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創煥“新裝”——兩岸大學生攜手為鄉村“美顏”
(資料圖片)
巖前村的文創墻
東南網8月28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馬丹鳳)廢棄輪胎畫上彩繪裝飾了一面墻,舊光盤連成串反射出五彩的晨光,普通綠植經過設計改造便成了庭院里吸引人的景觀,從前隨處可見的雞棚鴨舍不見了……一走進三明市三元區巖前鎮巖前村,煥然一新的村容村貌便吸引了記者的目光,而變化出自一群兩岸大學生之手。
今年三元區入選福建省閩臺鄉建鄉創合作樣板縣,圍繞鄉村振興精品示范線建設,引導兩岸高校學生融入鄉村項目實習或就業創業。今年初,巖前鎮與長期從事鄉建鄉創的臺灣跨界自造團隊達成合作意向。該團隊自2015年起嘗試每年通過暑期工作營引入海峽兩岸大學生,開展鄉建鄉創項目實習。今年6月,該團隊與三元區政府成立三明閩臺鄉建鄉創合作交流中心,兩岸青年參與鄉村工作有了創意孵化地。
7月起,來自海峽兩岸的43名高校學生來到巖前鎮開展為期45天的暑期工作營,為當地鄉村提供整體規劃、建筑設計、空間活化、產業輔導、活動策劃等服務,圍繞鄉村振興重點示范線、萬壽巖文旅小鎮景區、忠山歷史文化名村活化利用等開展鄉建鄉創工作。他們走村入戶,了解村民改造意愿,開展“頭腦風暴”;和村民一起上山挖苔蘚,下河撿石子,拉斗車挖泥土。同學們和村民打成一片,在融入當地生產生活的同時,對巖前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漸漸地,一幅完善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優化產業布局的藍圖也日益清晰起來……
巖前鎮黨委書記劉一果對學生們的工作成果如數家珍:萬壽巖公共品牌蔬菜文創包裝、大米文創包裝有了新設計,萬壽巖野趣營地游客服務中心有了新樣貌,巖前村、星橋村的兩所小學閱覽室、活動中心、農家書屋等公共空間提升改造,村子更和美宜居。兩岸大學生對鄉建鄉創工作的深度參與,為鄉村振興注入活力。
“這次與臺灣同學的合作,讓我學到很多專業知識,也收獲了友誼。”大陸學生吳媛媛說。來自臺灣大葉大學的學生沈仲恩則告訴記者,他們把臺灣鄉村建設的理念和經驗融入鄉建鄉創中,同時對大陸的農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工作中還常常得到村民的幫助。
截至目前,跨界自造團隊已在巖前鎮開發50余個項目,其中,實施三類農房改造、鄉村書屋、野趣營地、污水處理設施提升改造等閩臺鄉建鄉創合作樣板縣項目40余個。未來,該團隊將繼續與臺灣的高校開展產學研合作,在積極參與大陸鄉建鄉創的同時,也為當地培養鄉村振興應用型人才。
來源:東南網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