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核污染水將排海!對我國的影響有多大?專家詳解
當地時間24日上午10點左右(北京時間上午9點左右),東京電力公司就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排海一事召開臨時記者會。
東電在臨時記者會上宣布,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排海將在當地時間今天下午1點(北京時間今天中午12點)啟動。今天的核污染水排放量預計為200到210噸,每天的排放情況將在次日公布。首次排海每天將排放約460噸,持續17天,合計排放約7800立方米核污染水。
(資料圖)
生態環境部(國家核安全局)就日本啟動福島核污染水排海答記者問
問:今天,日本啟動福島核污染水排海,您怎么看?我國在海洋輻射環境監測方面有哪些針對性安排?
答:日本政府強行啟動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將一己私利凌駕于全人類長遠福祉之上,極其自私和不負責任。我們敦促日方傾聽國際社會聲音,切實以科學、安全、透明的方式處置核污染水,接受嚴格國際監督。
生態環境部高度重視日本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問題。2021年、2022年先后組織開展了我國管轄海域海洋輻射環境監測,摸清了目前相關海域海洋輻射環境的本底情況。監測結果表明,我國管轄海域海水和海洋生物中人工放射性核素活度濃度未見異常,總體處于歷年漲落范圍內。
當前,生態環境部按照監控重點區域、覆蓋管轄海域、掌握關鍵通道的思路,正在組織開展2023年度我國管轄海域海洋輻射環境監測。后續生態環境部將持續加強有關監測工作,及時跟蹤研判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對我海洋輻射環境可能的影響,切實維護我國家利益和人民健康。
據悉,日本核污染水排海至少要持續30年,將會影響整個太平洋乃至全球海域。由于時間跨度大,影響范圍廣,日本政府這一決定一經公布,引起多方反對。
日本核污染水排海會帶來哪些影響?23日,央廣網記者就此采訪相關專家。有專家表示,日本政府并沒有采取負責任方式去處置核污染水,而是將這種環境 風險轉嫁給了全世界。
日本究竟為何
要選擇將核污水排放海洋?
大連海事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大連海事大學黃渤海研究院院長張晏瑲在接受央廣網采訪時表示,2011年日本東北部太平洋海域發生地震,引發海嘯。大量的水沖擊到日本福島核電站,后來引發爆炸,當時日本東京電力公司為了冷卻燒毀的核反應堆,用大量的海水將核反應堆降溫,實際上在那時就有超過1萬噸的受污染海水排放。之后,日本將受污染的海水通過儲水罐方式儲存起來。從2011年到2023年,12年時間,日本建筑了超1100個儲水罐。每個儲水罐平均能夠儲存1000~1300噸水。到目前為止,儲水罐容量基本上已經達到飽和,為此他們選擇將核污水排到太平洋去。
除了將核污水排放大海,是否還有其它處理方式?張晏瑲介紹,比如蒸發釋放、電解排放、地下掩埋等,這些都是選項。但是,日本最終選擇通過海底管道的方式把核污染水排出去,是由于其他的方式都需要非常高的技術含量,經濟成本會很高,因此選擇成本最低的一個方案。這樣將污染源轉嫁到全世界各地,是極端不負責任的。
22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外交部新聞發言人汪文斌表示,兩年多來,福島核污染水排海計劃的正當性、合法性、安全性一直受到國際社會質疑,日方迄今未解決國際社會關于核污染水凈化裝置長期可靠性、核污染水數據真實和準確性、排海監測安排的有效性等重大關切。中方等利益攸關方多次指出,如果核污染水是安全的,就沒有必要排海,如果不安全,就更不應該排海。日本強推核污染水排海,不正當、不合理、不必要。
8月23日,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提問,據日本媒體報道,日本政府將于24日下午1點啟動福島“處理水”排海,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汪文斌表示,關于日方執意宣布將于8月24日啟動福島核污染水排海,22日我已經闡述了中方嚴正立場。
8月22日,外交部副部長孫衛東召見日本駐華大使垂秀夫,就此向日方提出嚴正交涉。中方指出,日本政府無視國際社會的強烈質疑和反對,執意宣布即將啟動福島核污染水排海。這一行徑公然向包括中國在內的周邊國家和國際社會轉嫁核污染風險、將一己私利凌駕于地區和世界各國民眾長遠福祉之上,極其自私自利,極不負責任。中方表示嚴重關切和強烈反對。
海洋是全人類賴以生存的藍色家園,不容日方隨意傾倒核污染水。日方強推核污染水排海,無疑是在拿全球海洋環境和全人類健康當賭注。如果日方真有誠意解決鄰國的關切,就應當立即停止強推排海計劃,在不預設結果的前提下開展交流,充分討論所有可能的安全處置方案。
中方強烈敦促日方撤銷錯誤決定,停止強推核污染水排海計劃,以真誠態度同周邊鄰國善意溝通,以負責任方式加以處置,避免對全球海洋環境造成不可預測的破壞和危害。如果日方堅持強推排海計劃,中國政府將采取必要措施,堅定維護海洋環境、食品安全和公眾健康。
覆水難收,我們不希望2023年8月24日成為海洋環境的災難日。如果日方一意孤行,就必須為此承擔歷史責任。
核污水≠核廢水
專家表明,核污水不等于核廢水,日方卻將它們混為一談。核污水危害更大,含包括氚在內的64種核放射性物質。
福島核污水預計多久影響我國?
日本此次核污水排放多久會影響到我國?北京師范大學國家安全與應急管理學院研究員余雯對此問題向央廣網記者解釋,核污染水在進入海洋環境之后,首先是通過洋流的輸運,會擴散傳播到不同的大洋。此外還會通過海洋的生態系統,例如食物鏈的傳播而不斷傳遞,并且也有可能通過公眾攝入海產品的方式進入到人體里,從而對海洋生態系統或人體健康帶來一定的潛在影響。
余雯表示,據之前對福島核事故的監測,大部分污染物是會向東傳播,然后跨越整個太平洋。其中也有一小部分污染物會通過西太平洋膜態水的傳播向西南方向進入,大概 一年半到兩年 的時間進入我國海域。
日本民眾抗議核污水排海
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劉森林告訴記者,日本核污染水經過一圈后,與我國接觸的水域核放射量會降低很多。但放射量低,不代表影響不大,尤其是對當地影響,例如日本經濟、當地漁民生計問題、周邊韓國海產品等等。從社會角度來看,它會影響全球的經濟發展。
劉森林表示,我國民眾也不需要太過恐慌,我國一直高度重視事故導致的日本輸華食品放射性污染問題,持續開展對日本食品放射性污染風險的評估并及時應對。近日,海關總署也提到為防范受到放射性污染的日本食品輸華,保護中國消費者進口食品安全,中國海關禁止進口日本福島等十個縣(都)食品,對來自日本其他地區的食品特別是水產品(含食用水生動物)嚴格審核隨附證明文件,強化監管,嚴格實施100%查驗,持續加強對放射性物質的檢測監測力度。確保日本輸華食品安全,嚴防存在風險的產品輸入。
記者注意到,近日,韓國海鹽需求量激增。受日本福島核污染水排海計劃等因素影響,部分消費者和零售商開始囤積海鹽。韓國政府向市場投放儲備海鹽,以應對海鹽市場的波動。對此,張晏瑲表示,我國食用鹽與韓國不同,主要來自井鹽,不會涉及污染區域,居民不用過度囤鹽。
一圖速覽時間線
綜合央廣網、央視新聞、澎湃新聞
來源:未來網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