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瞎選專業的你,不過是給人生開盲盒 環球今亮點
如果說,高考是一場準備充分的戰役,那么報志愿這件事,對很多考生來說,或多或少都有些臨急抱佛腳的意味。
上考場之前難以分心考慮,放榜之前無法過多計劃,真正能為“未來去哪兒”謀劃一番的時間,其實也就這幾天。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時間緊、任務重、選擇多,選專業猶如開盲盒,每個沒有充分計劃的選擇都要賭人品,想吃后悔藥的人每年都如過江之鯽。
時間緊、任務重、選專業猶如開盲盒。(圖/《小歡喜》)
最近,#選專業到底是不是開盲盒#又與時俱進地被熱烈討論了起來。要知道,在過去幾年間,從#選專業對人生的影響有多大#、#選專業和選學校哪個更重要#到#選專業時被父母干涉怎么辦#,這些每年都要吵一次的話題在微博上的閱讀量已經達到了7億+,類似的話題仍然層出不窮。
從80后的求學路到如今為人父母操心自己的孩子,這些問題就是現實版的“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到哪里去”,成為了人生終極問題的具象化。
顯然,每個人憧憬的未來都不盡相同,但當下的社會形勢比以往要更加復雜,高考競爭激烈、就業形勢緊張、產業變化迅速……
對于考生來說,一份稍顯“正確”的專業指引在今天尤為重要。
高考競爭激烈,專業指引尤為重要。(圖/《你好,舊時光》)
那些年開過的專業“盲盒”,
讓多少人悔青了腸子
毫無疑問,高考是一張關于未來的入場券,但讓考生們撓破頭的“志愿時刻”,卻是一個潛在風險相當捉摸不定的盲盒。
在關乎未來的選擇面前,人人都盼著成為時代的幸運兒。然而,站在風口的豬能起飛,那頭“幸運的豬”卻從來都是極少數。
無論什么樣的專業,總有很多的人從入學開始,便打定了日后轉行的主意。
“入學既轉行”,不是少數事件。(圖/《二十不惑》)
區區四年,自然沒法鎖死一個人的未來,但如果可以從頭再開,沒有人會愿意將寶貴的四年“錯付”,不過是沒有后悔藥可吃罷了。
沒錯,每個人對未來的想象不盡相同。有人覺得學校至上,擠上一本比什么都強;有人覺得專業是一輩子的事情,選準一個未來就業無憂的專業,比勉強擠上985的末班車要更實際。
但世人眼中的香餑餑,也可能會被過來人搖頭勸退。
三年前,有媒體就曾基于微博相關熱門話題的討論,從詞頻梳理出網友眼中容易讓人后悔的專業——有些出人意料的是,醫學這樣一個前景無限的專業,竟以“斷崖式”領先的姿態榮登榜首,榜上有名的還包括以穩定著稱的教育和會計,“在工地上班”的工程類、越來越卷的計算機以及就業老大難的生物專業,不一而足。
無獨有偶,同樣有相關調查指出,曾經冷門、小眾和缺乏“錢途”的博物館學、考古學和歷史學,卻在這幾年重新成為考生的寵兒,有能力和勇氣為熱愛買單的年輕人,在這個時代并不少。
單靠一本報考指南,無法解決考生們的現實困惑。(圖/圖蟲創意)
可以說,隨著00后日漸長大,新一代和老一輩之間的代溝,也在選專業這件事上被發揮得淋漓盡致。
當然,除了遙不可及的理想,今年的1291萬考生,還得掂量同屆之間遠超以往的競爭,隨之而來的學歷含金量縮水,以及未來幾年走向未明的就業形勢。
考研已經比高考還卷,要不要選一個考研前景更好的專業?AI時代降臨,哪些專業可能會被取代?
以上種種問題,其實都很難靠一本厚厚的報考指南解決。
適合你的,才是最好的
前段時間,演員陳都靈回母校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打卡的照片,引發了不少路人圍觀。很多人知道,這位前南航校花是真正的學霸,曾以621分的高分考入南航“飛行器制造工程”專業。
在陳都靈入學10年后,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22級的本科新生中,男女生仍然維持在3:1這樣一個相當懸殊的比例,有不少學院的男生比例都超過了八成。
對于自小學習音樂的陳都靈來說,選擇理科在當時就是一個挑戰刻板印象的結果。
在接受CCTV6采訪時,陳都靈也曾透露過當初“棄藝從理”的原因,“當時有老師覺得女生學理科不太行,我就不太服氣,特別想證明給他看”。
對陳都靈來說,選擇理科是挑戰刻板印象的結果。(圖/《中國電影報道》視頻截圖)
說到底,從茫茫大海中,“撈”出一條真正適合自己的路,從來都是個技術活。而我們身邊總是充斥著各種似是而非的迷霧,左右我們的判斷。
試問:
有多少女孩在高中時,便被長輩頻繁灌輸過一個相似的人生模型:文科-師范-老師-結婚生子?
高中文理分科的性別失衡,是因為男女之間普遍的不同追求,還是來自性別差異的刻板印象?
又有多少人在湖南女孩鐘芳蓉考上北大時,指責一個留守兒童不應該選擇缺乏錢途的考古專業,寒門學子應該有更“懂事”的覺悟。
在聒噪的噪音面前,唯有掌握充分的、正確的、真實的信息,你才有把握跳出既定的偏見和觀念,找到那個更符合個人興趣和期望的選擇。
事實上,作為標準的互聯網原住民,00后消弭信息差的能力本就比上一輩要強得多。就比如,當代考生選擇學校和專業的重要參考,早已從略顯古早的“報考指南”轉移到了諸如夸克APP等專業的高考信息搜索工具上。
針對“專業選擇”的思考,夸克發動了一批不同領域的“過來人”現身說法。
明星學霸陳都靈、齊思鈞、蒲熠星、何運晨和知名學者劉擎等名人專門拍了一部走心的“開箱”TVC,展現五位身份和專業各異的名人,和專業“相識相知”的探索過程。從他們對各自專業第一印象是什么,到學校學什么、未來干什么,甚至是對他們現如今人生的影響。
事實上,在夸克看來,每個專業都有值得選擇的閃光點,要從課程、就業、技能、人生影響等不同角度去完整認識一個專業,才能做出最適合自己的決定。開專業“盲盒”這件事,說到底還是不值得考生和家長冒險。
選專業,可以更“專業”
夸克APP為考生提供了一個全免費、無廣告的高考信息搜索和志愿填報工具;查大學、查專業,信息準確、覆蓋全面。智能選志愿、志愿表制作等功能,也在今年朝著個性化、全周期、全鏈路的方向升級,以更智能和易用的姿態迎接廣大考生的需求。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尤其是智能選志愿功能,在考生輸入省市、分數、位次等信息后,通過歷年招錄數據、新一年的招生計劃等信息給出“沖、穩、保”三個梯度的志愿參考方案,為考生和家長填報高考志愿提供一份參考。
此外,針對不同考生的個性化需求,夸克可以設置“院校or專業”優先,還能從城市、就業、讀研等維度進一步篩選志愿,讓考生更快速地找到適合自己的專業和學校。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功能。
有了志愿參考方案,可以直接用夸克來制作志愿表。
夸克高考里的志愿表功能,是一個高效管理志愿方案的工具。除了支持在線添加、編輯和查看,志愿表制作還支持多格式導出、分享,電腦手機同步查看修改。如果你對志愿填報比較迷茫,譬如不知道去一線城市的普通一本還是去二三線的重本院校,可以新建多個志愿表,打印出來和家人一起對比著看,多方案對比,減少錯漏。
夸克所期待的,是全面提升考生和家長志愿決策的效率。
知名教育博主張雪峰,也是夸克高考志愿專家團的其中一員,他將每天在夸克上直播,為考生提供填報的注意事項、報考的建議與技巧,還有蒲熠星、何運晨、齊思鈞等學長們提供個人填報經驗,力求給學生和家長提供最有用的干貨。
要在短短幾天之內,決定一件左右人生航向的大事,這樣一番“糧草充足”的準備,可以說給出了相當充分的誠意。
說到底,夸克所希望的,不過是和這個社會的期盼一般,希望考生能夠將命運緊緊地攥在手中,擁有精彩的人生。
作者:DR
校對:楊潮 向陽
排版:嘻嘻
封面:《小歡喜》
關鍵詞:
相關文章
中外旅客同過暖心年 從北京到莫斯科:坐上暖心列車 體驗旅途百味
2020年春運已經拉開大幕,筆者近日探訪了中國旅程最遠、運行時間最長的北京客運段國際聯運(即多國聯合運輸)車隊。北京剛落了一場細密的小雪
哪些景區游覽更便利 便利度指數規范旅游服務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和美團點評前不久聯合發布了中國景區旅游消費便利度指數(Travel Convenience Index,以下簡稱TCI指數),這
精彩推送
佳華科技(688051.SH):布局的雙碳相關產品已在多個政企用戶端進入試用及功能驗證階段
格隆匯6月25日丨佳華科技(688051 SH)于2023年6月21日13:00-14:00召開
當前熱訊:【蘇州源控】參評“維科杯·OFweek 2023中國工業自動化與數字化行業優秀產品獎”
蘇州源控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參評維科杯·OFweek2023中國工業自動化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