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書展丨阿來:文學存在的理由,是讓我們學會感知世界
8月19日至21日,著名作家阿來來到上海書展。他帶來了詩集《從梭磨河出發》、小說《尋找香格里拉》、隨筆集《西高地行記》等新作,每一場活動都深受讀者歡迎。
阿來在今年上海書展帶來了詩集《從梭磨河出發》、小說《尋找香格里拉》、隨筆集《西高地行記》等新作
【資料圖】
在21日的《西高地行記》分享會上,喜歡行走與閱讀的阿來分享了一個好玩的故事。曾經,一位朋友帶他去麗江旅行,還計劃寫一篇《我帶阿來游麗江》,結果阿來一看路線圖,全是網紅打卡地,于是喊朋友改坐副駕,他來開車,“除了玉龍雪山,我把原計劃的目的地全都改了,我說那篇文章應該改為《阿來帶我游麗江》?!?
《西高地行記》分享會
多年來,阿來執著于用腳丈量世界,認知內心。他時常離開書房,行走四川,也不時從四川前往西藏、云南、貴州、甘肅等地,或從中國飛向世界更多的地方。
他的目的地五花八門,但它們有一點共性——都是阿來此前在書中讀過的地方?!拔疫@輩子沒去過一個地方,在我沒讀過關于那個地方的書之前。”
在兩天前的《從梭磨河出發》分享會,阿來也講到了他的這個“習慣”。他去美國旅游,很多美國朋友給出這個那個的建議,他說“不”,因為“惠特曼沒寫過”。他去智利旅行,同樣把一位大學教授精心準備的路線圖畫的滿是“叉叉”,原因則是“聶魯達沒寫過”。
《西高地行記》分享會
最近他又去了亞丁,把《尋找香格里拉》主人公洛克露營的地方走了一遍。在這本書中,阿來寫到了“植物獵人”、探險家約瑟夫·洛克尋路中國、發現香格里拉的探險歷程。跟著洛克當年留下的照片和記錄,阿來又走過了他的路線,用心感受此刻與當時的不同。
《尋找香格里拉》分享會
但阿來也希望讀者們可以了解,眼下旅行很熱,但我們也不必總是期望奇景奇觀,總是期望“生活在別處”?!吧磉呉灿写蟮刂?,一條街道,一片農田,一棵樹。”阿來說,人們常說詩與遠方,感覺好東西都在遠處,但情形往往不是這樣的。“這不是說我們對遠方沒有憧憬,而是說我們也需要從身邊開始發現美?!?
阿來 圖源 澎湃新聞記者 羅昕
接著,阿來從行走談到了他的文學觀。
“大家現在一談小說,就說它的主題思想是什么?我說如果要看思想,你應該讀哲學,哲學直接上來就講思想,還不用 ‘通過什么,表達什么’。也有人說我們在作品里看到了歷史變遷,我說如果要看歷史變遷,你應該讀二十四史,為什么非要讀一個小說,非要通過哪家三代的命運,要那么啰嗦干什么?”
換句話說,如果想學思想和歷史,人們可以不通過文學。
那文學存在的理由是什么?
阿來的回答是:“教我們說話,教我們表達。更重要的是,通過文學,我們學會了感知世界?!?
他也注意到,在我們的文學表達中,大量小說急于學習西方。西方的作品確確實實提供了多種多樣的東西,但他依然特別注意語言,“不管你學了什么樣的方法和思想,你必須知道,卡夫卡是用德語,巴爾扎克是用法語,馬爾克斯是用西班牙語,而我們寫中國的事,說中國的話,最終用的是漢語,用的是中文這樣一種特殊的形意俱全的文字?!?
也因此,他認為我們最終的修辭表達還是要回到老祖宗那里,回到我們自己的文化傳統。
“詩經怎么表達?楚辭怎么表達?唐詩怎么表達?如果打開《全唐詩》,我們會看見一堆人同時在寫一個對象,就像比賽打擂臺一樣?!卑碚f,“我們從這里感受到漢語表達無限的豐富性和可能性?!?/p>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