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企業輿情承壓 應如何突圍?
近期,新一輪反腐“風暴”劍指醫藥行業。國家衛健委聯合國家醫保局在內的九大部門聯合召開視頻會議,部署開展為期1年的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中央紀委國家監委也曾在7月底召開動員會,部署紀檢監察機關配合開展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
中紀委曝光直線加速器回扣事件微博話題數據
(資料圖片)
一石激起千層浪,醫藥反腐再升級。截至目前,全國已經有179名醫院院長、書記被查,數量已是去年2倍多。中紀委曝光一臺直線加速器回扣1600萬,話題直沖熱搜第一,有2.6億閱讀量和1.3萬討論量。人民眾云數據顯示,輿論場相關討論關鍵詞有醫療、反腐、回扣等,與近期一系列輿情事件高度契合。
醫療反腐相關熱詞云圖(來源:人民眾云)
01
反腐風暴發酵行業影響深遠
這場力度更大、程度更深的反腐之風,劍指醫療行業中的腐敗痼疾,涉及從醫藥機構到行業上下游,以及生產、供應、銷售、使用等環節。受此影響,短短數日內,不少原定于近期舉辦的醫藥行業學術會議、論壇、學習班、培訓班等宣布延期舉辦。
與此同時,輿論關注相關企業對這場反腐風暴的回應。上證e互動顯示,8月7日,有投資者認為目前輿情對公司不利,提問恒瑞醫藥是否有相關輿情引導措施。恒瑞醫藥回應稱已向公安機關報案并得到受理,并表示:“公司始終嚴守合規底線,以高標準、嚴要求,全方位打造合規文化,促進公司健康可持續發展。”無獨有偶,深交所互動易平臺顯示,普洛藥業也收到投資者關于醫藥反腐是否影響公司的提問。普洛藥業回應稱,加大反腐力度有利于醫藥行業越來越規范和醫藥企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公司始終以高標準、嚴要求,在各個環節全方位打造合規文化。
恒瑞醫藥和普洛藥業的回應
另據多家媒體報道,已經有數十家上市企業就醫藥反腐發聲。百洋醫藥、新天藥業、華熙生物等上市企業均回應稱反腐整治對于推動行業健康發展十分重要,強調公司始終堅持合規經營,醫藥反腐對公司影響較小,投資者和消費者無需顧慮。
證券時報發文指出,持續推進醫藥反腐有利于加大對醫藥行業的監管力度,整頓市場秩序。南方都市報也發文稱,醫藥反腐要緊盯“隱性腐敗”,尤其以“學術推廣”之名做利益輸送之實的行為。但也有業內人士指出,由于“紅線”和“越界”的行為判定標準還不明確,并且更多合規的學術活動都在如期開展,學術會議不能簡單和腐敗直接劃等號。
02
醫藥反腐緣何備受關注
從各地藥企、醫療機構藏污納垢現象被曝光,到醫藥代表“不敢進醫院”,風暴之下的醫藥行業受到了輿論的普遍關注。“天下苦高額回扣久矣”,醫療反腐屢上熱搜,背后有諸多原因。
反腐劍指醫藥,根本目的是人民群眾生命健康要得到有效保護。新華每日電訊指出,這一領域的腐敗不僅會侵害患者權益,還可能影響醫療安全與質量,影響千家萬戶的幸福感。生老病死,民之大事,均與醫藥息息相關。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是醫藥行業的使命。
全面深化醫改,反腐先行。取消藥品加成、藥品集中帶量采購等醫改舉措的實行,大大壓縮了藥品回扣空間。然而老套路沒有消停,贊助學術會議、講課費等新手段又花樣百出,醫療反腐形勢仍然嚴峻。南方日報分析指出,要讓藥企從觀念上糾正法不責眾的僥幸心理,受賄行賄一起查,從源頭遏制醫藥腐敗。
03
企業如何面對輿情壓力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絕其源。醫藥反腐之風給相關企業帶來輿情壓力,一方面企業經營合規性受到嚴格審視,腐敗現象將極大損害企業形象;另一方面也要警惕企業正常經營活動遭遇誤讀甚至炒作,干擾輿論環境。企業可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發力,做出有效應對:
第一,注重源頭管理。積極利用網絡互動平臺,及時發現問題、改進工作。打鐵還須自身硬,企業要提高合規意識,檢查在生產、研發、銷售等環節是否出現腐敗現象,回應消費者和投資者提出的問題和質疑,積極發現輿情線索,及時將問題消除在萌芽狀態,以切實行動推進健康中國建設。
第二,把握新形勢下輿論監督的特點和變化。企業要根據自身條件,建立網絡輿情收集、研判、處置機制。同時結合醫藥行業特點和反腐形勢,掌握消費者和投資者輿情形成的規律和形式,制定符合實際的應對方案。
第三,提升自身輿情素養,妥善應對負面輿情。面對涉企醫療反腐輿情,應第一時間核查實際情況,及時向輿論反饋并表明反腐決心。對于確實存在的腐敗現象,及時處理相關人員,全力配合公檢法部門調查。面對個別誤讀、炒作現象,在事實調查的基礎上及時澄清,引入充分證據化解輿論誤解,引導輿論理性認知,共同維護良好輿論環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