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教育內卷全國之最,孩子們童年比肩京滬,中學比肩山河四省
文|家有小甜椒兒(原創不易,請勿抄襲,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圖|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江浙地區的獨生女頻繁上熱搜,很多人表示下輩子要投胎做江浙獨生女,做真正的小公主。
江浙地區確實有更多的家長甩掉了“封建思想”,讓女孩和男孩有一樣的家庭地位,就家庭而言,真正實現了男女平等。
女孩子生活在江浙富庶之家,不用仰望男孩的家庭地位,可以盡情享受家人帶給她們的愛。
不過這只是相對的,江浙女孩也不是所有的女孩都是“小公主”,也有一些局部地區的依然存在“重男輕女”的現象。
不過在這個話題的大肆渲染下,讓不了解真相的網友以為,投胎到江浙小康之家的女孩,就真的可以無憂無慮地當一個小公主了。
浙江的孩子是否真的可以毫無壓力地當小公主,不太清楚,但是江蘇的孩子,是不太可能的,身處南京已經感受到了孩子們即將要迎來的壓力。
聊一聊南京孩子要面臨的大環境
對這個話題我還是有話語權的,身處南京,家里有個女兒,經常和家長們聊孩子的教育問題,接觸的大多數是家長。
我的女兒4歲,她身邊的同學朋友,也都是四五歲的樣子,雖然只有四五歲,但是基本上每個孩子除去幼兒園以外,平均都有兩三門課程要上。
游泳、舞蹈、跆拳道、繪畫、籃球、平衡車、輪滑、樂高編程等等,這些課程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們最熟悉的課程,家長們還在規劃,孩子6歲以后要上什么課,孩子9歲以后要上什么課。
接下來要加入的還有各種樂器、唱歌等等。
過去的這個暑假,很多家長給孩子報了夏令營、研學旅游。
家長們培養孩子的方式向京滬看齊,有的家長認為這些課程還不夠多,跟上海地區的孩子比起來,還差得遠。
當然了,如果方法對了,孩子感受不到壓力,大概是快樂上課、快樂進步,也是很有可能的。
比如我的女兒每次上美術課之前都很興奮,自己提出要上舞蹈班,如果愿意學習,那么學習就談不上是壓力。
童年時期比肩京滬,中學時期比肩山河四省
網上有這樣一句話評價江蘇的教育:孩子童年時期,比肩京滬;孩子中學時期,比肩山河四省。
什么意思呢?在北京上海,孩子們的童年被各種培訓班填滿,江蘇的孩子童年時期,也是這樣過來的,人雖然不大,但是實在是忙碌。
可是到了高中階段,北京上海的孩子們可以喘口氣,畢竟不用承受巨大的高考壓力。
而山河四省,也就是山西、山東、河南、河北,這些地區,孩子可以擁有無憂無慮的童年(童年是散養的),但是在高考前兩三年,孩子們會非常辛苦。
江蘇地區的孩子呢,童年時期過得和京滬的孩子差不多,高考前夕兩三年又搖身一變,和山河四省的孩子一樣,為了高考努力奮戰。
當然了,如果家庭非常富有,那孩子不用奮戰在高考前線,家長有的是方法讓孩子獲得學歷,有錢就行。
不過大多數的家庭,還是只能走傳統路線,讓孩子參加高考。
獨生女也一樣,不管日子過得多滋潤,也得在內卷的大環境下努力,才能讓自己有更好的未來。
別盲目跟風,量力而行
教育環境“卷”是真的夠“卷”,不過我們不能盲目跟風,盲目跟風的結果就是讓孩子陷入壓力,讓自己陷入焦慮,讓家庭氛圍變得越來越緊張。
結果還是會反作用到孩子身上,如果連“家”的氛圍都緊張起來,孩子就沒有了一處自由成長的地方了,這對孩子性格的塑造沒有好處。
跳出來來,孩子小時候上的興趣班,都會隨著孩子的年齡變淡,小時候學習的鋼琴,可能畢業以后再也用不到了,最多也就只出現在公司年會上,小時候學習的樂高編程,好像也記不清楚了,小時候學習的繪畫也擱置了……
跳出來以后來看,好像這些都可有可無,唯一讓這些經歷變得有價值的方法,就是孩子享受這些過程。
這樣看來,還是得優先考慮孩子的興趣,給孩子選擇興趣班,要優先考慮孩子“是否感興趣并且愿意為之付出長時間的堅持和努力”,如果孩子的答案是肯定的,那這樣的付出就有意義。
如果孩子不愿意,很勉強,或者不知道如何選擇,家長可以降降溫,不用因為別人的孩子都在學習,就要催促著孩子去學習。
除了這方面以外,還要考慮到家庭的實際收入情況,如果讓孩子上好學校,參加了各種培訓班,家庭生活質量不受影響,那當然沒有問題,如果因為孩子的這些投入,父母得處處節約、甚至要減少衣食住行,那就要好好思量了,因為這樣下去會讓家庭氛圍越來越緊張,這就需要權衡一下對孩子的影響了。
結語:
好的教育首先得建立在一個輕松自在的家庭環境的基礎之上,我們首先給讓孩子能夠感受到身心的自由自在,即便是學習壓力增加了,孩子依然不會感受到被壓迫、被強制,只要孩子在家庭中,就能感受到自由自在,這是孩子擁有健全性格的基礎。
所謂“卷”其實是自愿的,只要我們不愿意,那就可以置身事外,看著別人“卷”,即便是我們為了孩子做好規劃,督促孩子努力上進,也要保持理性,不能盲目跟風。
如果真的看到這一點,我相信孩子是可以在父母的庇護下,相對自由地成長起來的。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