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智庫:日本制造業空心化教訓 合成謬誤
(資料圖片)
中評社香港8月21日電/日本法政大學教授、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學院高級研究員趙宏偉在中評智庫基金會主辦的《中國評論》月刊7月號發表專文《日本教訓 合成謬誤釀成制造業空心化》,作者聚焦于日本產業脫實向虛的三十年過程和機制,及其中的美國要素。作者認為日本的教訓是政策的合成謬誤釀成制造業空心化。美國要素是作為學術權威、領導權威,作為打壓脅迫之霸權,推動日本也推動自身脫實向虛,陷入制造業空心化的困境。應引以為戒的首要課題就是如何避免合成謬誤。文章內容如下:
日本,不僅日本,歐日美排座次,產業脫實向虛很嚴重,制造業空心化成常態。相關的事實、數據等,已有為數眾多的研究。“制造業空心化”也是歐日美自身創造的關鍵詞,自特朗普以來,再建制造業已成為歐日美的社會共識和國策;因此,本文不再合唱“脫實向虛很嚴重”,直接把焦點聚光于日本,探究其教訓,以為己戒。
日本教訓,可以歸結為一句話:合成謬誤釀成制造業空心化,釀成日本自認的經濟發展失去三十年。
一、“合成謬誤”
“合成謬誤”之詞并不見于日本學術界;這一關鍵詞的出處在中國,2021年12月8日至10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之后,翌日召開“2021-2022中國經濟年會”,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韓文秀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做官方解讀,初次提出“合成謬誤”一詞。
“經濟社會發展是一個相互關聯的復雜系統,要防止出現合成謬誤,不把分兵把關變成只顧自己不及其余,避免局部合理政策迭加后造成負面效應。要防止分解謬誤,避免把整體任務簡單一分了之。”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