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銀行董事長田國立:新金融讓建行有更大的能力服務長尾客戶
(資料圖片)
新華財經北京8月25日電(記者余蕊)“現在我們既能服務好20%的頭部企業,也有能力為80%的長尾客戶提供金融服務。”中國建設銀行董事長田國立在24日召開的建行2023年中期業績發布會上說,新金融的每個業績都與高科技、大數據相關。新金融是以科技作為引擎推動各項業務發展,是科技的力量讓建行有更大的能力服務長尾客戶。
田國立介紹,目前建設銀行已擁有近40萬個“裕農通”網點,累計服務農戶超過5800萬戶。截至今年上半年,建行農戶生產經營貸款余額3138億元,較年初增長54%。專門支持農戶生產經營的裕農系列貸款今年突破1600億元,增長50%。
“同時,建設銀行幫助政府建設數字政府、智慧政務,目前幾乎一多半省份的智慧政務是由建設銀行建設的,注冊用戶達2.6億,累計業務辦理量超過44億筆。智慧政務對我們拉動機構和長尾客戶存款快速增長,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田國立說,現在很多政務事項都可以到建行網點辦理,建設銀行的網點已經成了老百姓身邊的政務大廳。
他表示,建行把普惠金融作為一個戰略,充分運用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改變傳統的抵押依賴,實現數據增信,改變線下人工作業的傳統模式,構建線上標準化作業流程,真正建立起數字普惠的新模式。
“建行已經成為市場上普惠金融供給總量最大的金融機構。普惠貸款余額從2017年末的4000多億元增加到今年6月末的2.86萬億元,增長6倍多。普惠貸款的余額占比從3.4%上升到13.4%,新增占比從7.6%上升到24.3%。普惠貸款的不良率從7%、8%下降到了1.27%,保持了良好的資產質量。”田國立說。
他表示,金融科技是新金融的腳手架和轉型進化的底座。截至2022年末,建行科技類人員達15811人,年度科技投入232.9億元,搭建了2300多個業務場景,其中人工智能平臺支撐場景超過780個,公共技術服務日均調用量達到2200萬筆,大數據平均日處理峰值超過1000億條。
編輯:談瑞
聲明:新華財經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任何情況下,本平臺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