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證指數連20%都沒跌到都算不上熊市 談“政策底”是個“偽命題”!
【資料圖】
周一各股指再度下挫,滬指跌超1%,上證50指數、創業板指跌破6月低點。大盤繼續穩步下跌中,尚未出現止跌信號。
從中證1000指數來看,今日再度收光腳陰線創新低,繼續承壓于5日線下跌。短期可能有反抽,但目前暫時只能看到5日線處。指數下一目標指向去年10月低點,如果跌至這附近,可能會有力度大一些的反彈。何時指數能先收盤站上5日線,才能認為可能有止跌后的日線級別震蕩或反彈出現,否則這種下跌節奏還是不會改變。
從富時A50指數4小時圖來看,震蕩平臺被下破,不過局部走出5浪,接下來如果再度下探有可能出現反彈,目標是平臺上軌。短期先要出現止跌信號,可關注4小時圖的MACD能否形成底背離。
上周末有出來一些利好,例如降交易費用等,周末三部門也開了會,但都沒有超預期的利好。其實6月后大盤能維持震蕩只不過是預期會出利好而已,雖然會議中提出“活躍資本市場”算是有些超預期,但具體政策的實施目前尚未超出預期。
如果政策暫時不再加碼,那么當前的位置是難以出現大級別反彈的,要繼續跌一段才可以期待。如果滬指跌破3000點,或許可以有……
最后多說幾句,近期市場充斥著所謂“政策底”、“市場底”,但個人認為這是個偽命題。其實這次出政策的時機“不太好”,重要會議是7月底開的,而當時滬指在3100點上方,那個時候股市的狀態是震蕩市,也沒有跌很多,也談不上什么“底”,而人們普遍認為出利好政策就是“政策底”。而實際上,“活躍資本市場”都提出旨在讓市場更活躍,目的不是為了“救市”,因為熊市才要救,即便是現在,A股也不能算是熊市,滬指連跌20%的“技術性熊市”指標都沒達到,因此是不是很多人的理解有問題?
而就算政策底已經出現,那么很可能也不止一個,那么對應的市場底也一樣,而且差距會很大。08年金融危機的時候,如果說3000點時降印花稅是“政策底”,但暴力反彈后又再度下跌。后面又出現“三大政策救市”,反彈后又創出新低,這次見1664后才是真正的市場底。接下來可能是同樣的情況,很多人忽視了全球宏觀形勢的嚴峻程度,后面將不會亞于08年,所以不能認為出政策后就很快會見到“歷史大底”……(公 號 “黑嘴終結者”)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