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88名被拐婦女兒童,打拐必須斬斷黑色利益鏈
(資料圖片)
日前,《新華每日電訊》圍繞湖北黃岡公安打拐行動展開調查報道。記者調查發現,截至2022年,在公安部和湖北省公安廳的指揮和支持下,黃岡公安打拐成效連續五年排名湖北全省第一,破獲拐賣案件54起,找回失蹤被拐婦女兒童88名,打擊處理犯罪嫌疑人70人,組織41組家庭認親,時間跨度最長的達48年。
在這些看似冰冷的數字背后,是一個個令人感慨的故事,也是一樁樁有幸得以挽回的悲劇。對被拐者的親屬而言,家人離奇失蹤,必然是撕心裂肺之痛。而對警方而言,要追查被拐者的下落,揪出幕后黑手,也需要付出大量人力物力。成功找回88名失蹤被拐婦女兒童,是當地警方工作態度和工作水平的體現,而這也意味著那些苦苦守候的受害者家屬,終于等到了和親人團聚的一天。
一些犯罪分子十分狡猾,要將其抓獲歸案并不容易。比如,黃岡市麻城公安局在認真梳理歷年破獲的拐賣案件資料時發現,犯罪嫌疑人羅阿亮,是一個長期未歸案的“漏網之魚”。經過一番艱苦的工作,警方對其親屬進行采血送樣,與之前搜集入庫的“三無”人員“朱海青”比對成功。在技術的支持下,警方確認“朱海青”就是羅阿亮,隨即趕往福建展開抓捕行動。最后,在動態人臉識別技術的支持下,潛逃26年的羅阿亮終于落網。
還有一些十分復雜的黑色利益鏈條,也在警方的調查工作中被斬斷。從以往的情況來看,人口拐賣的獲益者不僅是一兩個人,不僅拐賣者能在其中“狠撈一筆”,轉送、售賣等環節上的犯罪嫌疑人,也會賺足利潤。這些不法分子的利益糾纏在一起,往往相互保護、關照,一有風吹草動,就會快速潛逃,給警方帶來不小的麻煩。然而,再狡猾的人販子都不可能逃脫法律之網,隨著警力提升與偵破案件能力的提高,不法分子想在光天化日之下將無辜孩童拐走,如今已是難上加難。
深挖人口拐賣犯罪背后的利益鏈條,是減少、消除人口拐賣惡行的關鍵。與此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在人臉識別、實時監控、大數據篩查等技術力量的支持下,國家打擊、預防人口拐賣的能力也愈發強大。尤其是DNA技術在刑事案件中的廣泛利用,讓破案變得更加容易,有很多被拐賣的婦女、兒童,都是在與親人的DNA比對中確認了身份。而那些“買孩子”的人,面對DNA層面的鐵證,自然無從狡辯,只能低頭認錯。更加重要的是,一些自認為可以逍遙法外的人販子,即便改名換姓,在不斷革新進步的偵查技術面前也只有認罪伏法一條路可走。
當然,技術再厲害,也只是人們手中的工具,在態度上對于打擊人口拐賣犯罪予以充分重視,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要讓DNA比對技術最大化發揮效果,要做好很多前置工作。正如上述調查報道提到的,“DNA比對是尋親最有效的辦法,但實施該項技術的前提條件是雙親與孩子的DNA都在庫”。如今很多新生兒的DNA都會被保存在數據庫里,正是有關部門高度重視相關問題,未雨綢繆的舉措。
隨著時代的進步,人販子的生存空間必然越來越小,那些暫時還沒落網的不法分子,也別想一直逍遙法外。當法律和技術的保障力量都嚴格到位時,打拐工作必然能開展得更加順利,骨肉分離的悲劇也會越來越少。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關鍵詞:
相關文章
精彩推送
生態環境部出席第十八次東盟—中日韓環境部長會議金十期貨8月24日訊,8月24日,第十八次東盟—中日韓環境部長會議在老撾萬象召開,會議交流了東盟與中日韓環境合作進展,并就下一步合作方向達成共識
生態環境部出席第十八次東盟—中日韓環境部長會議金十期貨8月24日訊,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