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德市建設全方位“退役軍人之家”
本網訊 廣德市自2019年成立退役軍人服務保障機構至今,四年來,先后設立了1個縣級服務中心,12個鄉級、138個村級退役軍人服務站,在全市范圍內實現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服務保障體系,為退役軍人政策咨詢、就業安置、常態幫助、法律援助、權益保障等提供多方面、多元化服務,為轄區內13000多名退役軍人及其他優撫對象打造出更為溫暖、更有特色的基層服務保障機構。
服務在一線,保障更暖心。村級退役軍人服務站建設是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面對退役軍人最近、了解情況最多、幫助力度最大的一級機構。
盧村鄉中明社區退役軍人服務站位于鄉中心位置,服務群體較大,服務站建有老兵談心室、檔案室、活動室、閱覽室。“我們站面對前來辦事的退役軍人,常年都做到‘一聲問候、一張笑臉、一杯熱水、一把椅子’,確保退役軍人來訪服務到位、疑問解答到位、訴求解決到位。”社區書記、服務站站長劉勇向筆者介紹。
(資料圖片)
今年以來,該服務站面向轄區內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發布“你有事,我來辦‘幫辦代辦’”服務,并在社區宣傳欄張貼公告,陸續解決了20余名退役軍人困難,服務包括代買藥品、代繳水電費等等。
“在這里辦事很方便,他們的能力很強、政策很清楚,不用去市里辦,少跑了很多路。”正在休假的現役軍人小李在中明社區退役軍人服務站咨詢退役后的相關政策。
目前,中明社區退役軍人服務站已全面建成有機構、有人員、有編制、有經費、有保障的“五有”組織架構,形成“四尊崇”“五關愛”“六必訪”工作機制。在為退役軍人服務的“零距離”中發揮著積極作用。
小小服務站,作用可真大。誓節鎮是廣德紅色發源地,兵源大鎮。早在土地革命時期就涌現出王金林、鄧國安等一大批英雄烈士,這里雙擁氛圍濃厚。走進政府辦公大樓,映入眼簾的是退役軍人服務站牌子閃閃奪目,站內設立了“老兵法律援助室”、“軍人活動室”等多個功能區,退役軍人可以隨時到這里辦理事項或參加活動。“在服務站,退役軍人可以直接向我們反映困難和需求,也方便了我們及時答復和提供幫助。”巫俊瑛是該服務站副站長,同時也是一名軍嫂。“辦事的年輕退役軍人大多都會叫我嫂子,在這里工作,讓我更能理解當兵的訴求和想法,開展工作更加得心應手”
今年78歲的鄭國美,是該鎮重點優撫對象,患有慢性疾病,巫俊瑛會定期來她家走訪慰問,了解生活困難,幫助代辦醫療報銷等一些事項,老人對她的服務也是連連點贊。
誓節鎮共有優撫對象、退役軍人1483人,現役軍人134人,為了做好服務保障工作,該鎮退役軍人服務站在完善硬件建設的同時,還不斷創新工作形式,提升服務質量。巫俊瑛介紹說,從服務站成立以來,就建立鎮村兩級包保機制,對全鎮所有優撫對象情況進行摸底,登記造冊,并根據每名服務對象的情況開展精準服務。2020年,該站成功創建成為全國示范型退役軍人服務站,2023年榮獲安徽省百家紅色服務站、優秀服務站等榮譽稱號。
建強大體系,促保障提升。“他們的工作效率真快,我報著試一試的想法撥通了廣德市退役軍人服務中心電話,咨詢老家房子倒塌糾紛問題,了解退役軍人法律援助的事情,沒想到工作人員當天就回復了我,還為我提供了解決的辦法。”說起廣德市退役軍人服務工作,李先生中肯地向筆者表示。
廣德市退役軍人服務中心位于城區中心,內部設立了優撫幫扶、就業創業、褒揚紀念、法律援助等窗口,全年接待前來辦事服務對象達3000余人,辦理事項1200余件,2020年創成全國示范型退役軍人服務中心。
“在這里,一次就能辦理好報到登記、黨組織關系轉接、戶口關系轉接等很多手續,讓我們都感到很便利。”2023年剛退役回家的朱德建說道。
與此同時,在大力推進該市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建設提升中,該中心率先垂范,先后申報51個鄉、村級退役軍人服務站創建全國示范型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創建中多次召集鄉、村級退役軍人服務站召開業務培訓會,實地查驗創建工作,截止目前51個鄉、村級服務站已全部創建成功。
談起將來,退役軍人服務中心主任楊文成介紹說“為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解決一次問題,暖的是一家人的心,濃厚的是社會的氛圍,我們將繼續為他們解難題、辦實事,切實打通服務保障‘最后一公里’。”(楊文成 朱文健)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