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的橋梁——云南高黎貢山
在云南西部邊境,有一座高黎貢山,它在中國并不出名,卻是世界級名山。它有著極其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被譽為“世界物種基因庫”,受到世人矚目。
▲高黎貢山中段福貢亞坪十八公里風光,山頂白雪似冬,山腳溫暖如春。供圖/圖蟲創意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百花嶺:高黎貢山的門戶與窗口
我曾深入高黎貢山探險,位于原始森林中的百花嶺天然溫泉,令我印象深刻。它在一個幽深的山谷里,周圍除了高懸的瀑布和流淌的河水,盡是茂密的常綠闊葉林。地熱溫泉從池塘底部的沙里冒出來,有些燙腳,可以搬一塊大石頭進水里坐在上面。如果泡久了覺得水溫過熱,就往河水的那側挪一挪,舒服至極。周圍不時傳來各種鳥叫聲,讓人身心都融入這人間仙境般的山谷中。
▲百花嶺上,環境清幽,瀑布流淌,仿佛人間仙境。圖源/網絡
離開溫泉,在藤蔓縱橫的森林里,沿著一條石板臺階小道向上行走大約兩公里,便到了百花嶺。這是保山市芒寬鄉的一個小村子,也是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所的所在地。
百花嶺雖然只是個村級行政單位,但早已盛名在外。這里有中國第一個農民環保民間組織——高黎貢山農民生物多樣性保護協會,1995年由當地的村社干部、教師、學生、農民等50人自發成立。這些地處遙遠邊陲的山民的自然保護意識,就算在今天環保意識已較為普及的中國,也相當超前。協會的第51名會員十分特殊,是聯合國“人、土地與環境”項目的負責人哈羅德·布魯克費爾德。這位外國博士聽說當地有這么一個民間協會后,自己跑來要求加入。
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是云南面積最大的自然保護區,也是省內地形和交通最為封閉的區域。而最容易到達的百花嶺,既是整個高黎貢山保護區的一個縮影,也是它的一個門戶和窗口。中國科學家還在這里發現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緯度最北的熱帶雨林……如果有機會,你一定要親自來看看。
▲高黎貢山有已發現的海拔最高、緯度最北的熱帶雨林。林線之上,杜鵑花悄然綻放。攝影/高歌
世界物種基因庫
在中國的十大名山中,你找不到“高黎貢山”這個名字,但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或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WWF)的名單上,云南的高黎貢山絕對是中國最重要的名山。它是為數不多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與生物自然保護區”的中國自然保護區;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則把它列為A級(全球重要)自然保護區。
▲從熱帶雨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溫涼性針葉林,到寒溫性灌叢、草甸,在高黎貢山都有分布。供圖/圖蟲創意
高黎貢山擁有的植被類型非常全,從熱帶雨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到溫涼性針葉林,再到寒溫性灌叢、草甸都有分布,保護區內的森林覆蓋率達93%,這在中國的自然保護區內也是極少見的。在這茂密的原始森林中,種子植物有4303種(變種),占了全國種子植物總數的17%,其中有116種是中國的特有種,379種是云南特有種,434種是高黎貢山特有種。
▲世界上原本記錄在案的金絲猴有4種,2010年以來,一種毛色全黑的金絲猴新種在高黎貢山被發現。攝影/左凌仁
有這么豐富的植物資源,動物資源當然也不會少。高黎貢山有獸類154種,是中國所有保護區中獸類種類最多的,鳥類419種、魚類49種、兩棲和爬行類動物合計有77種。這些數據只是高黎貢山保護區生物多樣性的一部分,但足以讓人肅然起敬。高黎貢山的物種不僅最豐富,而且在組成的復雜化與特有化上也是世界之最,即使稱之為“世界物種基因庫”,也不能完全概括其價值。
▲高黎貢山是世界級珍稀蝴蝶的伊甸園,在這里你能看到各種各樣美麗的蝴蝶。攝影/劉家柱
▲位于高黎貢山南端的云南盈江,是中國珍稀鳥類犀鳥的最后一片天堂。攝影/董磊
全國各地都有無數的大山,為什么別的大山沒有產生出像高黎貢山這樣豐富的生物呢?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復雜的高山峽谷地貌與氣候,使得高黎貢山的自然環境多樣化。這種自然環境的多樣化,產生了生物物種的多樣化,也產生了人類民族文化的多樣性。
▲特殊的地理位置、復雜的高山峽谷地貌,使得高黎貢山地區氣候復雜多變。攝影/董磊
上帝架在青藏高原與中南半島間的橋梁
高黎貢山位于云南省西部,是南北走向的橫斷山系中最西端的山脈,這條山脈北接青藏高原,是念青唐古拉山山脈的南延部分,在西藏境內稱為“伯舒拉嶺” ,進入云南境內后才稱之為高黎貢山。
高黎貢山分為北、中、南三段。北段在怒江州境內,世界上長度最長、高差最大的怒江大峽谷即在這一區域。高黎貢山中段為中緬界山,南段則分為兩支,東支稱高黎貢山,從保山市的騰沖、龍陵與德宏州交界處經過進入緬甸;西支變為東北一西南走向,沿著中緬邊界延伸,主要分布在德宏州的境內,改稱“尖高山”。
▲怒江大峽谷,一邊為高黎貢山山脈,一邊為碧羅雪山山脈,怒江奔騰于兩山之間。供圖/圖蟲創意
北高南低的高黎貢山綿延600多公里,跨越了5個緯度,與云嶺和怒山一起構成的橫斷山系就像上帝架設的一座橋梁,將青藏高原與中南半島連接在一起。在這座“橋梁”中,高黎貢山扮演的角色是伊洛瓦底江與怒江的分水嶺,僅在保護區內,就有80多條河流匯入這兩條大江,由于海拔落差大,這些支流形成了許多瀑布和迭水,十分壯觀。
高黎貢山所處的地理位置及地理特點,使它猶如一座連接亞洲大陸中部和南部的巨型橋梁。在漫長的生物演化過程中,高黎貢山成為南北之間、高海拔與低海拔之間動植物遷移的“走廊”和物種演化分異的“舞臺”。這里的生物多樣性既包含了中南半島的熱帶、亞熱帶成分,也融合了本地的、青藏高原的北方成分,形成如今這種動植物“種屬復雜、新老兼備、南北過渡、東西交匯”的特殊格局。
▲高黎貢山綿延600余里,仿佛一座連接亞洲大陸中部和南部的巨型橋梁。供圖/圖蟲創意
人類遷移和演化的走廊
除了地理和生物遷移意義上的橋梁,高黎貢山在人類遷移和文化、宗教傳播方面,同樣扮演著橋梁和走廊的角色。
▲翻越高黎貢山的古道主要分北道、中道和南道3條。圖為中道跨越怒江的雙虹橋。攝影/陳云峰
早在八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發現這一上帝的橋梁,他們沿著這座橋梁由北向南,或由南向北,尋找自己的生命樂土。在高黎貢山兩側曾發現很多新石器文化遺跡,表明在四千多年前,這里已經部落眾多,人煙稠密。此外,歷代建于高黎貢山的古城、古烽火臺、古碉堡及蜀身毒道,也無言地展示著古代文明是如何沿著高黎貢山脈傳播和延續的。
伴隨著各種文化的傳播,各種宗教也通過這座橋梁南北遷移。它們在此交匯,使得高黎貢山地區各民族在宗教信仰方面也呈現出多樣性。漢族多信仰道教和漢傳佛教,傣族、阿昌族多信仰南傳佛教,藏族普遍信仰藏傳佛教,傈僳族、景頗族、怒族、獨龍族中的許多人信仰基督教或天主教,回族信仰伊斯蘭教。在許多地方,還普遍存在以信仰萬物有靈為基礎的原始宗教。
▲生活在高黎貢山區的景頗族民眾,身著傳統服飾參加目瑙縱歌節,這是景頗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攝影/曾祥樂
世界級的高黎貢,需要世界級的保護
“高黎貢山”一詞,最早見于唐代學者樊綽所著的《蠻書》中。“高黎貢”是景頗族的一個古代部落支系的名稱譯音,“貢”就是山的意思。后來,漢語又在“高黎貢”之后加上了一個山字,表明是什么地貌。中國古代最偉大的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曾經在公元1639年考察了高黎貢山,并把它載入《徐霞客游記》中。
在徐霞客考察高黎貢山兩百年后,外國的科學家盯上了它。先是英國的博物學家安德森于1869年和1875年兩次到高黎貢山;1902年,美國《國家地理》大名鼎鼎的博物學家洛克也來到這里。這些外國科學家可不像徐霞客那么“客氣”,看看就走了,他們無一不是打著“科學”的名義來高黎貢山“抄家”的,一次搬不完,就來兩次、三次。在1904至1932年的28年之間,那位在高黎貢山發現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大樹杜鵑的英國博物學家喬治·福雷斯特,居然7次進山,將3萬號、10萬多份動植物標本搬到了遙遠的大不列顛愛丁堡植物園,令愛丁堡植物園成為收藏高黎貢山植物標本最多最全的地方。
▲這株大樹杜鵑,樹齡在500年以上,雖然部分因受雷擊只剩光禿的樹干,但每年仍盛開繁花無數。圖源/網絡
1983年,云南成立了高黎貢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經過多次的合并與晉級,形成現在的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達405549公頃,其中約45%為核心區,35%為緩沖區,其余為實驗區。在2000年,高黎貢山作為“三江并流”的重要組成部分,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同年,又被列為世界“人與生物圈自然保護區”。
并不是整個高黎貢山山脈都被列為自然保護區,只有山脈的中上部才是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管理范圍。此外,高黎貢山上也不是只有一個國家級的自然保護區,另外還有兩個省級的自然保護區(銅壁關省級自然保護區和小黑山省級自然保護區)。
▲圖中深綠部分為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范圍。圖源/網絡
目前談到高黎貢山,一般是指高黎貢山東側,而位于緬甸的西側則鮮有人觸及。有一年,聽說緬甸北部的密支那市對外國游人開放,我很興奮,約了同伴前往,租了一條機動木船,準備沿著伊洛瓦底江考察一番。沒想到,我們在江上行走了一個白天,當地政府軍的快艇就追了上來,一群端著AK47沖鋒槍的士兵跳下船,把正在江邊沙灘休息的我們圍了起來。原來,對外國人開放的僅是密支那市區,周圍的地區并不開放。好在我們是來自中國的游客,士兵們也沒怎么為難我們,但不允許我們繼續再走了,我們只得快快回到密支那,然后打道回國。
▲高黎貢山西側的獨龍江水勢洶涌,流入緬甸境內與南塔邁河匯合稱為恩梅開江,即伊洛瓦底江東源。攝影/張帆
那次密支那的探險之旅,雖然結果很失敗,但使我對高黎貢山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有了一個更清晰的認識,即要保護好這個“世界物種基因庫”,僅僅是中國做好是不夠的。高黎貢山是屬于世界的山,對它的保護不僅是中國科學家的使命,也是全世界科學家的使命。
關鍵詞:
相關文章
精彩推送
中國建材(03323):中材國際(600970.SH)上半年凈利潤13.68億元,同比增長6.53%
智通財經APP訊,中國建材(03323)發布中材國際(600970 SH)截至2023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