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 新型詐騙“共享屏幕”來了!千萬別“共享”了你的錢包
你以為的“共享屏幕” ,有可能是被騙子盯上想共享你的錢包。
8月20日,上游新聞記者從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重慶監管局了解到,近期一種“共享屏幕”新型詐騙手段悄然出現。面對“升級換代”的騙局,有市民稀里糊涂地“中招”。
詐騙套路環環相扣
【資料圖】
“共享屏幕”多用于遠程會議、文件共享等方面。這一功能在帶給我們便利的同時,也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設計成新型的電信網絡詐騙。
近期,有不法分子冒充某平臺公司客服,以在平臺上的貸款賬戶有問題需要關閉為由,通過遠程視頻會議APP“共享屏幕”功能,誘導辦理業務并騙取資金實施詐騙。
“不法分子會借助+00開頭的境外號碼、區號+座機號碼等固定電話或手機號,冒充平臺公司客服,以受害者在平臺上的貸款賬戶有問題需要關閉,或貸款利率不符合中國人民銀行規定、貸款額度需要調整等為由,聲稱如不及時處理將影響其個人征信。”
據重慶監管局介紹,給受害者造成心理恐慌后,“客服人員”誘導“提醒”其下載和登錄在線視頻會議APP,告知其要開啟“共享屏幕”功能,以遠程協助指導操作。
一旦開啟“共享屏幕”,受害者在手機上進行的所有操作:查詢銀行卡號、余額、收到驗證碼、輸入密碼等,均被一覽無遺。
接下來,“客服人員”就會通過網上銀行或第三方代扣方式直接操作轉走卡內余額。
“所謂的客服人員告知受害者需繳納一定的保證金。如資金不足,也可以‘幫助’其向保險公司申請保單貸款,或誘導其向其他網貸平臺進行貸款。”在這個過程中,“客服人員”聲稱,處理完畢后會將保證金(或貸款)全額退還。
待受害者將保證金(或貸款)轉入不法分子指定的銀行賬戶,錢款到賬后,“客服人員”立刻將受害者拉黑,隨即陷入失聯狀態。
見招拆招識破騙局
面對“升級換代”的電信網絡詐騙手段,如何避免糊涂地“中招”?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重慶監管局表示,遇到陌生人要求添加私人社交賬號或者通過視頻會議軟件進行共享屏幕等操作,一定要果斷拒絕,避免無關人員操縱本人手機,導致包括人臉在內的個人敏感信息泄露。
尤其注意防范不法分子利用盜取的人臉信息運用智能“AI換臉”和擬聲技術,佯裝被害者熟悉的人實施電信詐騙。
遇到“繳納保證金”、“修復征信”等為由的打款要求,不輕易根據對方要求辦理貸款、向無關賬戶轉賬,防范被騙取資金。個人征信由中國人民銀行統一管理,任何單位及個人無權刪除或者修改,且無法隨意查看。如對個人征信存疑,請務必通過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金融機構等正規渠道依法理性維權。
消費者一旦發現自己陷入詐騙陷阱導致資金受損,或發現涉嫌違法犯罪線索,應保存好聊天記錄、通話錄音、交易截屏等有關證據,及時通過報警、訴訟等法律途徑維護自身權益。
上游新聞記者郭欣欣實習生胡瀝云
(文章來源:上游新聞)
關鍵詞:
相關文章
精彩推送
四川推出生豬保險“1+N”工作模式 在全國尚屬首創—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
(杜成)鄉村振興,保險護航。18日,四川省生豬保險“1+N”工作推進會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