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殲35,福建艦或還要新添一款艦載機,填補中國航母的空白?
在剛剛過去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6周年紀念日上,央視軍事頻道的《逐夢》宣傳片再度給我們帶來了驚喜。作為國產“20家族”戰機中的最新成員,由運-20戰略運輸機發展而來的新一代空中加油機運油-20,實現了與殲-15艦載機的首次空中加油。這是為數不多的由空軍加油機為海軍艦載戰斗機提供服務的畫面,也是多軍兵種協同訓練的一個縮影。
運油-20與殲-15首次實現空中加油
我們知道,對于飛行員、尤其是軍用飛機飛行員來說,最大、最恐怖的“敵人”其實并非是敵方先進戰機或防空系統,而是自己駕駛的飛機的燃料箱。從升空的那一刻起,飛行員就必須時刻關注燃料剩余量,并以此來規劃自己的飛行狀態和飛行航線。燃料剩余量決定著飛行員對任務的判斷和決策,如“該如何完成任務”,以及“是否可完成任務或放棄任務”。
(資料圖片)
在地面接受加油的美軍戰機
畢竟,不同于陸地戰場上的車輛載具,在空中飛行的各類戰機不可能隨隨便便地想降落就降落,想在哪加油就在哪加油。如果燃料箱中的剩余燃料不夠,那飛行員就將面臨一場名為“無法返航”的危機,直接威脅裝備和人員性命,此時就需要來自己方空中加油機的幫助了。
殲-15可發射“鷹擊-83”反艦導彈
不僅如此,在執行某些無法在中途降落的長距離、長航時飛行任務時,加油機亦是必不可少的輔助保障類戰機,其可讓肩負作戰任務的飛機飛得更遠和更久,有力提升火力投射范圍。而運油-20為殲-15的空中加油,就能讓后者極大地擴大作戰半徑,更好地發揮出雙發重型戰斗機的滯空優勢,尤為適合完成空對面打擊任務,如消滅地面目標或海上艦艇等。
運油-20大型加油機
對于已經初步邁入“戰略空軍”門檻,正向著“建設世界一流的戰略空軍”這一目標而努力的中國空軍來說,運油-20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關鍵裝備。當然,該機的必要性也在海軍航空兵部隊這里體現了出來,有效拓展了海軍航母的航空作戰范圍。
空軍的運油20和殲16進行空中加油
不過從硬幣的另一面來想,此事仍有幾分遺憾。原因很簡單,運油-20是一款傳統的陸基型飛機,雖然自身有著不俗的航程,且載油量可滿足多架中小型戰術類飛機的需求,但“陸基”這一特性依舊限制了運油-20在更遠的空域發揮效能,畢竟該機也需要返回陸地機場降落。如此一來,若解放軍海軍航母深入遠海大洋,遠離了運油-20可奔赴的最遠空域,那艦載機就無法再獲得如此充裕的空中加油服務了,進而可能對航空作戰范圍構成影響。
兩架殲-15演練“伙伴加油”
此時,如果仍想讓航母艦載機獲得航程和作戰半徑的提升,那唯一的辦法就是“以艦載機為艦載機空中加油”。說到這里,可能不少人的第一反應就是“伙伴加油”,如很早就出現過的殲-15為殲-15空中加油的訓練畫面。此舉固然可行,但無論是哪款一線作戰類艦載機,其用途和性能都決定了自身在充當加油機時,不可能額外攜帶太多燃料,往往一次只能為一架受油機提供加油服務,效率十分有限。而若想讓更多的艦載機獲得空中加油,就需要同步投入更多數量的“伙伴加油”飛機,這必將大大減少執行作戰任務的戰機數量。
MQ-25無人機為E-2C預警機加油
那該怎么辦呢?美國的MQ-25無人艦載加油機,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相關方向的發展趨勢。得益于大噸位“超級航母”所帶來的飛行甲板面積和機庫容積,在保證作戰飛機攜帶量的情況下,美軍航母還可帶上數架MQ-25,這種摒棄了飛行員的無人艦載加油機尺寸并不大,但燃料攜帶量卻頗為充盈,可為約3架艦載機提供加油服務。雖說這種空中加油量仍比不上KC-46A或運油-20等陸基大型加油機,但卻已經遠超效率很有限的“伙伴加油”了。
該期待的新型艦載機可不只是殲35
這樣想來,作為中國首款“超級航母”的“福建艦”,雖在噸位上略小于美國航母,但相信其仍有較為充裕的空間來容納類似MQ-25的無人加油機,且不至于對作戰類飛機的攜帶量造成擠壓。在很多人都期待著國產新型隱身戰機殲-35登上“福建艦”之時,我們也不應忽視對艦載加油機的發展,這項裝備空白應該得到填補。畢竟解放軍航母要走向更遠的地方,不能總依靠陸基加油機的支持。有了自己的艦載加油機后,中國航母才能在茫茫大洋上愈發從容地展現力量。
關鍵詞:
相關文章
精彩推送
芯原股份(688521):23Q2扣非凈利同比+888% NPU IP具備高算力拓展能力
芯原股份(688521):23Q2扣非凈利同比+888%NPUIP具備高算力拓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