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成語番外篇(66)鄭莊公:使用巫術厭勝術“第一人”
聽過玄幻小說什么的朋友可能知道厭(壓)勝術,即用法術詛咒或祈禱達到壓制人、物或魔怪的目的。據說厭勝術的祖師爺是魯班。但據現有史書《左佳》明確記載,使用厭勝術“第一人”春秋時期是鄭莊公。這里解釋下,所謂的“第一人”不是第一個,而主要從鄭莊公的權力地位而言。
鄭莊公(公元前757年-公元前701年),姬姓,鄭氏,名寤生,鄭國第三位國君,清代散文選本《古文觀止》首篇《鄭伯克段于鄢》的主人公。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話說魯隱公姬息姑十一年(公元前712年)夏天,隱公和鄭莊公在郲地會見,計劃以許國不聽周天子號令為由,約上齊國聯合攻打許國,并約定誰先攻陷許國都城,誰就有權分割許國土地。五月十四日,莊公在太祖廟內舉行授兵儀式。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此前,鄭莊公讓人制作了一桿“鏊弧”大旗,綁在大車之上,命令說誰能舉起大旗行走,步履如常,就選作行軍先鋒,并賜輅車。
話音剛落,大夫潁考叔走出軍列,搴旗而舞。眾人正喝彩之時,軍列中又走出一個少年將軍要來爭鋒,此人叫公孫閼,公族大夫,字子都。此人有春秋第一美男之稱,《詩經》中以他的字“子都”作為帥哥的代名詞。連亞圣孟子都說:“至于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不知子都之姣者,無目人也”。
別看他長得似乎有點“娘”,但很有勇力。潁考叔也不含糊,見他來勢洶洶,直接扛著大旗,抱著車轅,一溜煙跑遠了。粉子都抓起一桿大戟,尾隨追趕,一直追到大路也沒追上,于是恨恨不已,又加上自己是鄭莊公的紅人,子都恃寵而驕,竟暗暗起了殺心。
當年秋七月,魯、齊、鄭三國聯軍進攻許國。潁考叔舉著“鏊弧”大旗率先登上許都城墻,結果被子都暗箭射傷,掉下城墻而死。成語“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就是起于此處。
許國潰敗后,許公(男爵)逃奔衛國,后來老死于衛。隨后,許國被一分為二,東偏以許國大夫百里奉新君許叔管轄,其西偏以鄭國大夫公孫獲統御。后來鄭國內亂,許叔在大夫百里等人的策動下趁機潛入許都,重整宗廟,實現了國家“復興”。此為后話。
復興,即由弱再變強之意。
再說鄭莊公,罷兵回國后,重賞了瑕叔盈,而痛悼潁考叔,因為不知道是誰偷偷射死了潁考叔的,于是命令從征的士兵,每百人為卒,出公豬一頭。二十五人為一行,出雞和狗各一只,讓巫人詛咒射箭之人。
據《東周列國志》說,該方法非常有效,僅僅詛咒了三天,子都就精神失常,自己抓爛脖子給潁考叔償了命。以下是馮夢龍根據“羽翼信史而不違”的原則演繹的鄭莊公厭勝術場景,寫得很魔幻,請大伙批判地閱讀。
再說莊公回國后,厚賞了瑕叔盈,又思念潁考叔不止,恨不得把射他的人千刀萬剮,可就是不知道是誰干的。只好讓這次出征的軍士,每一百個人出一頭豬,每二十五個人出雞、狗各一只,叫巫師焚燒祝文,以詛咒這個射潁考叔的人。公孫子都見了,止不住暗笑。像這樣詛咒了將近三天三夜,鄭莊公親自帶著大臣們前來觀看。剛把祝文點著了,就見一個人蓬頭垢面,一直走到莊公面前,跪在地下哭著說:“臣潁考叔率先登上許城,有什么對不起國家的?反被奸臣子都挾爭車之仇,用冷箭射死。現在我已得到天帝的恩準,讓他償命。承蒙主公如此懷念,我縱然在九泉下,也不會忘記您的大恩大德!”說完了,把手伸向自己的喉嚨,只見喉嚨里直噴出一股鮮血,頓時喪命。莊公認得這人是公孫子都,讓人來救,已經沒氣了……直到這時,大家才知道用暗箭射死潁考叔的,是公孫子都。
馮夢龍寫得很熱鬧,而真實的歷史可能并非如此,因為《左傳》中并沒有記載子都的下場,反而批評鄭莊公說:“鄭莊公失政刑矣。政以治民,刑以正邪,既無德政,又無威刑,是以及邪。邪而詛之,將何益矣!”
有意思的是,在對莊公激烈批評之前,《左傳》又用濃墨重彩表揚了莊公討伐許國但不占領許國土地的行為。
君子謂:“鄭莊公于是乎有禮。禮,經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許無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處之,量力而行之,相時而動,無累后人,可謂知禮矣。”
問題是,明明攻打許國的戰爭史鄭國主導和發動的,而且,據史書記載,在春秋諸侯爭霸的120多年間,許國先后遭受侵伐11次,其中被鄭國侵犯就有9次。
由此看來,《左傳》有時選擇性失明,于是自己打了自己嘴巴。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