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鮮記丨雨天、周日、要上班……還好有這碗面!_當前速看
第六十三期尋鮮記
(相關資料圖)
姑蘇橋的夏日風味
一碗面,是蘇式生活的精神內核。
蘇州人有多愛吃面?逛一逛蘇州的街巷,看一看遍布各處的面館,心中大概就有數了。蘇州的面館,有百余年歷史的老字號,也有實力不凡的“后起之秀”,老店新店集聚,各有各的特色,隨意走進一家都會發現驚喜。
要論蘇式面館里的“新秀”,許多蘇州人都會推薦這家:姑蘇橋·文人蘇式面館。姑蘇橋的首店開在人民路北寺塔附近,開業短短兩三年就積累了極高的人氣,不僅蘇州本地人愛去吃,許多游客也專門趕去嘗鮮。
最近,姑蘇橋在觀前街開了新店,位置在宮巷旁的第一天門。店面的設計延續了姑蘇橋一貫的清雅風格,給往來食客最沉浸的江南體驗。
姑蘇橋觀前街店,以一方蘇式庭院,展現了蘇式生活之理想;以古今融合的設計,保留文化之底蘊;以藝術與生活的輝映,讓一碗蘇式湯面,味道更加深遠。當你走進姑蘇橋,與其說它是一座面館,不如說它是一座蘇式生活藝術館。
面館最美的景致,在一樓靠墻的位置。以白墻為紙,以草木、樹石、蘿蕨、流水為墨,勾勒出一方山水庭園,小小的天地里,生出幽幽的山林野趣。
樓梯旁的白墻上,懸掛著“宴清歡”三字,出自宋代大文豪蘇東坡的“人間有味是清歡”。于蘇州人而言,舌尖的清歡是“不時不食”之清歡,踏著時令的節奏,篤篤定定地品嘗當季的至鮮之味。
//
夏已至,該嘗何味?
姑蘇橋給出的答案是:
三蝦面、楓鎮大肉面、炒肉餡團子、綠豆湯
//
壹
三蝦面
初夏的蘇州水,滋養著活蹦亂跳的河蝦。這個季節的河蝦,身體中孕育出飽滿的蝦籽,頭部長出晶瑩剔透的蝦腦。接收到美食信號的蘇州人,想起了那一碗等了一年的三蝦面。
所謂“三蝦”,并非三種蝦,而是河蝦的蝦仁、蝦籽和蝦腦。愛吃又懂吃的蘇州人,以精細的手法,將“三蝦”仔細拆分,分別處理:蝦子炒干,蝦仁滑熟,蝦腦則要加姜汁蔥末煸透。最后,煮一份龍須細面,澆上三蝦澆頭,就成為一道“一口面,滿口鮮”的佳肴。
取蝦籽
三蝦的制作,靠的是手藝和耐心。把洗凈的河蝦放入清水中,用刷子輕輕刷洗蝦的腹部,使得蝦籽脫落,沉入水底。再用紗布濾出蝦籽,炒干備用。
剝蝦仁
出蝦仁的時候,先把蝦頭去掉,接著利索地剝殼,剝出的蝦仁每一顆都晶瑩如玉、飽滿完整。
拆蝦腦
拆蝦腦前,要先把蝦頭焯水,使得蝦腦凝固。師傅快速地從蝦頭里取出一顆顆豆粒般大小的蝦腦,誘人的橘紅色,透著初夏的鮮。
炒澆頭
待蝦籽、蝦仁、蝦腦備好以后,下一步就是炒制新鮮的三蝦澆頭。火候與速度,決定著一碟三蝦澆頭的成敗,整個過程行云流水,不超過三分鐘。
當一碗三蝦面,搭配四味碟、松茸黑蒜排骨湯一起呈現在面前時,你會覺得一切等待都是值得的。蝦腦通紅,蝦仁晶瑩,蝦籽如星,細細密密粘了滿盤。
把澆頭倒在面條上仔仔細細拌均勻,挑筷一嘗,心口都不禁為之大動,手剝的蝦仁嚼起來彈嫩肥腴,蝦腦緊實飽滿,蝦籽的顆粒感若隱若現,每一口都鮮得不可方物。
貳
楓鎮大肉面
還有哪一碗面能在夏天與三蝦面“抗衡”?楓鎮大肉面一定可以。
蘇州人“冷天要吃紅湯面,熱天要吃白湯面”,這一碗楓鎮大肉面就是白湯面中的佼佼者,被譽為“最難做、最精細、最鮮美”的蘇式湯面。
由白燜肉改良而成的大肉,酥而不爛,肥而不膩,一抿即化。由肉汁鱔骨湯、大肉鹵和酒釀露“拼”成的面湯,清而不寡,端上桌有撲面而來的酒香味。炎熱的夏天來上一碗,一口肉、一口面、一口湯,那真是十分的“適意”。
叁
炒肉餡團子
炒肉餡團子色白如玉,柔軟粘潤,號稱“團子皇后”。它的造型和小籠包類似,頭頂一顆晶瑩的蝦仁,內里包裹著由“三葷四素”炒制的餡料,樣樣都是時鮮貨:肉末、蝦仁、開洋、黃花菜、扁尖、木耳、筍丁。
上桌前,店里的師傅會在團子的開口處澆上“靈魂湯鹵”。輕咬一口現包的團子,先是感受到外皮清爽軟糯的質地,同時一股鮮甜的湯汁涌向舌尖,緊接著是內餡的爽脆鮮香......這一口層次豐富的味覺體驗,就是蘇州人喜愛炒肉餡團子的理由。
肆
綠豆湯
蘇州人的夏天,離不開一杯帶著絲絲清甜的冰鎮綠豆湯。清涼的薄荷水里,充滿了綠豆、糯米、紅綠絲、冬瓜糖、蜜棗、葡萄干等食材,繽紛的色彩,勾畫著蘇州的夏天。
冰涼透爽的湯水入喉,起沙的綠豆一嚼,散落杯中的冬瓜糖、葡萄干、蜜棗偶爾被勺起入口,甜中透酸,層次感極為豐富,一杯下肚,足以慰藉江南炎熱的夏天。
靜坐在姑蘇橋的庭院前,一碗時令面,一杯綠豆湯,幾樣點心,用筷子挑起蘇州的夏天,以山水林泉為友,以詩書茶畫為伴,理想中的蘇式生活,大概就是如此吧!
來源:好玩蘇州
關鍵詞:
相關文章
精彩推送
全球新動態:專業級三維CAD設計軟件AutoDesk Inventor 2024軟件安裝包下載以及安裝教程
Inventor2024安裝包下載[名稱]:Inventor2024[大小]:4 9GB[安裝包分享