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陽:古郡城里唱大戲 “文化納涼”惠民生
(相關資料圖)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8月17日訊(通訊員 曹詩灝 何禹軍) “疾行兩日急奔忙,奉了主公軍師令,三千精兵取桂陽……”8月16日晚,桂陽縣文化園古郡城內燈光璀璨,景色撩人,古郡城的戲臺邊早已圍滿前來看戲的群眾。臺上,歷史湘劇《趙子龍計取桂陽》正在上演,演員們身著華服,扮演成趙子龍、趙范、樊氏、鮑龍等多個經典形象,以唱、念、做、舞的形式來敘說故事。韻味濃厚的曲調縈繞舞臺,獨特的唱腔、傳統的戲服、精湛的演繹給圍觀群眾帶來不一樣的視聽體驗。
入暑以來,桂陽縣湘劇保護傳承中心開展送戲下鄉惠民活動,將“文化大餐”送到群眾身邊,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感受到湘劇的獨特魅力與文化帶來的寧靜和清涼。
國家二級演員、桂陽縣湘劇保護傳承中心主任謝能姣介紹道:“本次演出的歷史湘劇《趙子龍計取桂陽》是根據《三國演義》第 52 回“趙子龍計取桂陽”和《三國志?趙云傳》相關的情節創作編寫的,不僅有舞臺劇本的版本,還有戲曲電影的版本在全國院線上演。自創作排練以來,《趙子龍計取桂陽》目前已經演出300多場,已成為我們團的經典演出劇目。
據了解,該劇講述了趙子龍奉命征討桂陽,在面對天災干旱、缺水無糧、百姓遭殃、生存困難以及桂陽郡太守趙范為守城池百般詭計、設置層層障礙的困境,趙子龍心懷仁愛,以民生為計,不興殺戮,從而獲得民心,巧妙化解各種危機,最終挖井修渠引水賑災,大情大義受到百姓愛戴,也讓趙范心悅誠服,成功取得桂陽的曲折故事。演員們的精湛表演,仿佛讓歷史情節再現,劇中人物形象鮮明,情感飽滿,引人入勝。
“今天是我第一次這么近距離地看我們桂陽湘劇的表演。”游客徐子熙高興地說道:“聽著他們鏗鏘有力的唱段,看著他們真情投入的表演,好像那個耳熟能詳的歷史故事,那個關愛百姓的英雄趙子龍真的就出現在了眼前一樣,這也許就是用桂陽藝術講述桂陽故事的獨特魅力吧。”
桂陽是文化底蘊深厚的千年古郡,“桂陽湘劇”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是湖南省十大最具藝術魅力“非遺”項目之一。自2014年起,桂陽縣開始持續開展“百座戲臺千場戲”品牌活動,至今已舉辦超2000場。文藝志愿者每年送戲下鄉120余場,惠及群眾20余萬人。近年來,桂陽縣還以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為落腳點,積極挖掘本土戲曲文化基因,以桂陽本土歷史故事、風俗習慣、民間傳說創作戲曲,引起群眾共鳴,讓戲曲走進尋常百姓家,助力湘劇的傳承與發展。
國家二級演員、桂陽縣湘劇保護傳承中心主任謝能姣表示:“以這樣的形式讓大家了解桂陽,愛上桂陽,我們也覺得非常自豪。我們也將不斷創新形式,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擦亮桂陽‘千年古郡’‘千年戲曲’文化名片。”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