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美股真要崩盤了?“股神”與“大空頭”都在做準備
來源:智通財經APP
(資料圖片)
暢銷理財書《富爸爸,窮爸爸》的作者羅伯特·清崎認為,巴菲特和電影《大空頭》原型人物邁克爾·伯里最近的一系列操作表明,他們都在為美股崩盤以及逢低買進做準備。清崎在訪談中表示:“巴菲特坐擁1470億美元場外觀望,他的錢都在短期美債上。邁克爾·伯里現在正在做空市場。現在有很多資金在場外觀望。”
巴菲特旗下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RK.A.US)上季度凈出售了80億美元的股票,并放慢了回購步伐。這推動其所持現金和美國國債總額增加了13%,達到接近創紀錄的1470億美元。按照巴菲特的標準,這不算太多,但在市場上漲時,這是一個重大舉措。
巴菲特沒有明確預測股市崩盤,但在過去三個季度里,他凈賣出了330億美元的股票,伯克希爾的現金儲備增加了380億美元。這位逢低買進者現在有足夠的“干火藥”,如果市場真的回落,他可以用來購買低價股票和收購企業——就像他在大衰退期間與高盛、通用電氣和許多其他公司達成交易一樣。
至于伯里,伯里旗下Scion資產管理公司本周披露,該公司在6月底持有標普500 ETF信托和景順QQQ信托的看跌期權,買入規模分別為8.66億美元與7.39億美元。這兩只ETF分別追蹤基準的標普500指數和納斯達克100指數,這意味著,如果這兩個股指下跌,他將獲利。
與此同時,他曾多次警告美股處于歷史性的泡沫中,并預測一場規模相當于“所有崩盤之母”的大崩盤將會發生。他最近的空頭頭寸敲響了警鐘,他是少數幾個預測到2008年美國房地產市場崩盤并從中獲利的人之一。和巴菲特一樣,他也是一名價值投資者,擅長發現被低估的企業,并尋求從拋售中抄底獲利。
清崎認為,巴菲特正在囤積現金,而伯里正在做空基準股指,這正是因為他們預計股市會下跌。雖然巴菲特可能只是覺得沒有什么值得買進的股票,而伯里也可能是在對沖自己的投資組合,但他們當然有可能認為股市過熱,即將陷入困境。
美國抗通脹難題仍未解
盡管市場仍處于軟著陸和加息暫停的預期里,但最近市場開始有一些美國通脹見底的聲音,因為美國經濟仍保持韌性,市場對于宏觀需求再次拉起通脹的擔憂持續存在。而經濟的韌性又暗藏著可能重新拉高通脹和再度加息的威脅。近期原油和天然氣價格反彈到了新的年內高點、7月份的超級核心通脹指標(剔除住房和能源)出現今年來首次回升、7月PPI數據高于預期(同比增速為去年8月以來首次回升)以及近來美國樓市有回溫跡象等因素仍阻礙著通脹回落至美聯儲2%的目標。
而且本周二公布的“恐怖數據”也讓加深了市場上述的擔憂。7 月份零售額激增0.7%,是六個月來的最大增幅,高于媒體調查的經濟學家預測的0.4%。盡管美聯儲已連續一年多加息,7月份零售銷售的激增為一些政策制定者提供了進一步支持在今年最后四個月內再次加息的信息,并使得10年期美國國債的收益率達到了自2008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收益率上升通常被視為會對美股產生不利影響。但目前尚不清楚它們需要上升到多高才會產生這種影響,這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這些利率的上升速度。盡管10年期收益率在2022年8月15日從2.79%的低點上升,美股在今年上半年還是成功地實現了上漲。現在人們擔心的是,10年期收益率從現在起進一步升至4%以上,將繼續推高小企業和消費者的資本成本,并使股票基礎變得更加不穩定。LPL Financial的首席全球策略師Quincy Krosby表示:“這個好消息其實是壞消息,周二的數據讓已經非常敏感的美債市場和股票市場都受到了‘震動’。”
盡管市場最近對美國經濟“軟著陸”的呼聲越來越大,但美國經濟前景并非毫無風險。其中一個風險在于,如果通脹在經濟遜于預期的情況下再度升溫,美聯儲可能需要更加嚴格的緊縮政策,這將引發美聯儲官員們希望避免的衰退。
而且近來美國消費支出強勁與消費通脹放緩并不必然就意味著“軟著陸”就在眼前。中金此前指出,美國7月CPI放緩更多與供給改善有關,且很多是輸入性的,并未充分反映美國經濟內需的韌性。比如上面提到的二手車和家具家電價格下跌,這些與供應鏈改善有關;機票價格下跌與前期油價下跌有關,這些都屬于輸入性的反通脹。相反,更多代表內需的房租、剔除房租和機票的核心服務通脹放緩不明顯,說明美國經濟的內部需求仍有韌性。這意味著通脹雖放緩,但美國利率居高不下(high for longer)或難以改變。
摩根大通首席全球市場策略師Marko Kolanovic周一在一份投資者報告中指出,盡管上周公布的美國7月CPI數據與市場預期基本一致,但通脹趨勢仍不確定。Marko Kolanovic表示:“未來幾個月,核心商品通脹預計將下滑,但我們認為這種趨勢不太可能持續下去,因為隨著全球工業部門恢復增長,大宗商品價格正在走高。另外,核心服務通脹可能仍具有粘性。我們還沒有脫離通脹困境。盡管7月CPI數據顯示通脹持續下滑,但我們認為現在宣布抗擊通脹取得勝利還為時過早。”
值得一提的是,Marko Kolanovic今年以來一直對美股持悲觀看法。他在上月底曾警告稱,全球央行大幅加息的延遲影響、消費者儲蓄減少以及“令人深感不安”的地緣政治背景,將引發新的市場下跌和波動。
全球經濟“金絲雀”也發出不祥信號
韓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出口國之一,出口的各種商品使其數據成為國際貿易趨勢的晴雨表。韓國在7月份出口持續下滑,全球貿易復蘇的希望遇到阻礙。根據貿易部周二發布的數據顯示,韓國出口額同比下降了16.5%,而經濟學家預計下降幅度為15%。整體進口額下降了25.4%,導致貿易順差為16億美元。
與此同時,由于海外需求疲軟,日本出口出現兩年多來首次下降。數據顯示,日本7月份出口額同比下降0.3%,是自2021年2月以來的首次下降,原因是芯片制造設備和零部件的出貨量大幅下降。經濟學家此前預測出口額下降0.2%。因此,受輕油和芯片制造設備需求疲軟拖累,日本7月出口出現近兩年半來首次下降,凸顯了全球經濟衰退風險大。
關鍵詞:
相關文章
精彩推送
豪恩汽電(301488.SZ):公司產品在探測距離、低誤判性、成像清晰度、穩定性及低延遲等技術方面有一定的優勢
格隆匯8月17日丨有投資者向豪恩汽電301488SZ提問貴公司在人工智能應用
消息稱iPhone 16 Pro和iPhone 16 Pro Max將首批支持Wi-Fi 7
消息稱iPhone16Pro和iPhone16ProMax將首批支持Wi-Fi7,頻段,像素,max,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