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觀察:快遞業“瘋狂兔子”IPO!開攪資本市場?
作者:蔣舟
(資料圖片)
出品:全球財說
狂奔8年,極兔從印度尼西亞一步步蹦到了4500公里外的中國。
快遞屆“鯰魚”,開啟“瘋兔”模式
創始人李杰,曾作為步步高的員工、OPPO印尼業務創始人,被外界視為“段永平門徒”。
2013年,李杰開始負責OPPO首家海外獨家銷售代理公司。在此期間,東南亞不完善的物流體系對產品銷售的展開產生不小影響。或受此啟發,2015年李杰毅然離開OPPO并創立極兔,以一個新人的身份,步入物流賽道。
從收入構成上看,快遞業務是極兔營收的絕對主力,2022年占比達到89.2%,跨境服務增長迅猛,但占比不到10%。
招股書顯示,按2022年包裹量計,極兔是東南亞地區排名第一的快遞運營商,市場份額22.5%。
但東南亞地區的業務,在2021年營收同比增長127.13%至23.78億美元后,業務擴展卻突然“剎車”,2022年僅增加0.17%至23.82億元。
相較之下,極兔在中國市場的業務可謂處于“狂奔”狀態。2019年,極兔收購上海龍邦快遞,在中國獲得快遞經營資質,正式加入中國繁榮且擁擠的物流賽道。
招股書顯示,極兔來自于中國市場的營業收入由2020年的4.79億美元增長至2022年40.96億美元,復合增長率達192.42%,2022年為極兔貢獻近6成營收。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按包裹量計,2022年極兔在中國地區的市場份額達10.9%,排名第六。
得益于中國市場的急速擴張,2020年至2022年期間,極兔總營收由15.35億美元增至72.67億美元,復合增長率達117.58%。
有業內人士表示,對快遞行業來說,日單量2000萬是生死線。
為了跨越這條生死線線,中通用了16年,韻達用了19年,圓通用了18年,申通用了25年,而極兔只用了10個月。2022年6月,極兔官方曾表示,日單量已突破且穩定在4000萬件以上。
所以,這只來自東南亞的兔子在短短四年時間里,是如何攪動著中國物流市場?
與當年拼多多以“低價優勢硬剛,快速搶占并占得一定下沉市場”的做法一樣,極兔的“極低價”打法有過之而無不及。
相關資料顯示,2020年至2021年期間,極兔在不同地區均以低于當地快遞30%-50%的價格招攬客戶,甚至在義烏等覆蓋大量電商公司、對快遞需求量極大的地區,極兔發貨單價降至0.8元發全國。
也正是源于極兔攪亂快遞市場價格體系,一定程度上導致“價格戰”競爭激烈,以順豐控股為例,2021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4.55%的情況下,歸屬凈利潤卻出現了43.46%的巨幅下挫。
招股書披露,2021年-2022年,在中國市場極兔的單件包裹收入分別為0.26美元、0.34美元,成本則分別為0.41美元、0.4美元。對比來看,在東南亞地區極兔單件包裹收入分別為1.10美元、0.95美元,成本則分別為0.79美元、0.76美元。
2020年-2022年,極兔中國市場的毛利率分別為-120.4%、-55.9%、-16.2%,中國地區未經審計經調整利潤分別為-6.16億美元、-9.40億美元、-3.35億美元。可以看出,極兔是下定了“做一單虧一單”的決心,頗有一種“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意味。
為了應對來自極兔的競爭壓力,“四通一達”和順豐被迫應戰。當然,這也立刻被監管部門關注。2021年4月,義烏郵政管理局對極兔下發警示函,直指其“低價傾銷”行為,并處罰停運部分分撥中心。
此后,交通運輸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做好快遞員群體合法權益保障工作的意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修訂征求意見稿)》,將快遞行業“價格戰”產生的市場亂象行為,納入監管范圍。
不過,狂奔中的兔子并沒有因此停下來,半年后直接放出一個“大炸彈”,將昔日的對手國內業務收入囊中。2021年10月,百世集團公告稱,以69億元人民幣的價格將國內快遞業務轉讓給極兔。
管理體系亟待提升,補血迫在眉睫
極兔的“財大氣粗”,是身后靠山給的底氣。
因出身于“步步高系”,李杰在創建極兔初期便得到OPPO的不少支持。坊間有傳,在極兔燒錢搶市場時,OPPO曾借錢給極兔,幫助度過資金難關。
除了OPPO輸血外,段永平“四大門徒”之一的拼多多創始人黃征也向極兔提供不少訂單。在中國市場,極兔一度有9成訂單來自于拼多多。
此外,段永平亦是騰訊堅定投資者之一,不斷加大對騰訊的持股量。而騰訊目前已清空京東所有股份,但依舊是拼多多的第二大股東,也是極兔的第二大股東。
除此之外,近期與順豐的合作算是將極兔的地位再抬一個高度。
2023年5月,極兔宣布下屬子公司深圳極兔供應鏈有限公司擬以人民幣11.83億元的價格收購豐網信息100%股權。同時,順豐或將以1%-2%的比例入股投資的傳聞不脛而走。最終,順豐以股東的身份出現在極兔的招股書里,持股比例為1.54%。
值得一提的是,豐網是當年順豐為觸及下沉市場,專門開設的快遞項目。但或源于豐網的加盟模式與順豐擅長的直營模式相差太大,順豐最終只能將這個業務轉手讓人。
但這對極兔來說或許甘之如飴,因為順豐旗下“加盟式”運營主體,算是填補極兔原本劣勢的末端加盟商短板。
要知道,極兔的全國化布局主要靠加盟商,而在極兔創建初期快遞站點的分銷商、代理商很多都是原來OPPO體系下的經銷商。問題顯而易見,OPPO曾經的經銷商來做物流,砸錢或許他們是很擅長,但是落實到具體的站點運營不見得在行。
隨著極兔規模的逐漸擴大,管理混亂、服務質量低下、社會責任缺失等問題,使極兔快遞在市場競爭中逐漸失去優勢。
2022年,極兔就曾被曝拖欠員工30多萬元工資,登上熱搜。據相關報道,當時極兔欠薪網點為江蘇常州武進湖塘鎮網點,自2022年年后拖欠十余名員工工資總金額達到30多萬元。由于欠薪,該網點快遞業務停滯,大量快遞堆積成小山,快遞中的生鮮品已經發臭。
除了管理問題,極兔的服務質量也備受詬病,難以贏得用戶的信任和支持。所以,極兔也面臨只有商家發件,難有消費者寄件的局面。
根據黑貓投訴網,截至6月20日,有關“極兔”詞條的相關投訴量達24567條,其中不少關于丟件、壞件、超時、亂收費等問題的投訴。
圖片來源:黑貓投訴
可以看出,雖然在最短的時間內快速發展到一定規模,但相較于其他物流對手,目前極兔最缺乏的就是專業物流體系管理團隊,不知順豐的加入能否幫助極兔改正這一問題。
除此之外,此前以價換市的隱患也逐漸顯現。
2020年-2022年,極兔凈利潤分別為-6.64億美元、-61.92億美元、15.73億美元。
不過2022年的盈利,主要是由于極兔在2021年和2022年分別計入了-43.8億美元、30億美元的公允價值變動。在排除公允價值計入損益的金融資產及負債的調整后,極兔在2022年仍虧損14.78億美元。
截至2023年4月30日,極兔的現金只剩12.36億美元。如果延續此前的虧損速度,除賬面難堪外,資金也很難再支撐下去,可見此次上市對于極兔來說已是迫在眉睫。
有業內人士分析,自此中國快遞業將正式從“戰國七雄”過渡到“三足鼎立”的時代,即除了順豐與極兔速遞結盟之外,京東物流收購跨越速運和德邦股份,以及阿里攜菜鳥整合通達系。
目前順豐、京東物流、中通、申通、圓通及百世均以完成上市。曾攪亂本已格局分明的快遞市場的瘋狂極兔,如今又來攪動資本市場。
那么,究竟是“后來者居上”笑到最后,還是淪為下一個“陪跑者”還需時間的驗證。
敬告讀者:本文基于公開資料信息或受訪者提供的相關內容撰寫,全球財說及文章作者不保證相關信息資料的完整性和準確性。無論何種情況下,本文內容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抄襲!
關鍵詞:
相關文章
精彩推送
iOS/iPadOS 17 Beta 2更新 升級需要同一Apple ID|環球觀天下
蘋果于6月22日為iPhone和iPad用戶推送了iOS iPadOS17開發者預覽版Bet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