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見聞|一個退伍兵的鄉村振興“三字經”
退伍老兵蔣杰是山西晉中市祁縣退役軍人事務局軍休服務站站長,也是祁縣古縣鎮任村的駐村工作隊隊長。2015年開始駐村扶貧,他去的是祁縣最偏遠的來遠鎮來遠村,2018年轉戰峪口鄉牛居村,4年后被派到曾是全縣唯一貧困村的古縣鎮任村。
(資料圖)
今年是蔣杰駐村幫扶的第九年,也是他投身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最前沿的第二年。依靠自創的鄉村振興“三字經”,他把脫貧村建成了和美村、把紅色村變成了振興村。
八年如一日駐村幫扶,蔣杰點亮3村165戶脫貧戶大踏步向振興的希望。轉戰任村后,面對坡高溝深、村莊分散的新情況和鞏固銜接的新使命,他首先要求自己“勇擔當、勤奉獻”。
任村是由北崗頭村、胡累村、神堂頭、新寨等19個自然村合并而成,各村間相距甚遠,最北到最南的村子相距十幾公里。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村民忙著干農活,早上四五點就走了。白天村里基本不見人,晚上八點半以后才有人。”剛到任村,蔣杰和隊員晝伏夜出摸排走訪,常常忙到凌晨。一年來,每季度遍訪一次農戶成為他們必須完成的“打卡任務”。他和隊員一村接著一村去、一戶挨著一戶訪,吃住在村、早出晚歸,把任村所轄19個自然村805戶村民的情況摸清吃透,累計走訪1930余戶次。憑借攝影特長,蔣杰記下三大本圖文并茂、詳細厚實的民情日記、民情地圖,成了任村31.2平方公里、980余處院子的“新地圖”“活向導”。
俗話說:“要想富口袋,必先富腦袋”。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激發村民的內生動力是關鍵。蔣杰從 “扶民志、扶人智”入手,走出一條“能人示范+產業帶動+農戶動手”的邊遠鄉村產業振興路。
經過充分調研,蔣杰發現村民普遍存在“愿致富、少信心、少政策、少資金”的“一愿三少”問題。
對此,蔣杰從脫貧戶馮剛入手,充分發揮其“會電焊、懂裝修、能養蜂”的優勢,結合“妻子、兒子智力有欠缺導致沒信心”的實際,從“增信心、提干勁”入手,為他申請了給軍休所改造裝修的活兒。為了兌現承諾,完工一天,蔣杰自掏腰包為馮剛墊支一天工錢。攥著第一次打工賺來的錢,馮剛有了信心。后來,蔣杰又支持馮剛養蜂,還把他的妻兒介紹到綠化隊工作。如今一年下來,馮剛全家的收入能達到7萬元。
針對類似的脫貧戶、農戶,蔣杰堅持“為能人添信心、為產業找出路、為農戶作示范”,帶領工作隊先后幫9個村民找到工作,為32戶脫貧戶申請了種養殖補助、穩崗補貼、交通補貼、小額信貸等165萬元,持續擦亮“古縣酥梨”“北崗頭蜂蜜”“任村大黑豬”金字招牌,助銷酥梨、蜂蜜、羊肉、黑豬肉等農產品132萬元。
“常鞏固、見成效”,蔣杰把從部隊學到的戰術靈活運用到駐村幫扶中,有針對性地制定了一系列成效鞏固“新戰術”。
針對個別農戶內生動力不強的特點,蔣杰開展了懶轉勤、勤轉能、能轉富的“三轉大比拼”活動,堅持“幫勤不幫懶、助力不包辦”,從種植、養殖、務工、家風、庭院、整潔衛生、參與村容村貌勞動7個方面建立激勵舉措。
有的農戶想干事,但苦于沒渠道。對此,蔣杰實施了進網絡、進農戶、進腦袋的“三進”活動,力求把農戶關切的政策事項講清講透。2023年春節,他為村民免費發放1000個印有鄉村振興宣傳內容的掛歷、毛巾、水果盤,還以喜聞樂見的形式制作短視頻在快手、微信視頻號發布,不僅讓村民受益,還傳播到更廣泛的地區,點擊量突破200萬。
任村由5個行政村合并而來,起初各自為政、一盤散沙。蔣杰充分激發基層黨組織的活力,推動合并村“四融”行動,推進農村黨建爭先創優,圍繞扶貧政策、黨建強基開展連幫帶,常態化同“兩委”干部談心談話,制定“穩成果、抓產業、促振興”的發展思路,切實增強全村人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任村是祁縣酥梨的主產地,年產1000萬公斤。如今,蔣杰正和隊員們以鞏固銜接問題整改大比武為契機,籌謀品牌化發展之路,通過把“田秀才”“土專家”“農創客”積極性調動起來,培育壯大合作社,用好、用活各項惠民政策,把富硒酥梨品牌打出去,為任村夯實鄉村振興的產業基礎。(馬磊)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