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賦能讓文物“活起來”
數字文博發展論壇現場。 本報記者史曉波攝
8月24日上午,數字文博發展論壇在太原舉行。來自國內文博數字化領域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圍繞“數字賦能,讓文物活起來”主題,聚焦數字化時代背景下文博發展新趨勢和新機遇,以數字技術與文物保護利用融合發展為主線,共同探討數字技術在文物、考古、博物館等領域的創新應用和實踐經驗,推動數字文博創新融合發展。副省長熊繼軍出席并致辭。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文物數字化保護工作,積極推動山西文物資源大數據體系建設,持續加強文物數字化保護,完善制定文博行業數字化標準規范,努力構建文博行業大數據平臺,實現涵蓋數據匯聚、數據治理、數據運營、數據應用等方面內容的文物資源大數據一體化管理與服務體系,實現文物資源的可持續保護、研究與利用。在交流中碰撞思想,在討論中凝聚共識,我省將進一步加強論壇成果轉化運用,把數字文博發展論壇打造成文博行業創新創造的常態化展示平臺,推動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取得新的更大成就。 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陳軍以《文化遺產與實景三維》為題,作了主旨發言。中國文物信息咨詢中心(國家文物局數據中心)主任喬云飛,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朱鴻文,北京建筑大學副校長李愛群,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主任劉建國,敦煌研究院文物數字化研究所副所長丁小勝,騰訊SSV數據中心負責人、AI技術專家張驍等6位專家學者結合各自工作實際,分別作了主題演講。 同時,作為本次論壇的重磅活動,山西文物數字博物館官網正式上線暨“國寶中的山西”文物主題游徑正式發布。山西文物數字博物館官網將為社會公眾提供查詢、瀏覽、檢索、導覽、鑒賞、互動等一站式服務,使文物數字化保護成果更多更好惠及人民群眾。此外,省文物局與山西云時代等數字科技企業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山西文物資源大數據中心暨山西“文物云”啟動上線,全方位助力我省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
(相關資料圖)
發言摘要構建文物信息平臺 賦能保護利用創新中國文物信息咨詢中心(國家文物局數據中心)主任 喬云飛
2022年7月,全國文物工作會議提出新時代文物工作的核心是“挖掘價值”,最終目標是讓文物“活起來”,讓文物的價值“活起來”,要利用數據讓文物“活起來”。近年來,國家一直在著力推進、協同構建開放共享、科技創新的文物數據平臺,我們要致力于國家文物數字資源的匯聚、保護和傳承利用,服務于文物行業的防、保、研、管、用,探索可持續發展模式,建立完整的文物數據要素流通、知識產權保護、交易機制,為數字經濟發展賦能。希望山西由文物大省變成文物強省,讓數字技術助力山西文物“活起來”。
文化惠民眾 資源進萬家故宮博物院副院長、研究館員 朱鴻文
我們希望通過數字化工作,使故宮的文化資源能夠讓每一個人輕松觸達。故宮有186萬件文物,目前我們每年的采集速度是7萬—8萬件,希望再用10年時間,基本完成采集工作。我們和騰訊聯合創建了創新實驗室,在數據采集中心可以采集三維影像、三維數據,然后利用虛實融合演播技術,把采集到的數據資源轉化成大家可以享受到的文化產品,比如故宮數字大片、線上展覽、全景展廳等。目前,故宮博物院已開發出紫禁城365、數字文物庫、數字多寶格、虛擬故宮、故宮展覽等多個小程序,只要打開小程序,故宮就在你的手里面,隨時隨地都能看。未來,我們還將選取更多大家喜歡的故宮文物進行數字化創作。
數字化賦能建筑遺產保護利用北京建筑大學副校長、教授 李愛群
建筑遺產保護要落實好真實性、完整性、最小干預性、可識別性、可逆性,讓文化遺產、建筑遺產能夠真正永續留存,實現文化的傳遞。大數據和常規數據不同,是更深層次、全方位的真實數據,我們可以利用對大數據價值的挖掘,實現更加全面、實際、精準、科學、有效的大數據分析。這些大數據的存儲、表達最終是為了利用,比如在應縣木塔、云岡石窟的保護研究中,我們就通過大數據的采集、存儲和表達,有效幫助了重要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利用。
數字技術助力史前人地關系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主任、研究員 劉建國
我是學航天遙感專業的,一直有個想法,就是怎么樣把遙感、航測、三維重建技術跟考古學研究真正結合到一起,研究史前人地關系。20年前我仔細分析了陜西、山西、河南古代遺址分布和河流的關系,認為中國古代應該從仰韶時期(大概六千年前)就已經開始對水利環境進行有效治理了。現在我又利用新發展起來的三維重建技術和無人機技術,繼續做這方面的研究,發現在仰韶時期,江漢平原的人們就已經開始進行水利環境方面的治理活動。
永久保存文物信息 永續利用數字資源敦煌研究院文物數字化研究所副所長 丁小勝
文物數字化的使命和愿景首先是永久保存,保存文物的信息、現狀、結構、體量、紋理、材質、色彩等。我們把脆弱的文物通過數字化的方式保留了珍貴影像之后,還要對這些影像進行永續利用,這就是文物數字化的目的。數字敦煌資源庫建設之后,通過互聯網平臺向公眾共享和開放,已有1600多萬點擊量,形成了數字敦煌的品牌,數字資源為敦煌文化走出去和“活起來”提供了很好的支撐。
提升數字能力 煥活中華文化騰訊SSV數據中心負責人、AI技術專家 張驍
騰訊SSV是可持續社會價值事業部的英文縮寫,希望利用數字技術幫助解決社會問題、產生社會價值,業務方向主要有公益數字化、鄉村振興等,跟文物相關的主要是考古探元、保護傳承等。目前這方面在做的工作主要有兩個:一是探元計劃,面向全社會利用數字技術開展文化拓展、文物科考相關的項目;二是繁星計劃,希望協助全國2000多家中小規模的博物館提升數字化能力,煥活中華文化。
文字整理:本報記者王荔 裴云鋒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