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余額不足,幼小銜接怎么“接”?
“孩子上小學前要不要學拼音、算數,識字量需達到多少”“從幼兒園升入小學,不知道孩子能否適應”……近日,看著手機微信群里關于幼小銜接話題的討論,海口市民陳婉有些坐不住了,“有些家長讓孩子提前接觸小學一年級課程,沒有學過的孩子可能會落后。我并不認為在幼兒園階段提前學習小學文化課是好事,但又擔心孩子上小學后感到受挫”。
幼小銜接,指的是幼兒教育和小學教育兩個階段的銜接,是兒童學習發展的過渡和延伸。開學在即,幼小銜接成為不少家庭關注的熱點。當孩子從幼兒園升上小學,如何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小學學習和生活?家長、學校怎么做,才能讓這種過渡和延伸更科學?對此,海南日報記者近日進行了采訪。
科學的幼小銜接教育,能幫助孩子更好地適應小學的學習和生活。海南日報記者袁琛攝
(相關資料圖)
家長擔心:孩子“幼升小”不適應咋辦
“把這幾個詞寫完,再把名字寫幾遍,咱們就可以下樓玩了……”書桌前,陳婉一邊檢查孩子的書寫情況,一邊提醒孩子正確的握筆姿勢。
看到本子上歪歪斜斜的筆跡和坐立不安的孩子,陳婉有點無奈,“現在連20分鐘都坐不住,上了小學怎么辦啊?”
今年9月,陳婉的兒子將邁入小學校園。有人提醒她,和幼兒園相比,小學的學習節奏快、知識多,如果孩子“零基礎”入學可能會跟不上。一直主張“放養”的她,開始有點焦慮,“趁學校還沒有開學,我提前教孩子先識識字,希望他能更好地適應小學的學習節奏。”
今年7月,“七彩盛夏公益童行”三亞共青學校(暑期公益托管學校)開班,6歲至12歲少年兒童可報名參加。得知該校為即將步入小學一年級的學生提供暑期托管服務,三亞市民張慶毫不猶豫地給孩子報了名。
“暑假里,我更希望引導孩子培養良好的自理能力、溝通能力。”張慶說,三亞共青學校(暑期公益托管學校)開設的研學課、演講與口才等特色課程,能為孩子適應小學校園生活提前打好基礎。
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訓院小學語文教研員王琴玉認為,部分家長在孩子“幼升小”時產生的焦慮、擔憂情緒,是正常現象。這種現象背后的主要原因是,他們對孩子的小學學習生活要求不太了解,以及過度在意孩子在小學階段的學習。他們會產生“幼兒園就是孩子玩的地方,什么也不學”“小學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等誤解。“事實上,小學一年級的教材內容,都是從零起點進行編排和設計的,家長不必在孩子的幼兒園階段就產生焦慮”。
專家觀點:靜待花開,別盲目“搶跑”
在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訓院幼兒教育教研員吳海虹看來,有些家長之所以過度焦慮,是因為他們對3歲—6歲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認知規律沒有全面了解,以及對孩子有過高的期許、對未來競爭過分擔憂等。部分家長不能科學看待幼小銜接階段,在入學前讓孩子“搶跑”學習小學一年級文化課程的現象屢見不鮮。
海南瓊大幼兒園保教部負責人程園園發現,近年來,部分家長的理解存在誤區,將幼小銜接單純理解為學業知識的提升,一味對學齡前幼兒施加學業壓力,這樣只會適得其反。“如果家長讓幼兒園孩子過早書寫,其手部力量不足容易導致錯誤的握筆姿勢,還有可能影響手部發育”。
在幼兒園階段,幼兒應該如何進行有效學習?吳海虹認為,幼兒的年齡特點、身心發展,決定了他們的學習應該以游戲為基本形式,在生活和游戲的過程中進行整體化學習。家長、幼兒園及學校,都應堅持以孩子為本,順應其天性發展,共同為孩子創造生活化、游戲化的學習環境,引導孩子在游戲中探索、社交、學習。
上小學前,孩子學習的重點應包括培養自理能力、行為習慣、社交能力等。“暑期,家長可以引導孩子養成早睡早起、好好吃飯的習慣,學會整理衣物和書包等,這些能力的養成需要在真實的日常生活場景中進行鍛煉。”王琴玉說,此外,家長還可以在閱讀上下功夫,多為孩子提供豐富、適宜的低幼讀物,常常陪伴孩子閱讀繪本故事、兒童詩等,引導他們培養閱讀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孩子在大量閱讀中識字學習,不斷積累語言、提高理解能力,面對課本時就不會覺得陌生和乏味”。
南京師范大學教授虞永平曾說過,“從幼兒園到小學,不是翻山越嶺,也不是進入天壤之別的生活,而是童年生活的一種自然延伸和過渡。”程園園說,學習就是一場馬拉松,從幼兒園進入小學一年級只是其中一個階段,“建議家長放平心態,與其盲目‘搶跑’,不如在暑期關注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的養成,多給孩子正向激勵,靜待花開”。
校方建議:情感銜接尤為重要
做好幼小銜接工作,需要家長、小學和幼兒園三方共同發力。近年來,我省不少幼兒園、小學在尊重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的基礎上進行科學的幼小銜接,取得不錯的成效。
“為了更好地促進幼小銜接,我們將教育目標融入幼兒園的游戲活動,通過開展親子購物等實踐活動,培養孩子們的社交、表達、生活自理及專注傾聽等能力,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小學新的環境。”程園園說。
三亞市吉陽區丹州小學與幼兒園建立聯動機制,攜手開展“我要上小學了”等主題活動,組織大班孩子到小學參觀,讓其沉浸式體驗一年級學生的日常生活,為幼兒構建豐富的活動場景。
進入小學后,孩子的情感銜接尤為重要。海口市長濱小學根據學校課程和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開學第一周會著重對學生進行日常行為準則教育,讓學生從感性上了解班集體、學校一日生活等,盡快消除他們對小學環境的陌生感。
“開學之初,學校除了面對一年級學生開展入學適應教育課程外,還會利用班會課對孩子們進行‘會整理’等主題教育,耐心指導學生整理書包、文具以及系鞋帶等,提升其自理能力。”三亞市第二小學校長王迎春介紹,該校通過繪本、手工、游戲等豐富的活動和課程,為幼兒搭建從幼兒園到小學過渡的橋梁,讓孩子保持對新知識的好奇心和對新學習階段的向往。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