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市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專項規劃(2021-2035)獲批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時值首個“全國生態日”,記者從長沙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獲悉,《長沙市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專項規劃(2021-2035)》已正式獲批,規劃總面積11816.14平方公里,明確11個修復分區,劃定17個生態修復重點區域,謀劃8類44項重大工程。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加快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因此,本輪規劃總體目標為:通過全面實施國土空間生態保護修復,筑牢生態安全格局,全面提升生態服務功能,多措并舉促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構筑起一座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山水洲城”。
(相關資料圖)
2025年初步建成生態文明發展示范
人們常用“七山一水二分田”來概括長沙的自然資源格局,其中,山水林田總面積占市域總面積70%以上。
本輪規劃結合生態修復任務,統籌全市山水林田城一體化保護修復,共謀劃8類44項重大工程,主要涉及生態修復重點區域、重點流域、重要生態廊道等區域。
其中明確:至2025年,一江六河流域沿線生態功能明顯恢復,區域生態廊道體系基本建立,總體生態格局明顯優化,生態服務功能和生態承載力大幅提升,初步建成生態文明發展示范;
至2035年,全域自然生態系統健康穩定,生態系統質量持續優化,生態服務功能和生態承載力進一步鞏固,全面構建安全、健康、美麗的國土空間格局,基本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格局。
“通過科學布局生態保護修復重點區域、重大工程,美麗長沙的輪廓必將更加清晰。”長沙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持續優化生態環境健全生態系統
近年來,長沙全面推進“森林長沙”建設、東西生態屏障和水源地保護、市級生態廊道建設和“一江六河”保護治理、長株潭生態綠心保護等系統工程,市域生態系統品質得到不斷優化。
以河長制、湖長制為抓手,精準施策“一河(湖)一策”,全市32個國控、省控考核斷面年度水質優良率為100%,城市供水水質合格率100%,農村供水合格率高出全省平均26個百分點;建成小微水體管護示范片區90個、市級美麗幸福河30條。
同時,長沙因地制宜采用“生態修復+綜合整治”模式促進農田生態系統綜合提升;借助黃花國際機場改擴建、普瑞大道西延線等項目開展耕作層剝離再利用,實現有效耕地面積和質量穩步增加,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里。
瀟湘晨報記者章楊梓昕
關鍵詞:
相關文章
精彩推送
喜報!恭喜老查留學 16 位同學成功入圍 John Locke Shortlist 名單!
JohnLocke入圍名單公布!恭喜老查留學16位同學成功入圍2023JohnLocke全
視覺中國回應攝影師用自己拍的照片被索賠8萬多;有人打“飛的”去香港存錢;特斯拉推動FSD在中國市場落地;百度“集度”更名“極越”
熱點聚焦1 【中國6月減持美國國債113億美元,連續第3個月減持】持倉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