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報國的紅色基因:追思與傳承
(資料圖片)
“你看,這個人就是羅陽。”沈飛航空博覽園二樓的一面照片墻前,游客王先生稍稍側過身,跟站在左手邊的兒子低語。這對父子在討論羅陽的事跡時,一旁的母親專注地看著墻上的羅陽照片,口中呢喃著:“羅陽,1961至2012......”
他們所說的羅陽,是“航空報國英模”,殲-15飛機等多個重點型號飛機的研制現場行政總指揮、中航工業航空裝備特級專務、副總經理,中航工業沈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殲-15飛機鷹擊長空,在慶賀勝利的時刻,羅陽卻倒下了,為他畢生熱愛的航空事業灑盡最后一滴心血。
當我談到與羅陽先生同是北航校友時,王先生感到驚喜。他說:“我知道羅陽!我從新聞報道上看見過他的事跡,剛剛還在跟兒子講,長大后要努力傳承羅陽伯伯這種‘忠誠、堅守、熱愛、奉獻’的精神。”
“沈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城市,為國家發展作了很多貢獻,包括重工業,還有制造飛機等等方面。沈飛是中國航空工業的代表,我們就是來參觀學習的。”王先生表示,“這次行程規劃之初,我們一家人就一致認為,到沈陽來旅游就不能錯過沈飛航空博覽園!”
在沈飛七十二載的光輝歷史中,志在航空報國,以“精益求精,艱苦卓絕”的工匠精神開啟中國航空業飛速發展之序章,懷堅定不移之態度奠定共和國騰飛之基礎。館內收藏的眾多珍貴歷史照片和實物,廣場外排列整齊的“殲5”等戰機,都見證了“中國殲擊機的搖籃”的成長,也激勵新一代青年人繼承先輩遺志,賡續科技強軍,繪寫航空報國的新篇章。(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劉佳)
(責編:郝孟佳、熊旭)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