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韓國日本搶鹽,就是笑話!中國年用1300萬噸鹽,年產超5千萬噸
中國近15億人口,一年用鹽1300萬噸,但全國鹽企年產量就超過5000萬噸,如此多的鹽,還有必要到處搶嗎?學日本、韓國搶鹽,就是一個笑話!搶鹽之前,麻煩看一下囤的口罩用完了沒有!
大家好,我是記!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中國的鹽到底有多少,分布在哪里?為什么我們不需要跟著韓國、日本搶鹽!我們先看一組數據。
剔除港澳臺,我國31個省行政區域,基本都有一個以省區市為名稱的鹽業集團,比如廣東鹽業集團,山東鹽業集團,江蘇鹽業集團等。簡單點的意思就是,雖然中國鹽業市場已經開放民企可以參與,但實際還是國有企業在擔任重要的角色和保障,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官鹽”!
(資料圖)
根據中鹽集團與山東鹽業協會8月24日的通告顯示,中國鹽業集團年產食用鹽超過1000萬噸,是世界上最大的食用鹽生產企業,而山東省鹽業協會企業,年產原鹽,更是超過2600萬噸。除為了應對爆發“搶鹽”事件,目前“亮劍”的兩家企業有公布數據,我們從網絡公開資料也能查到,比如湖南輕工鹽業集團年產730萬噸,江蘇鹽業集團年產630萬噸,四川久大制鹽年產也接近400萬噸。
這里是什么意思呢?意思單是這五家企業,我國年產鹽就超過了5000萬噸,其中1000萬噸還是純食用鹽,還不包括廣東的粵鹽、安徽的迎松客、湖北的云鶴等省份鹽業集團。
根據北京日報2023年4月發布的新聞顯示,2019年至2021年這三年間,中國的食用鹽消費總量分別是1168 萬噸、1251 萬噸和 1300 萬噸,這個用量還不如辣椒的每年總用量,2001 萬噸、2025 萬噸和 2053 萬噸。
看到辣椒用的比鹽多,或許我們可以理解廣東人,為什么越來越能吃辣了!但也同時能看出,中國年產超過4000萬噸原鹽,1000萬噸食用鹽,實際食用鹽才使用1300萬噸,一年用的辣椒比鹽還多,產鹽還是用鹽的4倍,如此多的鹽,真的需要搶嗎?
有人可能擔心大部分是海水鹽,但實際我國的食用鹽結構分別是:井礦鹽占比87%、湖鹽占比3%,海鹽只占比10%。那什么是井礦鹽和海鹽、湖鹽呢?
占比87%的井礦鹽,里面包含兩種鹽,第一種叫“地下鹵水鹽”,第二種叫“巖鹽”。
那什么叫“地下鹵水鹽”?
地下鹵水鹽一般指的是,使用機器在地下挖一個峒室,通過直接注水或注水溶解地下的巖鹽,以便得到可制作鹽的“人工鹵水”,或者直接在地下開采到“天然鹵水”,所以無論是“人工鹵水”,還是“天然鹵水”,用原料是“鹵水”做出來的鹽,都統稱“鹵水鹽”!
“巖鹽”就比較好理解,就是類似挖礦石,挖到一整塊之后提煉出來的叫“巖鹽”。
比如山東鹽業協會8月24日的通告就說到,山東海鹽就是以地下鹵水制鹽為主,經過我國地質勘探,在山東的萊州灣沿岸地下鹵水靜態儲量,就高達80.8億立方米,并且是經過億萬年沉積、封存于地下50—100米的濃縮古海水,成分與海水完全一致,屬于高品質、無污染的天然制鹽原料。
其實除了山東用地下鹵水造鹽,比如剛說的四川久大制鹽,年產近400萬噸鹽,也是用地下鹵水制鹽,他們制鹽的所在地四川自貢,更是有“千年鹽都”之稱!
正因為我國地域廣闊,所以在食用鹽里面,我國的井礦鹽正在慢慢替代海鹽,才有了現在的占比食用鹽的87%這么高的比例。
占比10%的海鹽和3%的湖鹽就比較好理解,就是用海水和湖水提煉出來的鹽,比如比較受歡迎的廣東粵鹽,大部分包裝都是海水成份。
最后一個問題就是,為什么我們不要學日本、韓國囤鹽?
因為韓國和日本都是環海國家,并且國土小。比如韓國只有10.32萬平方公里,日本37.8萬平方公里,而中國陸地面積就高達960萬平方公里,所以中國可以選擇湖鹽、井礦鹽,甚至是淘汰海鹽。但日本和韓國不行,因為說到底就是地下資源少,又是海水包圍國家,所以他們的鹽只能以海鹽為主,假如想淘汰海鹽,就只能進口!
總結此次“搶鹽”事件,我們可以看出國土的重要性和資源的重要性,畢竟再發達的小國家,假如資源有限,領土有限,那么你也只能求人家賣給你了。其實這也能看出,為什么日本二戰的時候,舉國上下,都想到處擴展領土,無非就是想擺脫自身資源匱乏。所以我們中國人學日本人、韓國人搶鹽,就是一個笑話,再者,你先看看家里囤的口罩用完了沒有!
我是記,點贊關注,下期再見!
關鍵詞:
相關文章
精彩推送
中信股份(00267):中信海直(000099.SZ)上半年凈利潤1.3億元,同比增長4.04%
智通財經APP訊,中信股份(00267)發布中信海直(000099 SZ)2023年半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