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崛起一家產業科技VC
又一筆人民幣募資出爐了。
投資界獲悉,近期,哇牛資本正式宣布旗下第三期基金已經完成首關,目標規模15億元。首關LP陣營中不乏有地方國資、家族辦公室、高凈值人士、上市公司股東等身影,老LP復投率超80%。手持彈藥,哇牛資本第三期基金已經在緊鑼密鼓地投資項目,據董事長潘異透露,當前新基金已經簽署了6家TS,還完成了對兩家創業公司的投資打款動作,火力全開。
浸潤在工控行業中的人,對潘異應該有所了解。2003年,出身華為電氣的一群人在國產替代的浪潮中創辦了匯川技術,潘異就是聯合創始人,他們從0出發一路摸爬滾打締造了今天市值超1500億元的工控巨無霸。2017年,基于過往十余年的產業資源、生態研究以及創業管理經驗,潘異創立了一家純市場化的風險投資機構哇牛資本。這個名字源自英文Value的諧音,寓意堅定躬身于價值投資。
【資料圖】
從產業中走來,哇牛資本旨在專注深度賦能早期和成長期硬核科技企業的價值投資。五年來,這支隊伍聚焦在泛智能制造領域,順著目標細分產業從下游掃描至上游,尋找優質公司和稀缺標的,捕獲了納芯微、金橙子、錦藝新材料、亞電科技、中科微精、數明半導體等30余家科技企業,締造了納芯微、金橙子兩大“本壘打”IPO僅靠單個項目就賺回了整個基金。
這支新銳基金更具特色的是,將投后賦能產品化,通過匯牛私董會、匯牛管理研習營幫助被投企業提升管理能力;以及深度沉浸式產業賦能幫助被投企業規劃第二曲線。正如潘異所強調,硬科技投資時代,資金很容易獲得,但哇牛團隊從華為和匯川時期就已積累下獨樹一幟的實戰經驗,對于新技術形成或者國產替代等關鍵因素引起的價值鏈轉移也具備更加微觀的觀察力和判斷力,“這就是我們喜歡做且擅長的事。”
哇牛資本創始合伙人&董事長 潘異
一家科技VC成長史
出身產業,投資戰績搶眼
要全面認識這家VC,還得從華為電氣說起。
時間回到2001年,華為剝離了旗下電源部門華為電氣,并出售給了美國艾默生公司,當年在華為電氣的員工順勢進入艾默生。后來在大時代的浪潮下很多人出來創業,江湖中頗有名氣的“華為電氣艾默生”創業系由此而來。曾有一個統計,這個群體是中國產生A股上市公司數目最多的創業軍團,而千億市值的匯川技術就是其中之一。
作為聯合創始人,潘異在匯川技術度過了近20年的創業和管理生涯,歷任職銷售、產品、品牌等各個重要部門,經歷了這家公司從0到1再到今天巨無霸的每一個成長階段,積累下豐富的實戰經驗和產業資源。
2017年,中國智能制造業走上新征途。思索一番,已有多年投資和管理經驗的潘異率隊成立哇牛資本,專注于半導體、工業軟件、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領域的投資,將多年積累的優勢和生態體系賦能給更多有潛力、有價值的初創科技公司。
昔日戰友進軍VC,匯川技術創始團隊第一時間給予了重要支持,成為哇牛資本最初一批LP。潘異透露,2018年哇牛資本首期基金成立。雖然規模不大,但表現出色聚焦在泛智能制造業,該基金投了十余個項目,收獲了納芯微、金橙子兩家A股上市公司,回報頗豐。
此外,哇牛資本一期基金中超8成被投企業有著明確的上市計劃,有不少項目已經完成或正在執行退出計劃。潘異透露,這支基金當前DPI已經超過1,到今年年底將達到2以上。
基于首支基金優異的回報,哇牛資本第二支基金完成了擴募,重點引入機構化LP。2022年5月,哇牛資本宣布完成新一期6億人民幣元基金募集,繼續專注在泛智能制造領域的投資和布局。
這筆募資于哇牛資本而言意義非凡,是其成立以來首次向市場募集資金吸收外部LP。新增LP包括蘇州、無錫兩家國資母基金,以及市場化機構、家族辦公室以及高凈值人士。這意味著,哇牛資本邁出了機構化、市場化的關鍵一步。
截止目前,哇牛資本第二期基金整體投資進度已近完成,出手了錦藝新材料,川土微、領芯電子、類比半導體、迅芯微、硅酷科技、橋田智能、博恩實業等二十余家高科技企業。
其中,有一定比例的項目里,哇牛資本是早期投資者,且多數項目已經完成后續輪融資,估值有大幅度增長,身后不乏一些頭部大基金的身影。
現在,哇牛資本第三期基金已經完成了首關,該支基金募資規模將至15億元,當前進展順利。投資方向上,哇牛資本第三期基金將繼續沿著半導體(聚焦在三代半、專用芯片、設備、材料等環節)、工業軟件、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等重點產業的下游至上游路徑,探索、挖掘和投資優質的中早期科技創新項目。
不同于以往,現在的哇牛資本在投資中更有意識地主張占“領投”地位,以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充分發揮哇牛資本的產業優勢,實現雙贏。
光介紹訂單遠遠不夠
揭秘深度產業賦能
在競爭趨于白熱化的新投資時代,錢顯然已經不是最重要的,能給創業公司帶去戰略和資源才是一家VC機構的核心競爭力。這在哇牛資本身上彰顯得淋漓盡致。哇牛資本“賦能偉大企業”的使命早已凝聚在哇牛資本的生長基因里。
“我們非常樂意將自身積累的產業資源和管理經驗賦能給早期科技企業。”用潘異的話來說,哇牛團隊有很多成體系的經驗是可以分享和復制的,于是哇牛資本自上而下地踐行著“產業賦能+管理賦能”的價值投資理念。
雙輪驅動,充分發揮與產業方之間的協同效應,這使得哇牛資本團隊總能挖到水下項目和拿到不容易搶到的投資份額。
所謂產業和管理賦能,基于創始團隊在華為、艾默生多年的積累以及后續創業上市的成功經驗,融合ICT、工控行業科學先進的管理運營方法,哇牛資本為被投企業提供日常經營管理、戰略管理、研發管理、營銷管理、人才管理培訓咨詢及市場機會指導。指導企業練好內功,規劃第二曲線,從而真正實現價值投資。
如在珠海硅酷科技這個項目上這是一家專注研發、生產與銷售光學和半導體貼合裝備的科技企業,團隊成員來自全球知名的半導體封裝設備供應商,在半導體固晶設備上的經驗也十分豐富。哇牛資本2021年與之開始緊密接觸,其后完成了投資,并獲得董事會席位。
據哇牛資本回憶,雙方開始接洽時,硅酷科技的業務方向還是聚焦在果鏈產線的光學貼合設備,且已經發展至國內最大的專用設備供應商。但光學貼合設備對精度的要求十分嚴格,市場需求也有限,行業呈現相對萎縮的狀態,因此公司正在尋找二次增長曲線。在哇牛資本參與多次戰略會議后,和硅酷團隊一起確定了一個新方向國產替代率較低的功率半導體貼合設備,這與公司的優勢完全吻合。
現在,硅酷科技是行業內唯一一家擁有自研運控技術的半導體設備創業公司,通過不斷耕耘裝備領域的底層控制、核心運動控制算法和新能源汽車的半導體設備,逐步筑起企業的動態護城河,陸續推出了碳化硅和IGBT等產品的封裝貼合設備。
期間,哇牛資本和硅酷科技一起分析和對接市場。硅酷憑借優秀的技術和產品能力短短半年時間就實現了幾千萬元的訂單。“一年前我們投的時候,硅酷的營收還只有兩三千萬元,今年它的訂單有望過億。”潘異透露,后來哇牛資本又對硅酷進行了追加投資,并占據了領投位置,是硅酷科技的重要股東之一。
這筆投資是哇牛資本實踐產業賦能的又一最佳寫照,通過成熟的產業視角輔助企業戰略轉型,扭轉局面,并賦予有價值的產業資源引領增長第二曲線。正如潘異強調的那樣,產業投資時代下的賦能,單單介紹訂單已經不能彰顯一家GP的功力,真正沉下心來做事,給到企業實實在在的幫助和增長才是要緊的事。
做擅長的事,將賦能做透
光帶來資源和產業視野還不夠,于一家剛起步的創業公司而言,管理層面的賦能也尤為重要。自哇牛資本二期基金運營以來,團隊進一步強化了管理賦能優勢,推出了“匯牛私董會”以及“匯牛管理研習營”兩大賦能工具。
產業出身,實踐永遠比理論強。潘異認為,在創業過程中從0到1走過一遍,對初創企業和企業家就有同理心,賦能也就更貼合企業需求。他還打了個比喻:“我們做過菜,就知道做菜的手感,該用什么火候,怎么調味。賦能的時候就能結合實戰,而不只是停留在菜譜的學習上。”
哇牛推出的的“管理研習營”,聯合世界五百強高管、原華為高管、匯川聯合創始人等有成功經驗的老師,推出了最適合創業企業管理層的管理課程。“我們提供的不是商學院那樣成體系的知識結構,我們只提供在商業這個戰場上如何摸爬滾打的動作指導。”哇牛挑選管理研習營的所有老師都有一個要求,就是老師都要經歷過原來企業從小到大的發展過程,這樣才能夠深刻理解初創企業的管理痛點來授課,而不是紙上談兵或者教授大企業的龐大管理體系。管理研習營目前已經完成了五門課程的集訓,深受被投企業的歡迎,每次集訓都會超員。
務實的投資風格以及盡心盡力的賦能體系,為哇牛資本帶來了出色的回報,激光控制系統提供商“金橙子”便是其中之一。這是哇牛資本投到的又一個水下項目,該公司在2020年開放了創立15年以來的首輪融資也是也是唯一一輪融資,哇牛資本是領投方。2022年10月,金橙子在科創板IPO上市,雖然市值不算大,但哇牛資本依然拿下了又一個本壘打式投資,賺到了接近一個基金的回報。哇牛的賦能包括管理培訓、上市經驗分享、市場方向分享等方面。
“像金橙子這樣的本壘打投資案例還有。”如模擬芯片企業納芯微,哇牛資本在該公司早期估值不高時便已經投資,2022年納芯微成功登陸科創板。哇牛資本這筆投資收獲了數十倍的豐厚回報。
泡沫褪去
現在是投資的最佳時機
喜憂參半這是潘異對當前創投行業景象所總結的關鍵詞。
募資依然不容易,低迷情緒進一步蔓延至投資端,投資人愈發珍惜子彈,謹慎出手。據清科研究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投資規模下降了42%,投資案例數下降了37.5%,也許是最近20年下降最多的一次。
“完全復蘇還需要一段過程,目前來看,我認為現在是觸底反彈的前期,這個階段屬于危中有機。”潘異判斷。
而放眼整個硬科技投資,哄抬高估值的景象依舊存在,潘異對這一波“卷”感同身受資產變得更貴了。大家看到好項目一擁而上,即便份額空間并不富余,這一定程度上推高了項目的估值,實際上很多項目的估值遠遠超過它真實價值。
“有些被追捧項目的概念聽起來特別酷炫,團隊看起來特別高端,但實際來看,其所處行業容量有限,其對行業的貢獻也沒那么大。”他常常在團隊內部強調,投資歸根結底還是商業,要用商業的眼光去做判斷。而不是為了搏一個名,或者人云亦云。投資一定要有自己的獨立思考和判斷。
泡沫已經開始破裂。最近,一級市場企業估值正大幅回落,不少去年還喊著翻倍估值的科技公司,已經開始接受平輪甚至打折融資。
站在企業發展的視角,潘異認為,無論處在經濟周期的波峰還是波谷,一家企業最重要的能力是構造好自己核心技術的護城河,追求自我造血能力,“要對融資這件事保持良好的心態,有時候盲目追求一個與業務增長不匹配的高估值,可能會很危險。先活下去。”
“對于投資機構來講,這樣的環境不一定是壞事。泡沫在褪去,就是入手便宜資產的好時候。”潘異并不悲觀,但他同時也強調,做投資也不能一味沖著便宜去投,歸根結底還是要真正為企業帶去價值。整個中國的股權投資將變得越來越專業化,深入到產業中去成為所有從業者的使命,“腳要踩在水里面,才能感受到水溫的變化,才能知道企業的痛,知道他們需要什么。只給被投企業送資金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認清自己的優勢,摸清產業邊界和產業升級的規律,站在嶄新投資時代的交界口,更多如哇牛資本這樣有創業經驗和產業背景的機構終于迎來了大展身手的機會,這是中國創投發展至今的嶄新一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