增速。這兩個行業占全部規上工業的比重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