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保密通信領域三項行業標準正式實施 國盾量子參與制定
(相關資料圖)
8月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三項量子保密通信相關的通信行業標準落地實施。
可以看到,新一批標準的實施將進一步推動量子保密通信網絡及有關設備的成熟發展,鞏固了我國在量子保密通信領域的領跑地位。
據記者梳理,作為量子技術國內外標準制定主力,上市公司國盾量子等共同參與了《量子保密通信網絡架構》(YD/T4301-2023)、《量子密鑰分發(QKD)網絡網絡管理技術要求第1部分:網絡管理系統(NMS)功能》(YD/T4302.1-2023)、《基于IPSec協議的量子保密通信應用設備技術規范》(YD/T4303-2023)三項標準的制定。從設計、部署、管理等方面進一步規范了量子保密通信網絡的建設,推動網絡規模擴大。同時,對量子保密通信產品設計和安全測評提供權威指導,優化、完善相關業務生態環境,推動有關設備產品的安全應用。
“量子保密通信作為一項前沿技術,通過制定標準來推動產業化進程,已成為國內外共識。”業內人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一直以來,我國在量子保密通信領域處于領跑位置,產出了世界首條千公里級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干線”、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全球首個跨越4600公里的“天地一體”廣域量子保密通信網絡等成果。
值得關注的是,《“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計量發展規劃(2021—2035年)》等產業政策和法規明確了量子通信技術發展的大方向以及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定位,集中體現出國家對發展量子通信、量子計算等新興技術的重大戰略布局。
上述業內人士表示,未來,我國量子通信行業有望得到進一步發展。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我國量子通信市場規模由2018年的320億元增至2022年的709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2%。預計2023年我國量子通信市場規模有望突破800億元。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量子通信行業發展前景可期,但也面臨著一些難點。比如,量子密鑰分發需要專用設備,同時會增加基礎設施成本和內部威脅風險以及拒絕服務的風險。簡單說,成本高,穩定性比較差。這對于上市公司而言,需要持續獲得現金流來加強技術研發。
(編輯 張薌逸)
關鍵詞:
相關文章
精彩推送
周四(8月3日)歐市尾盤,法國巴黎泛歐交易所(EuroNext)“制粉小麥”期貨跌0.31%,報242.00歐元/噸
周四(8月3日)歐市尾盤,法國巴黎泛歐交易所(EuroNext)“制粉小麥”
AIGC行業跟蹤報告(二十一):SHOPIFY持續推出新工具 美股電商SAAS龍頭加碼AI
AIGC行業跟蹤報告(二十一):SHOPIFY持續推出新工具美股電商SAAS龍頭加碼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